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五伦图案初探

2011-10-27 02:33王万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纹饰凤凰瓷器

王万莉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重庆 400715)

明清瓷器五伦图案初探

王万莉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重庆 400715)

对明清瓷器五伦图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涉及它的来源、内涵、差异性、特点及其功用。五伦图案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众乐乐型,傲气型,君臣亲近型。其特点为:运用范围广,色彩更加丰富,自然与传统相结合。其功用为:新兴民族文化融合创造的“新势能”、对陶瓷艺术的影响,瓷器纹饰设计中融入体验自然的快乐,瓷器纹饰设计中“道器并用”的理念。

瓷器;五伦图;演变;特点

“五伦图”是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莺五种禽鸟为主,这与儒学的“五伦”相对应,因此又称为“伦叙图”如图1(首都博物馆藏)。专门讨论明清瓷器五伦图案如图的成果却并不多见,所以作者对明清五伦图案进行了收集、比较与分类整理,并且详细描绘出五伦图纹饰图的内容,形式,分析出形成这些纹饰的特点以及这些纹饰产生的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五伦图能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的原因及其所凝聚的文明、智慧,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

图1 凤尾尊

一、五伦图的来源

“五伦”最先出于《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此句言语提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五种社会关系,一是父子有亲,即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无选择的、天然的,应该亲密、亲切。二是君臣有义,即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意为君主与臣属之间的关系乃天意,应该有义、有道、有理。三是夫妇有别,指丈夫和妻子是天赐因缘,夫妻之间虽挚爱一体,亦应有所区别,即内外有别,分别主持。四是长幼有序,表面看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应该有秩序,老少之间有辈分之序,实质是人与人地位的尊卑、上下、大小之间要定序清晰,不得混乱。五是朋友有信,指朋友之间应该讲究信义、恪遵信誉,为人以德。由此可见,“五伦”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讲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瓷器上的五伦图案即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这五种关系。古书记载:“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2]凤为百鸟之首,凤之于群鸟犹如君之于臣;“鸣鹤在阴,其子和之。”[3]古人认为仙鹤叫的时候,它的子女会与它相和,以此来喻作父子;“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4]鸳鸯历来是忠实伴侣关系的象征;《诗经》中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5]古人认为此鸟“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6]用鹡鸰来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7]将莺做为朋友的象征。

二、五伦图的类型

五伦图体现的内涵是一致的,但是细细观察明清瓷器上的五伦图案,笔者发现共性之中又存在着差异,因此体现出了五伦图案的个性、多样性。每幅五伦图案都有凤凰,但姿态不同,现在以凤凰的姿态为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众乐乐型。如图1(首都博物馆藏)所示的器物为一“凤尾尊”型花觚之下部,器身用优质五彩料绘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及莺各一对,如图所示仙鹤、鸳鸯、鹡鸰及莺同时看向凤凰之处,每只都流露出一种欢乐和愉快神情,此时它们的表情不仅仅是敬畏,更加体现的是一种亲切之感,凤凰与其余四鸟共同嬉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突破,更加预示着社会中人与人这五种关系的一种突破,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友好相处,不要仅仅局限于礼节的束缚而是要进行变通,因此体现祥和之意。

2.傲气型。图2.1(西藏博物馆藏)所示的五彩轮盘则体现出与上一幅图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此盘中亦由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及莺五鸟组成,但与上图不同,此次五鸟出现的数目有所递减,凤凰此时只是一只出现,而且高昂它那头颅,骄傲地屹立于磐石之上,体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一切,而鸳鸯、鹡鸰等依然是成对出现,此时他们自娱自乐,但仍以凤凰为中心,此图以凤凰与其余四鸟的与众不同体现出“百鸟朝凤、九龙对彩”的韵味。

3.君臣亲近型。图2.2(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所示的冬瓜罐,此图仍然是由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及莺五鸟组成,此图中的凤凰已不是自己站于一方,而是与白鹤站在一起,而且与其余的也很近,以此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凤凰依然肃静的看向远方,而白鹤在他旁边低垂着头,但却没有卑微之态,只是尊敬地看着凤凰,以示自己的崇敬之情,彼此之间距离的接近,从而使心理上距离也接近,其实这也预示着人们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甚至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想与臣子、亲人保持亲近的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从而构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体现亲近之情。

图2.1 五彩轮盘

图2.2 冬瓜罐

通过以上类型的简介,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1.运用范围广。明朝时期五伦图主要运用于绘画,虽用于瓷器上,但为数不多,考古资料以及古玩市场数据显示,明朝出土有关五伦图的物件数量不多,特别是瓷器,数量更少,直到清代康熙朝五伦图才大量用于瓷器,可见,由明至清,五伦图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由绘画扩展于器物上,并且大量用于瓷器的装饰。如图3.1(台北故宫藏)所示,以珐琅作彩绘,色泽自然。此外,五伦图案也运用于屏风等物件上,如图3.2(故宫博物院藏)所示,在五块屏风上,分别装饰着凤凰、仙鹤、鸳鸯、鶺鴒、莺5种禽鸟图案,又各自指代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等5种古人最看重的封建伦理关系。

图3.1 雍正珐琅彩五伦图碗图

3.2 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

2.色彩更加丰富。明朝时期,五伦图发展并不成熟,色彩较单一,彩色较少,自入清以来,五伦图纹饰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其装饰不再只限于单调的色彩,而是运用于多种颜色,创造出斑斓之感,体现繁荣之气,与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之象相一致。如图3.3(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所示五伦图,由凤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组成,可以清楚看出,凤凰由多种颜色点缀,色彩斑斓,反映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繁荣。而且不仅于此,瓷器纹饰更加积极创新,创造出在青花瓷上运用五伦图纹饰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如图3.4(东方国际藏)所示为青花五伦图大瓶,凤凰停留树上小憩,仍然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以青花表现此情此景,使凤凰更加灵气逼人,活灵活现。因此,在明清时期,五伦图图案的运用十分灵活,不仅仅限于色彩绚丽之风格,而且追求纯色之美的情况有所凸现。

图3.3 五伦

图3.4 青花五伦图大瓶

3.自然与传统相结合。传统的表现方式大都是手工绘制,题材也大都是以自然为主,这其中无不显露着人灵性的流动,其笔法自由张扬,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淋漓地表现了自然的气息,又掺入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性格,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独到的体验之乐。五伦图来源于孟子,讲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图在清朝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在自然与传统的统一中,“德”始终被置于首位,五伦图以自然为主,将大自然中的凤凰、仙鹤、鸳鸯、鹡鸰、莺五种禽鸟组合在一起,由五鸟和花卉组成,构成五鸟共同嬉戏的场景,这样的五伦图也体现了追求自然的气息,表现出自然与传统良好的结合。同时将思想文化的创新运用于生活中,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

三、明清五伦图繁荣的原因

明朝时期五伦图主要运用于绘画,到清代康熙朝五伦图才大量用于瓷器,,而且逐渐繁荣,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1.宋明理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宋明理学强调“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的入世思想,儒家哲学为了生动地形容理想的君子品格,塑造了很多象征物,如先秦时期的“君子比德于玉”,[8]将君子所应具有的品德比附于温润内敛的玉器上,再如中国古代器物、建筑上常见的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着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瓷器纹饰受到宋明理学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瓷器纹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中国传统哲学观的深远影响。由于五伦图比喻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关系,与当时学术背景相应,从而促进五伦图的繁荣。

2.五伦图也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反映的是社会中下层百姓,即城市平民阶层及乡村农民的美好意识,表现在瓷器上主要是以吉祥纹样为载体。诸如将纹样绘成寓意生活吉祥、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事业兴旺、前程锦绣、万事如意等理想的内容。如纹样中,荔枝寓意多利,牡丹寓意富贵;莲花寓意清等等。因此,明清瓷器上基本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五伦图在民众的意识中,则是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和睦幸福的象征。

3.明清君主的高度集权。一方面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如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这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同时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封建制度集中体现了皇权至上,所以在思想界也有一定体现,五伦图完全符合这时君主的需求,所以此时五伦图发展繁荣。

四、明清五伦图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五伦图造型经过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扩充和完善,形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象,直至今天,人们对五伦造型的钟爱之情依然如故,把五伦图案应用于各类装饰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民国以后,五伦图运用范围打破了原来的格局,大大运用于刺绣方面,比如现在的中国杭州织锦厂所生产的锦上的刺绣中就有大部分的五伦图案,这又为中国的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受到深刻启迪:

1.新兴民族文化融合创造的“新势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民族不断进行融合,一直到清朝时期,满族入主中原,满族人民把他们的民族习俗、民情风俗也带到中原,大大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满族人民一直拥有豪放粗犷的性情和重视礼节规矩的传统,而汉族文化则显得温文尔雅,两者相融合,求同存异,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势能”,这股动力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新势能”大大促进了五伦图的发展,五伦图的深层含义恰恰与满汉的礼节传统相适应,所以五伦图才能够保留长久的生命力。同时,满族文化入主中原促进了五伦图的进一步发展,使五伦图的色彩更加艳丽,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纹饰风格更加多样化和大胆,如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及莺,既有此五鸟共同嬉戏于花草树木丛中的设计,同时又有凤凰孤芳自赏的身影。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的五伦图大都体现出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生动画面,体现出民族融合的“新势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2.对陶瓷艺术的影响。五伦图纹饰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它创造了瓷器纹饰的新品种,尤其是为十八世纪我国瓷器纹饰的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带动了中国传统瓷器纹饰走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为当时的瓷业生产注入全新的活力。瓷器装饰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感官上的愉悦,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实际上这种寓意在瓷器的其他纹饰中也有反映,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借助梅花凌寒傲雪的特点,象征不畏艰苦的精神,竹子的虚怀、分节,于是就有了虚怀若谷、气节不移和生活、事业节节高的象征,这些代表性的事物,反映了古代先民生活情趣的提高,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工匠们用这种象征手法表现出追求美好愿望的意念。又如三羊(阳)开泰是民间喜用的一种吉祥语,它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意义,也是兴旺发达、诸事顺遂的称颂,图案以三只羊(谐音“阳”)在温暖的阳光下吃草来象征,以此象征百姓们美好的期望,这与五伦图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3.瓷器纹饰设计中融入体验自然的快乐。明清时期,西方经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而且西方的理性思想的先进的技术给中华民族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技术造成人被理性风格的产品包围的情形,剥夺了人们接触自然、感受传统的快乐。传统符号的表现方式大都是手工绘制,题材也大都是以自然为主,这其中无不显露着人灵性的流动,其笔法自由张扬,在似与不似之间,既淋漓地表现了自然的气息,又掺入了个人的思想性格,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独到体验的快乐。而这种传统符号的表现方式正是人们越来越渴求的、对现代信息化生活的另一面——自然享受的需求,五伦图由五鸟和花卉组成,此图案以大自然中动植物为主,而且图案的背景大多采取枝繁叶茂的季节,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以此体现出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真实向往以及享受自然的需求。

4.瓷器纹饰设计中“道器并用”的理念。中华民族是善于思索、想象,崇尚道德礼仪的民族,常常对生活中的物品,即所谓“器”引发更深层的思想和情感,以小见大,讲究文以载道,物亦载道。因此,对待生活中日常物品的态度常超出它本身的使用价值,而升华到伦理范畴和精神意义,这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授“道”的一种常用方法。同时,儒家还常把装饰和其思想中的“仁”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即“礼”。受其影响,生活饮食器皿上的装饰也处处体现着这种载道、尚礼的精神内容,有时甚至将器皿的实用功能放在了次要位置,更突出装饰的意义。中国古代的人们一向乐于将美好心愿或是认为能提供美好感受的代表物融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尤其是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应用于日常用品的设计中,将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甚至超越了物品的实用功能。瓷器上五伦图案就是道器并用的典型。将人们所应遵循的五伦规则以禽鸟图案的形式装饰于日常器皿上,以此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上下、尊卑、有序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顺应自然的,任何人皆不能有所违背。

瓷器上的五伦图纹饰是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传统纹饰,其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甚至在现代瓷器纹饰设计中仍有突出的运用。而五伦图案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对现代人与古代人来说都是相通的,它所昭示的和谐、有序的思想内涵从远古流传到今天,同当代的现实生活亦有紧密融合。如五伦图般美好、自然的装饰纹样,既能满足人们对瓷器器皿实用功能的享受,也具有特殊的视觉功能,带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使人们从它们身上获得精神的放松与愉悦。

[1]金良年注.孟子·滕文公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P74.

[2]张华[晋].禽经[M].中华书局,2007,P69.

[3]黄寿祺,张善文简注.周易:中孚卦.第二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P80.

[4]张华[晋].禽经[M].中华书局,2007,P113.

[5]诗·小雅·常棣[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P92.

[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传统文化研究组编.宋元明清十三经汪疏汇要(3)[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P105.

[7]诗经·小雅·伐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P93.

[8]礼记·聘礼[M].中华书局,2010,P958.

[9]魏理.明清瓷器装饰纹样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4).

王万莉(1987-),女,山东济南人,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古器物与古铭刻研究。

2011-02-19

猜你喜欢
纹饰凤凰瓷器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凤凰飞
雕漆纹饰的修复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凤凰精选TOP1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