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立军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盛立军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中的主流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对其它技术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管理,因而从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工作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应增加,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网络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定性为专业基础课,网络专业后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都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课程之上,如图1。对于网络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教育过程来说,学历教育可以归纳为“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结构,而对于职业资格标准可归纳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三大职业结构,具体体现为“建网、用网、管网”三个基本层面,“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作为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在“懂网”基础上去掌握上述三个层面,如图2。因此,“网络技术基础与局域网构建”在高职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从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驱动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和网络实训环境等几个方面介绍课程建设和实施情况。
图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
图2 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定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研讨会,以提供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实际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按照“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的思路,根据“管网、建网、用网”这三大职业能力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优化组合和开发,构建科学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职业标准,我们制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基础;(3)网络体系结构;(4)局域网技术;(5)网络互连设备;(6)局域网组网技术;(7)Internet技术与应用;(8)广域网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9)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不断更新的知识,推陈出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根据认知规律,先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直观、形象的事物,然后再了解事物的本质、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就相对容易一些。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模块按照“实践体验→理论讲解→实训操作”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并实施“以实践驱动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做体验性的实验,然后再结合实验结果,讲述抽象的网络模型等理论知识。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所学有何用,促使学生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比如,在以往教学中学习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端口转发数据帧时,对数据帧转发规律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数据帧的结构概念很模糊,教学方式改成“以实践驱动理论教学”模式后,先让学生利用抓包软件在局域网中获取需要的数据帧,实际查看数据帧的结构,然后进行理论解释,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全部采取边讲边练、学生分组训练、教师现场指导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针对课程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目标,课程考核着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基础知识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2)实践知识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突出能力、培养技能,使理论知识能应用于实践技能。鉴于此,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状况和水平,采取考教分离的方式,借助于“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用“网络管理员(中级)认证”来测试学生的技能水平,用“形成性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状况,以三者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从而构建起一个“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和“形成性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业评估体系。
以学生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建立校企合作网络实训平台,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特色,使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满足技能培养的需求,学院投资100多万家里了一个功能完善,能满足50位同学同事进行独立实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实验设备包括锐捷公司的“RSR20-04”路由器、“RG-S3760-24”三层交换机、“RG-S2126S”二层交换机、“RG-WALL 60”硬件防火墙、“RG-RCMS-8”管理设备、无线路由器以及50台高端PC,并组建成网络。在此环境下,能实现课程所有的网络实验任务,并与锐捷公司合作开发基于锐捷实训平台的系列网络实训项目,较好地满足了课程教学和教师科研,以及学科竞赛的需要。
课程结束后,课程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通过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net技术与应用知识。能理解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生的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程作为计算机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们普遍认为该课程教学目的清楚,内容新颖,层次感强,在模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特色。编写了较为清楚的教材、课件和其他辅助材料,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教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运用要求。此外,通过课程的学习,还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课程结束后,以取得“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员(中级)认证”证书形式考核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水平,体现职业能力,学生的双证书获取率到达85%以上。
课程组全体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均留有一定数量和难度的作业,并按规定安排必要的实训项目,对学生的作业、实训报告和实习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新的教学体系的实施,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完课程后能理解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和写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