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应 雄 潘慧红
扩大进口是战略选择
文/应 雄 潘慧红
编者按: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作出了“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的重要判断,并提出“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本文作者对浙江进口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富有建设性,现予编发。
自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迅速的时期。浙江出口总值从2000年的194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330亿美元,增长了5.9倍,约占全国出口的11.1%;进口总值则从84亿美元增加到547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口的5.4%,增长了5.5倍,年均增幅23.1%,特别是2003年进口增幅超过50%。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浙江进口下降3.7%,但进口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16.3%,而且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此。2010年1-11月,浙江进口贸易回升较快,进口总值达到655亿美元,增长33.6%。浙江进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进口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口比重下降,私营企业进口比重上升。“十一五”以来,浙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06年的20.6%、8.7%下降到2009年的16.3%、7.9%。三资企业大量进口投资设备和零部件等上游产品,其占进口比重除2009年略有下降外,基本稳定在50%左右。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占进口总值的比重20.3%逐年上升到2009年的30.8%,已成为进口新的生力军。
进口来源多元化,传统市场比重下降,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浙江从日本、韩国等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从2006年的16.8%、13.9%下降到2009年的14.5%、10.7%。来自俄罗斯、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进口则快速增长,即使在全省进口增速下降的2009年,也分别增长84.6%、43.1%。其中,从拉丁美洲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8.6%。
进口方式更为合理,一般贸易增速加快,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浙江以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总值从2000年的52.8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74亿美元,增长了6.1倍,年均增幅24.3%,且占进口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2.9%上升到2009年的68.4%。而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占全省进口总值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6.7%、19.6%下降到2009年的2.6%、18.9%。2009年,浙江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占进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6%和2.1%。
进口结构更趋优化,能源资源类产品大幅增长,高技术类产品种类增多。近年来,浙江对铁矿石、原油、成品油等能源资源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浙江初级产品占进口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9.7%上升到2009年的25.2%,其中成品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72.5%、47.6%、27.5%。同时,工业制成品种类不断增加。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纺织机械及零件、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金属加工机床,分别占进口总值的11.3%、2.7%、1.2%、0.7%、0.6%。
从发展规律看,我国进口贸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世界贸易总量下降11.3%,而同期中国进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059亿美元,超过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1-11月,我国进口总值达到1.25万亿美元,增长40.3%,进口贸易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现行政策看,鼓励进口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十二五”《建议》明确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基本取消进口配额管理商品,并分批取消了约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并且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对600多种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实施较低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下一步,国家将会陆续出台更多的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
从汇率趋势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年均价由8.1917下降到2009年的6.831。2010年,人民币延续升值的态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一度突破6.63关口。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原材料、设备、技术价格相对降低,使国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浙江看,进口贸易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2009年,浙江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美元。据有关研究,人均GDP6000美元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更高层次的一个临界指标,跨入6000美元门槛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时期。比如韩国、日本、美国等在这个时期实现了进出口基本平衡。1991-1995年,韩国人均GDP处于6000-10000美元,其进口和出口之比分别为1.14∶1、1.07∶1、1.02∶1、1.07∶1 和 1.08∶1。2009 年,浙江进口、出口之比为1∶2.4,与全国1∶1.2的平均水平相比,浙江进出口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2010年1-11月,浙江出口1641亿美元,进口655亿美元,如果按照全国平均水平1∶1.2的比例估算,还有700亿美元的空间;如果按照进出口平衡1∶1的比例估算,浙江进口还有近1000亿美元的空间和潜力。
(一)高度重视进口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加快实施扩大进口战略
充分认识进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进口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浙江发展中,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产业转型。而进口高技术产品和设备,可以提高浙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二是进口有利于弥补能源资源不足。浙江是缺煤少油无气的“资源小省”,一次能源严重依赖外部输入,能源资源瓶颈问题十分突出。扩大进口有助于调剂余缺,弥补资源不足,最大限度地配置优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三是进口有利于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浙江进出口极不平衡,有重点地扩大省内急需的生产资料和改善民生的消费品进口,有助于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树立扩大进口的理念。一是扩大进口并不等于限制国内产业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当国内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具备的能源资源、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等,不仅能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能加快产业的技术优化和进步。二是扩大进口并不等于放弃自主创新。企业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不是主观上放弃自主创新,而是通过进口来加快自主创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快提升自主配套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研发制造能力,从而大大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三是扩大进口并不等于减少国内就业。事实上,进口只是加快了工作岗位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转换的速度。对浙江来说,更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浙江民营经济面临“民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迫切要求加快提升产业内部技术水平,从而在薪酬水平更高的技术领域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
把扩大进口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十二五”期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将由主要关注出口转变为统筹进出口,兼顾内外需。建议有关部门像抓出口一样抓进口,把扩大进口作为浙江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重点。
(二)优化进口政策环境,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制定进口产品目录。一方面,要加快能源原材料进口。目前,浙江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比例还较小。建议进一步增加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完善重要进口资源储备体系,有效弥补浙江资源性产品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加快高端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制定实施“机器代替人”的政策,加大进口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互动,将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技术进步与进口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飞跃。
积极搭建进口平台。进一步完善进口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进口商品供求信息平台,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博览会、推介会,积极为广大企业扩大进口搭建更多的平台。比如2010年8月,我国首个促进进口的服务平台——上海进口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在浦东成立。这些做法值得浙江借鉴。
实施更为积极的进口政策。关税方面,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引导企业扩大进口,鼓励增加从主要贸易顺差国进口。管理方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和放宽部分进口管理措施,减少进口环节和手续,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金融方面,研究运用进口贴息、进口信贷等手段鼓励支持企业进口。上述政策建议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应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浙江能及时解决的,应及早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经济运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