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笑虹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基于主体性教学体系下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赵笑虹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系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实现学生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主体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保证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教学主管部门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而教学评价标准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应重点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提出构建我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建议。因此,进行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价通常由管理干部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各占一定比重综合而成[1],比较宽泛,故本文对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通过对校内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招生就业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我校学生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价实质上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且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这种评价在认识和客观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评价内容的片面性[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间的互动活动,只强调教师一面,片面性不可避免。从课堂评价内容来看,一般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尽管它具有多面性,但却是片面中的多面性(即从教的方面思考的结果)。由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发展,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尤其缺乏职业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加以渗透。因此,树立广义实践教学观念,开展实践教学,构建主体性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能,增强社会竞争力,缩短职业适应期,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实现学生由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进而办出职校特色。
主体性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内化知识与规范。在教学评价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以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主体性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2.1 自主性
主要指学生体现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等。教师则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2 主动性
主要指学生能表现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教师则应创设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2.3 创造性
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也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不可低估的一点。
以学为镜,评价实践教学水平,能够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评价标准不同会引发不一样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是为了不教。因此,基于主体性教学体系下的实践教学评价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并以其来反映实践教学状况,反映教师教学状况,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以学为镜能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出理性分析,引导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励教师与时俱进,认真上好每一堂实践课。
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加强教师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客观评价,既可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了解自身不足,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又可以促进学校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重要性的认识,使学校更加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1 主体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强调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本标准由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2个一级指标教师主导性评价占50分,学生主体性评价占50分;教学有特色,有创新点,生动、有趣的可获得额外1~5分加分;情感目标中渗透医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获得额外1~5分加分;总分最高为(100+10)分,见表 1。
每个二级指标按A、B、C、D 4个等级进行判断,其中A、B、C、D分别表示优、良、可、差。每个等级可根据评价要点从整体上进行考量,并在评价表相应栏内画“√”。
4.2 主体性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1)知识目标的达成。尊重差异,主体性实践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因而教师应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
(2)能力目标的达成。①主动学习能力。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主探究获得的。这将促进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3]。②合作学习能力。主体性实践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既为学生主体发展提供了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的机会,又为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
表1 主体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3)情感目标的达成。①职业意识的有机渗透。主体性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持续增加的护患纠纷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医德教育。②体验成功的愉悦。传统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揭短”,不少学生积累的是学习失败的体验,强化的是消极的自我意识。而主体性实践教学重视学生个人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使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1]瞿蕾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595~596.
[2]马醒花,岳凤桐.职业学校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纺织教育,2006(3):40~42.
[3]王歧奖.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中国教师,2010(9):43~45.
G424.75
B
1671-1246(2011)17-0040-02
Vol.29 2011 No.17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提高的相关性研究”(1003004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