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

2011-10-30 02:13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
浙江经济 2011年2期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发展

文/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陈敏尔

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

文/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陈敏尔

做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主题主线的精神实质,并抓好贯彻落实。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必须统揽全局,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始终,体现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充分肯定“十一五”发展的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是浙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回顾总结这五年,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成绩来之不易。“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成绩就是科学发展的成绩,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1倍,“十一五”年均增长约11.8%,人均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363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500多美元。二是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经济社会结构等逐步趋于协调。“十一五”期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4%;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预计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比2009年提升0.5个百分点。三是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耗地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0%和40%,能耗增长年均7.1%,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三个千亿”工程完成投资2008亿元;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目标,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四是发展的普惠性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000元、11000 元,“十一五”年均增长8.3%和8%;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500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比重达69.2%,支出增量中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1.3%。同时,我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省份。

上述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过去五年我省科学发展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首先,这是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比较快,“十一五”之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发展基数。从发展规律看,高基数之后的增长速度一般明显放缓,但“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仍然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非常不容易。其次,这是紧运行环境中取得的成绩。浙江人多地少,主要资源能源相对缺乏,供需矛盾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还是比较好地保障了发展对资源能源的合理需求,非常不容易。再次,这是大危机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浙江中小型、出口型、加工型的经济结构,较早、较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下,浙江经济在保稳过程中逐步推进结构调整,非常不容易。

第二,经验弥足珍贵。这五年有三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把握。一是比较好地处理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过去五年我省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发展质量、产出效率、创造的财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等逐步提高。二是比较好地处理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既立足于即期应对危机、保持平稳增长,又着眼于长远促进结构调整,奠定科学发展的良好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比较好地处理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这五年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民生逐步得到改善,并且在改善民生过程中创造了市场需求、推动了经济发展。

第三,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五年全省上下共同创造的最大的精神财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年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办成大事,能够应对危机,能够化解艰难困苦。二是更加坚定走科学发展的路子。浙江是资源小省,这一区域特征决定了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能耗发展没有出路。同时,浙江已经发展到人均GDP6000—10000美元的阶段,这一阶段性特征也决定了只能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此外,浙江有非常宝贵的人的资源,尤其是浙江的企业家队伍,集中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寻找商机的浙江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支撑和推动我们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路子。

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省委规划建议已经审议通过,省政府规划纲要草案也已经形成。做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主题主线的精神实质,并抓好贯彻落实。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必须统揽全局,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始终,体现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目标指标要贯彻主题主线的要求。我省“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研究和编制规划过程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课题。根据省委规划建议,全省“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根本目的是“富民强省、社会和谐”。根据中科院关于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数,浙江科学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各省前列。因此,“十二五”我省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强调小康社会惠及全省人民,这是浙江的特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测定,2009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90.3%,再过三年左右有望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因此,“十二五”时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惠及全省人民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惠及的水平还应不断提高。

为充分呼应主题主线,引导和保障“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落实到位,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体系框架,这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一指标体系框架包括发展质量、结构优化、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公平、管理质量等指数和一系列细化指标,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是衡量各地发展差距和优劣的重要标准。各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根据省里的指标体系框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平稳、四个高于”的指标要求。“一个平稳”是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个高于”是指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其中,城乡居民收入体现“富民”要求;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体现“强省”要求,今后区域之间比投入重要的是比科技、教育投入以及其他非固定资产投入,而不是仅仅比固定资产投入;城市化水平体现城乡统筹的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体现结构优化的要求,“十一五”这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十二五”需要进一步强化指标要求。

第二,战略定位要贯彻主题主线的要求。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和“走出去”发展以及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镇培育、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等战略重点。这些都是围绕“四大”建设的战略取向确定的,目的就是贯彻主题主线的要求,保持和发挥浙江“小而活”的传统优势、争创“大而强”的新优势和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优势。与实施这些战略重点直接相关的是区域战略定位,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各市的战略定位作了明确表述。这也是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另一大亮点。研究确定区域战略定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符合地域特点,三是符合“十二五”的阶段特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各市战略定位的表述基本准确,具体可进一步讨论研究,一旦确定就要在各市的“十二五”规划中深化论述,细化为空间布局。各市按照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定位制定本地区的战略规划。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是战略定位的两个方面内容,各地的功能定位要个性化研究、差别化发展,并进而细化为空间布局。

第三,任务举措要贯彻主题主线的要求。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要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突出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浙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空间制约比较大,“十二五”时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中培育新的重要增长点。“十二五”时期,要以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为契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特色和亮点。一是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二是实施以舟山为重点的全省一批重点海岛的开发和保护,规划建设临港工业岛、新型能源岛和海洋旅游岛等,保护无人岛。三是建设以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建设产业集聚区中培育新的重要增长点。去年省委、省政府部署规划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是我省承载“四大”建设战略的主平台。这个主平台要重点承载产业链长、价值端高、关联度强、融合度深的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机构,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十二五”时期要按照“深化规划、优化项目、强化招商、细化保障”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

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培育新的重要增长点。城乡统筹中的重要增长点在于中心镇、县城。要通过中心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向上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向下推进中心村建设,从而集聚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在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6个重点欠发达县的扶持工作,使之培育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趋势,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2008年出台实施含金量比较高的服务业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初省里将制订实施服务业十大重点行业规划,再出台含金量高的服务业政策;上半年组织召开全省服务业大会,部署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重点平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调战略性和新兴的融合、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去年省里相继出台了生物产业、物联网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要布局到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落实到具体的功能区、企业和项目。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顺推”和“倒逼”的力量,按照“减量化、尽量化、增量化”的要求,通过抓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点、循环经济促进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此外,还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突出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重点要推进两个层次的改革试点:

推进国家级各项改革试点。坚持面上改革与重点领域突破相结合,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重点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等国家改革试点。各市抓好本地区省级改革试点。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城乡统筹领域的改革,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等;二是社会领域的改革,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社会养老、社会管理等的改革;三是资源要素配置领域的改革,包括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林权流转机制、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交易制度改革等;四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等。

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浙江上一轮“走出去”,主要以市场化方式和产品输出为主。新一轮的“走出去”,要研究“走出去”、“留下来”、“引回来”的内容,更多关注如何获得资源,通过“走出去”,推动我省成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比较强的省份。要把加强政府组织化程度、推进企业市场化运作作为新一轮“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引导企业到省外投资建设开发园区,统一协商地价、税收分成等优惠政策。

(四)突出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要素保障。进一步夯实综合交通、能源、金融、土地要素支撑,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综合交通网建设。首先是要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妥善处理规划建设涉及的宏观关系、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问题,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次要推进各类交通形成网络,加强协调衔接,提高融合性,避免“桥归桥、路归路、铁归铁、公归公、水归水、海归海”。

加强综合能源保障。浙江能源自给率仅3%—5%,预计2015年全省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2.38亿吨标煤,能源的安全、高效和清洁供应问题始终是影响浙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一方面要抓需求总量保障。以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为目标,有序发展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保障发展对能源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要抓管网建设,包括电网、天然气网、可再生能源供应网络等,提高能源供应效率和安全性。

加强金融要素供给。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和服务。加快发展金融平台,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培育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县;加快发展金融机构,构建具有浙江特色、覆盖全面、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发展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强土地资源支撑。浙江谋划发展,首要的是土地问题。要管住总量,确保2836万亩耕地保有量、2500万亩基本农田和1500万亩标准农田面积不少、质量不降。要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要用好增量,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和中心镇发展等重点领域。此外,必须强调的是,有关市县要落实责任,积极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整改工作,尽量避免问责或者从轻问责。

(五)突出共享发展成果,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十二五”时期,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及社会利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会更加突显。为此,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抓手,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体系的同时,把农村邮政、公共气象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收入水平、居民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建设,重点提升农村地区、欠发达地等薄弱区域的基本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平台建设,完善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构建中心镇便民服务平台,优化公共资源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辐射,形成上接县城、下联村社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医改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两房”建设,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

高度关注2011年经济工作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

2011年经济工作中需要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物价问题。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物价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调控不当可能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影响发展和民生。各地、各部门要提高对调控物价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做好物价工作。其次,工作环节要到位。生产和供应要抓到位,特别是要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需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物价补贴工作要抓到位,及时给予补助并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市场价格监管工作要抓到位,加强有效监管。再次,工作力量要到位。目前,物价监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相对比较薄弱,各地要结合这一轮机构改革,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适当加强。

二是节能减排问题。“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2011年是开局之年,节能减排形势尤为紧张。在国家不可能较大幅度降低我省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各地要坚决自觉、积极、科学用好节能减排这个倒逼机制,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税费政策、市场杠杆、激励约束考核机制的作用,推进科学发展。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2011年汇率、价格、信贷、劳动力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困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积极帮助解决。各级政府要关心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积极主动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融资服务是首要的服务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科技服务是浙江的一个亮点和优势,要积极为中小企业构建统一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第三是商业服务,浙江既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和众多中小型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也有义乌商贸城等影响力比较大的传统商业专业市场,要充分发挥这两方面市场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贸易服务。

*本文系陈敏尔同志2010年12月31日在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题目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十二五规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