蔡杰
近年来随着未育妇女异位妊娠发病率的明显升高,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临床上如何选择适宜病例行药物治疗,使其成功率提高,且不延误治疗,仍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2000年以后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未破裂的异位妊娠,且符合保守治疗条件①一般情况良好,无活动性内出血;②盆腔包块最大直径<3.5~5 cm;③超声检查未见胚胎原始血管搏动;④肝肾功能及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1])的患者共100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记录年龄、孕次、产次、停经天数、腹痛及阴道流血,B超测包块直径(取包块最长径与最短径之均值),并以双抗体夹心法测β-HCG值,所有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100 mg/d,连用3 d服药后第5天复查血β-HCG及包块直径。
1.3 疗效评价 治愈:凡符合以下三项标准者:①血β-HCG明显下降,②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③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消失。失败:接受治疗后异位妊娠破裂需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对数据行χ2检验、直线相关性检验。
2.1 一般情况治愈组与失败组年龄、孕次、产次、接受治疗前的腹痛及阴道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平均停经天数为45.8 d,失败组平均停经天数为51.1 d。
2.2 两组患者不同孕龄时其血β-HCG值见表1:85例治愈者其血β-HCG值平均为(2845.7±1622.5)IU/L,25例失败者其血β-HCG值平均为(5868.5±2494.3)IU/L,(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与治愈组之间的β-HCG有明显的差异。25例患者β-HCG值>5000IU/L,仅1例治愈,其治愈率为5.5%。按孕周计算,孕周均值间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孕龄时其血β-HCG值(d)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其病死率占孕产妇死亡人数的9% ~10%[2],近年随着未育妇女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也升高。因此,米非司酮等药物普遍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使患者避免了因手术而承受的肉体创伤,杜绝了术后并发病,减少治疗费用,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然而保守治疗如果失败,则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升高,使患者精神受到伤害。故在保守治疗前,一定要严格把握保守治疗的适应证,根据病情对治疗效果做出预测,选择合适的病例行药物治疗,对预后不良的病例及时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因此,影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成为妇科医生关注的问题。近年,米非司酮广泛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有报道其治愈率达95%。其基本原理是米非司酮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其靶器官是蜕膜,特别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可引起出血、前列腺素释放以及滋养细胞核胚胎组织的分离坏死,同时还有黄体的溶解作用[3]。根据我院资料,治疗100例中,治愈75例,其治愈率为75%。分析治愈组与失败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β-HCG值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治愈组其β-HCG值明显低于失败组血β-HCG值,而血β-HCG值及治疗前附件包块大小与停经天数无明显相关,提示不能用停经天数及附件包块大小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但可以用β-HCG值判断疗效。这可能是由于异位妊娠着床于输卵管后,组织学上表现为滋养细胞扩散、种植于输卵管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及浆膜下层,如果穿透整个输卵管管壁,且合并出血,使管腔阻塞,管壁扩张,最终导致病变输卵管的破裂[4]。如滋养细胞种植、扩散表浅,仅限于黏膜层,则保守治疗成功率高。血β-HCG值不仅可以反映滋养细胞的活力,还可表示浸润输卵管的深度,有研究表明,当HCG>6000IU/L时,滋养细胞已浸润至输卵管肌层,此时保守治疗极可能失败。而由我院资料分析,保守治疗成功率随HCG值升高而明显降低,而当血HCG>5000IU/L时,其成功率仅为5.5%。故作者认为,治疗前应根据β-HCG值选择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前β-HCG值高于5000IU/L,保守治疗应慎重;相反,如附件包块较大,但HCG值低,可以考虑行保守治疗。
[1] 董彦亮.妇产科临床思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41-242.
[2] Berg CJ,Atrash HK,Koonin LM,et al.Pregnancy-related mortality inthe united States.Obstet Gynecol,1996,88(1):161.
[3] 董彦亮.妇产科临床思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43-244.
[4] Yao M,Tulandi T.Current status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uy.FertilSteril,1997,67(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