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1-10-27 23:51王长忠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22期
关键词:性知识机械制图职业

◆王长忠

(大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长忠

(大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始终发展缓慢,其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突破口,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理论

实现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舍问题。一般来说,课程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方法、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陈述性知识为主,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由工作任务构成的以过程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以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为主,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实现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是一种平行结构,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这种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学科顺序和学生与生俱有的自然心理顺序不一致。而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行动顺序相一致。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序化知识,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工作任务的设置

工作任务的设置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要依据知识的认知规律,选择能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设置的工作任务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1.完整性

每个任务都是独立的、完整的,能体现一项工作的全部过程。

2.涵盖性

每个任务必须包含一定的知识点,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要突出重点,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典型性

设置的任务必须有代表性,能涉及相关的知识,培养一定的专项技能,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触类旁通。

4.可操作性

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认真努力能够实现。难易程度要适当,过易,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且也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反之,任务过难则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同时,设置的任务也要易于考核与评价。

5.灵活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任务的设计就要体现出灵活特性,对那些悟性强、掌握快的学生,教师就要灵活调整,在完成规定任务之外,给他们增加一些难度大些的拓展性任务,满足他们对学习的渴求。

6.可迁移性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可以迁移对到未来从事的工作中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一些社会实践的基本技能。

根据我院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现场工作的实际状况,以石油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制定学习性的任务,展开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原《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三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重组,按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规划出6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2~4个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相应的任务拓展训练,将知识学习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

表1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

三、教学设施的配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实施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基于工作任务的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学、做紧密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室既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又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与做。为此,我们在教室内配备了投影仪、连通互联网的计算机、参考资料、测量工具、绘图工具等,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根据设置的典型任务,准备实际工作零件,数量上要保证至少每组学生一个。根据学习内容,准备合适的模型,以供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提高之用。制作符合工作任务导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完善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特色教材的编写

传统的教材是按照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理论性强,内容庞大,连接紧密,但不符合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根据我院的实际培养目标,着手编写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按照适量够用为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取舍,使每一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让学生对该项工作任务的解决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教材编排时,以典型任务为引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查找相应资料及讨论等方式,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避免以前的学与用脱离的状况,可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为每个任务编写了任务单、评价单、反馈单、习题,这些内容都以活页的形式安排在教材的相应部分,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环节的安排

1.任务的布置

对于每个典型任务,教师事先准备好任务单,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信息咨询内容、咨询要求、问题引导等。让学生利用相关资料或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讨论,为完成任务准备相关知识。

2.任务的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每组4~6人,组长负责协调分工,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组内讨论解决任务的方案;对于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对于共性的难题,教师进行启发式讲授;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并按其完成任务;各小组轮流展示成果,讲解方案的制定依据、任务的实施过程等主要问题,并回答其他小组的疑问,其他小组和教师根据成果的合理性及回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打分;根据展示、讨论、指导的结果,找到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案,合理准确地完成任务。

六、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习效果的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整个课程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应该及时、独立地进行考核,而不应简单地采用以前的通过期末笔试的方法来完成。而且,在解决任务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等,为此我们研究建立了一套“过程+结果”的考核评定体系。按照这个评价体系,每进行一项任务,都要对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并按规定的分值进行量化。评价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主要是学生对其他人工作成果的评价、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最后按适当的权重计算每个学生出总分值,作为其该项任务的成绩。最后该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70%、期末考试30%来计算,以充分体现工作过程能力的考核。

七、教学信息的反馈

为了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项任务都设置信息反馈单,以了解学生对所进行的任务、学习方法等的意见与建议,学生也可以将未来得及在课堂公布的任务解决方案反馈给教师,教师在阅后将意见反馈回去,并根据需要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八、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施、不断改进,我院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日趋完善,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与以前的同专业学生相比,改革后的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大大提高,这在随后的测绘、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整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现场实际工作能力。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性知识机械制图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职业写作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