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经济效应
——基于中部六省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2011-10-30 13:44王定祥
关键词:信贷资金六省信贷

刘 杰,王定祥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经济效应
——基于中部六省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刘 杰,王定祥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1978—2007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部分省份,农业信贷的投入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但农业信贷的弹性系数普遍偏低,且河南省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这表明中部六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

农业信贷;农业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解决“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的收入低、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大。“三农问题”实质上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长,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核心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的农业 GDP为7 598亿元,占全国农业 GDP的26.5%。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促进中部地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就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从实际数据来看,1978—2007年中部六省的农业信贷资金投入从24.87亿元增加到3 839.10亿元,增长了154.37倍;与此同时,农业GDP也得到了很大的增长。可见,虽然二者都呈现正向增长态势,但中部地区的农业信贷投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则是需要研究的。

当然,农业信贷资金配置的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国外,Koester(2000)在研究经济转型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时认为,国家财政、金融部门对于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是低下的,这与其缺乏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关。做过类似研究的还有Jensen(2001),其结论显示,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是缺乏效率的。Rakesh(2006)指出了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印度的实际分析检验了农业信贷在印度农业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宏观层面实证检验了农业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周小斌、李秉龙(2003)的研究表明,农业信贷是农业生产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中国农业信贷的有效供给却不足,主要是由农村金融抑制以及农业信贷市场发育残缺所致,因而,应该提高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绩效。姚耀军、和丕禅(2004)基于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验证了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业信贷都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温涛、王煜宇(2005)运用1952—2002年的数据检验了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认为中国农业信贷投入并没有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资源要素,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仅仅靠简单的注入资金能够解决的。

事实上,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在区域结构上应该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这是因为各地区制约农业信贷效率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资源要素存在明显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又是需要我们进一步予以检验的,以便为区域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寻找实际证据。可是,目前理论界尚缺乏研究,即使有研究,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检验中国区域农业信贷配置效率。本文将利用1978-2007年中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来检验中部地区各省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

一、模型的设定与数据采集

(一)研究模型的设定

我们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反映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关系式为:

其中Y代表经济总产出,A(t)表示技术进步,L表示劳动力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α表示劳动边际产出弹性,β表示资本边际产出弹性,u表示随即误差项。

为了便于模型的设定,根据王定祥(2009)的做法,我们作如下假设:① 经济是封闭的,即国民经济部门只有金融部门和真实部门,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本就分为金融资本以及真实资本。②规模经济不变,技术进步中性,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济总产出就取决于总资本在金融部门与真实部门之间的配置。

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一定存在一个合意的比例来使得经济产出最大化,这样式(1)可以表示为

其中Kr表示真实资本投入,Kf表示金融资本投入,γ表示金融资本边际产出弹性。

两边取对数得:

令:Y'=LnY,C=LnA,L'=LnL,Kr'=LnKr,Kf'=LnKf,ε=Lnu,那么式(3)变为:

为了能够衡量农业信贷配置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农业GDP来表示农业经济增长,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表示劳动力投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真实资本投入,最后用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来表示金融资本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模型:

其中GDP表示农业总产值,L表示第一产业劳动人数,K表示固定资产投入,CR表示农业信贷投入,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为了减少变量的波动性,我们对每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在自然对数下并不会影响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的采集与说明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部六省的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其中安徽省1978—1979年,湖北省1978—1982年的农业信贷数据缺失,我们根据其农业信贷的趋势图发现,安徽、湖北两省农业信贷在1978—1992年期间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即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前,农业信贷投入的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我们利用安徽省1980—1992年,湖北省1983—1992年的农业信贷平均增长率来推算出缺失的数据。图1、2、3、4分别显示了1978—2007年中部六省的农业GDP、农业信贷、农业劳动人数以及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GDP、农业信贷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在1978—2007年呈上升趋势,且在1992年出现拐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数在1978—2007年间基本保持平稳,1992年后略微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所致。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然后使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模型是否为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是在随机效应模型下进行的,即原假设是模型为随机效应模型,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模型应为固定效应模型。

确定模型影响形式后,对模型形式进行设定。首先要确定F统计量的值,我们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分别建立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以及混合模型,得出各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S1=3.984,S2=4.991,S3=21.168;由于我们估计的是中部六省1978—2007年的模型,因此截面数为N=6,时序数T=30;解释变量的个数为k=3;由(4)式得:F2=34.601,F2α=1.57,由(5)式得:F1=3.423,F1α=1.67。所以 F2> F2α,拒绝 H2,而F1>F1α,因此拒绝 H1。综上所述,模型应该选择固定效应下的变系数模型。

对固定效应下的变系数模型进行估计,由于截面数据容易产生异方差,如果运用OLS进行估计,可能会使结果失真,为了避免模型的异方差性,我们使用不相关回归方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来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部六省农业信贷产出弹性只有湖南和山西的系数不显著,且湖南的产出弹性为负值,虽然其他四省的产出弹性系数的P值显著,但除了江西省外,产出弹性普遍偏小,这说明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够是,一方面虽然1978—2007年间农业信贷总额逐年增长,但真正能够到达农民或者乡镇企业手中的信贷资金非常有限,国家每年为支持“三农”而投入的信贷资金被地方政府投入到非农行业或被非法占用,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信贷是由政府主导的非需求导向型过程,有政府强制性供给,导致农业信贷配置效率低下(许晓玉,2007)。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自商业化改革后,从农村大量撤并营业网点,上收贷款权限,农业作为风险不确定性产业,其小额信贷需求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满足,农村信用社出于赢利性原则从农村吸收存款,然后投放到城市;邮政储蓄银行多年来只吸收存款,不投放贷款,这导致本来就不充裕的农业资金更加缺乏。有统计资料显示,农业信贷转化为农业投资的效率在50年代为80%,70年代下降为60%,80年代后为10%,90年代后上升为15%(温涛,王煜宇,2005),但仍然偏低。中部六省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中部六省农业生产规模庞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国家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中部六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更为短缺。

表1 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2)农业劳动力投入弹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全部通过检验,且平均系数在1左右,即农业劳动力投入增加1%,农业产出增长1%,这表明劳动力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发现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律,他认为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能够自由流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农村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而通过劳动力的转移,能够使其效用最大化。但是其理论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却具有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比率日趋下降,农业产出的贡献率也大幅度下滑。根据统计资料,1991—2007年间,中部六省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从30.8%下降到14.6%,农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从65.6%下降到46.5%,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农业人口比重(李传健,2010),这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的农业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大幅下降。目前,中部六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向沿海省份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增强农业经济活力的有力保证。

(3)农业固定资产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平均系数为0.4,即固定资产投入增加1%,农业产出增长0.4%。最近几年,在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下,不少农村公共财政资金投向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民的农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出的有效增长。

三、结论与政策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部六省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978-2007年间,中部六省农业信贷投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但农业信贷的产出弹性系数偏低,平均弹性系数只有0.14,且湖南、山西两省的系数并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监管缺失而导致的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以及大量农业信贷资金的非农化使用。国家每年投入的资金经过各个部门的层层“渗透”,最终只有少量的资金成为农业生产的真实要素。

针对中部六省目前存在的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导致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的情况,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善:

(1)在农业信贷投入上既要“量变”更要“质变”。一味的加大农业信贷总量的投入,而忽视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的问题。因此应加快区域性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制,在农村形成政策型、商业型、合作型金融机构并存的模式,要规范和发展一批民间金融,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引导城镇金融机构投放农业信贷资金。城镇金融机构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管理模式,对于风险和信用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且城镇金融机构存款量大,资金充裕。因此政府应予以各种优惠措施激励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

(3)要加大对农业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挪用支农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从根本上杜绝农业信贷资金外流的现象。

[1]Koester,Ulrich.CAP is Something We Can be Proud of[C].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1990.

[2]Jensen E.The Farm Credit System as a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2,2000.

[3]Rakesh Mohan.Agriculture Credit in India-Status,Issues and Future Agenda[J].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March18,2006.

[4]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6):32-36.

[5]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协整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8):3-9.

[6]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9):173-185.

[7]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8]温涛,王煜宇.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18-27.

[9]梁传栋,董彬.农业信贷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中国1980—2005实证验证[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83-286.

[10]裴辉儒.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31-41.

[11]陈第华.社会资本:乡村协同治理过程中的变量[J].重庆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2]刘洋.跨区域合作发展——以沪渝合作为便[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

[13]周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4).

Economic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Funds——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78-2007

LIU Jie,WANG Ding-x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In this paper,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establish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model.On top of it,this paper uses panel data over the period 1978-2007 of six provinces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credi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most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but 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agricultural credit is generally low,especially in Henan province,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agricultural credit is negative number.It shows that as the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the agricultural credit can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credit;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panel data

F830

A

1674-8425(2011)06-0049-05

2011-02-13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90223)“贫困型农户融资困境与扶贫型信贷创新研究”和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JJ09)“重庆市贫困型农户融资困境与扶贫型信贷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得到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国金融内生成长理论与政策研究”(SWU05331)的资助。

刘杰(1987—),男,湖北洪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王定祥(1972—),男,重庆云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学与农业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 邝坦励)

猜你喜欢
信贷资金六省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农发行1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夏粮收购
基于违约状态联合概率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间优化配置模型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探讨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有感
信贷资金流入并非股市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