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选题策划的缘起与创新路径

2011-10-30 03:31曾海龙
关键词:重庆出版社印数图书市场

曾海龙

(重庆出版社 重点图书编辑室,重庆 400016)

论图书选题策划的缘起与创新路径

曾海龙

(重庆出版社 重点图书编辑室,重庆 400016)

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创新的产物,图书选题策划如何创新,结合出版实践进行了创新路径的分析。

竞争;图书选题策划;创新;路径

图书选题策划就是图书选题的规划、谋划,创新性是选题策划的根本特征。

自有出版以来,就有选题的规划、谋划。有谋划、规划就有创新意识渗入其中,如南朝梁时萧统组织文人编辑的《文选》,以“事出乎沈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而对“以立意为宗,不能以能文为本”的“老庄之作,管孟之流”以及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为主的“记事之史,系年之书”一概不选[1]。《文选》这一选题策划意趣改变了中国文化中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是一个创新意识极强的图书选题策划。但是在图书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时代,人们并不特别强调选题规划中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出现选题策划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出版单位由过去的事业单位蜕变成企业单位,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下面以1978—2007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与印数统计表来说明这一态势。

据表1可知,从1978—2007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从不到1.5万种增长到24万多种,增长约16.6倍,总印数从约 37.7亿册(张)增长到约62.9亿册(张),增长了约1.7倍。出版社的数目从105家增长到544家(不含副牌社),增长了约5.2倍。这30年中,图书出版的品种虽然日益增多,1980年突破2万种,1986年突破5万种,1994年突破10万种,2004年又突破了20万种大关,但是,每个品种的平均印数日益减少,1982年首次减为不到20万册(张),1988首次减为不到10万册(张),1994首次减为不足6万册(张),2005又降致不足3万册(张),而2007每个品种的平均印数,竟然只有 1978年的 10%,只有 1987年的24.4%,只有1994年的43.7%。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出版的品种不断增加,但平均印数不断减少,这种变化的背后反映了出版竞争日益激烈的事实[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出版单位由于策划了一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好书而在图书市场上异军突起,如中信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金盾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等等。而另一些出版社,由于缺乏创新能力,不重视选题策划而在市场竞争中疲于奔命,步履蹒跚,经营艰难。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正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图书选题策划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出版业的重视。

据研究,图书选题策划概念是移植商业策划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学界和业界广泛应用。如今,图书选题策划工作被看作是出版单位的基础性、核心性的工作。所谓基础性是说许多工作因它而起;所谓核心性,是说许多工作围绕它而开展。更有研究者指出,“图书选题策划是出版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3]

由此可见,图书选题策划概念本身就是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创新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人创新意识自觉的重要体现。

表1 1978—2007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与印数统计表

图书选题策划的本质就是要创新,创新也有路径可循。无论是追求创新或是探寻创新路径都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出版单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出版单位是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内容的企业。就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内容而言,不重视文化的传承、积累,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一个出版单位只盯着利润,向社会提供趣味低级、政治上反动的文化垃圾,就将会为政策、法规所不容,而被清理出市场。就企业的属性而言,出版单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没有经济效益,不追求利润,出版单位就会倒闭、破产。

正如国外出版家所言:“一个正直的出版者应该是这样的:既崇尚精神和艺术世界的价值,也注重经济学范畴的价值。这样一种素质不可能只是一般品质的结合体。事实上,这种素质是相当难得的,这是图书出版取得成功的必需的先决条件。一个出版者如果不考虑所出图书的质量和书稿的价值,即使他偶尔也会成功,但最终会因精神饥荒而导致失败;同样,一个出版者如果不关心企业的赢利,那么他很快就会因经济破产而失去投身文化事业的机会。”[4]

在遵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图书选题创新的路径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在论述中,我们借鉴杨牧之先生的相关论点[5]并以重庆出版社近几年成功的选题策划为例加以说明。

1.注意策划具有文献汇编、学科总结类图书选题。这类图书由于集工具性、文献性、学术性于一体,出版后销售周期长,成为出版单位的长销书,重庆出版社在20世纪末推出《中国解放区时期文学书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等三大书系,聘请国内权威专家、著名学者组成丛书编委会,搜罗了解放区时期、抗日战争大后方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各国所有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煌煌三千余万字,成为研究解放区时期、抗日战争大后方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各国文学、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成为各地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专家必备的经典。类似的图书,重庆出版社又于2000年出版了大型丛书《中国石窟雕塑全集》。

2.注意将填补空白的学术著作纳入出版规划。1988年重庆出版社推出了由著名散文理论家傅德岷教授所著的《散文艺术论》。全书分文体论、创作论、鉴赏修养论等几个部分。既有纵的理论深度,又有横的与外国散文的比较,也有联系创作实际的技巧方法分析,还有关于散文鉴赏和修养方面的论述。该书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散文艺术的理论著作,被专家誉为“一座散文艺术的博物馆”。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再重印。

3.注意引进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引起社会共鸣的名著。引起读者共鸣的外国名著译本,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比如戊戌变法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引起了知识界的极大反响和强烈共鸣。鲁迅先生回忆《天演论》出版后的情形说:“我也知道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买下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整,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6]胡适的字“适之”也来自这本书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句子。由此可见,《天演论》一书的翻译出版对当时社会和思想界影响之巨大。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苏联和东欧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起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该如何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怎样走,这些成了中国知识精英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出版社组织专家翻译出版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这套丛书至今已出版了100多种,将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有价值的成果几乎全部译成中文。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本丛书的出版,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的视野,在政治和学术上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4.同类型图书要注意编辑体例与编纂内容的创新。目前我国每年图书市场新增的图书品种超过了20万,类似图书较多,当策划的选题,市面上有类似品种的时候,就要力求在编纂内容和编辑体例上力求创新,做到“人有我新”。2008年12月以来,重庆出版社每月出版1辑《读点经典》丛书就是这方面的生动例子。这套丛书出版前,市场上关于经典的读物非常多,大致有如下几大类型:中国古典名著的注释、翻译、节选和外国文化名著的翻译;中外名著的浓缩版;中外名著的著名段落和名言汇编,等等。《读点经典》丛书编委会在深入分析图书市场后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多数人没有时间阅读长篇大论的著作,所以本丛书定位以汇编名段、名言为主要内容:既有古典经典,又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的红色经典;既有中国的经典,又有外国的经典……每月推出1辑,每辑85页,可放在口袋中。由于内容和体例焕然一新,适合人们的阅读需要。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每辑销售量已超过了700万册,受到了社会各界极高的赞誉,被业界和学术界称为当代出版业中的典范。

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策划必须增强的意识,编辑出版人要敢于面对困难,深入思考,潜心研究,坚决拒绝平庸出版、重复出版,勇于创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世界出版强国奉献心力。

[1](梁)萧统.文选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易图强.图书选题策划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周蔚华.选题创意论[J].中国出版,2006(11):18.

[4][美]J·P·德索尔.出版学概说[M].姜乐英,杨杰,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5]杨牧之.关于编辑的经营意识[J].出版发行研究,2009(4):34.

[6]鲁迅.鲁迅全集: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406.

Analysis on the Originality and Innovative Route about the Book Proposal

ZENG Hai-long
(Key Books Editing room,Chongqing Publishing Group,Chongqing 400016,China)

The book proposal is the product of innovation under increasing fierce condition of market competition.Focusing on how to make innovations in book proposa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ute to follow combined with publishing practice.

competition;book proposal;innovation;route

G232.1

A

1674-8425(2011)06-0133-04

2011-02-25

曾海龙(1965—),男,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范义臣)

猜你喜欢
重庆出版社印数图书市场
恐龙蛋
新形势下的图书市场走向分析
哲思
哲思
好策划可以撬动图书市场
《大宋状元冯时行》
2015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2011年全国期刊出版基本情况
主要刊期的期刊出版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