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1-10-26 03:44赵豹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外科学评判医学生

赵豹猛

参与式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

赵豹猛

目的探讨在外科学见习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实验组(2班,共70人)和对照组(1班,共72人)参加本研究,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考试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考试成绩比较,总分、扩展知识及病历分析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基础知识两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寻求真理等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外科学;参与式教学法

评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CT),又称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基础上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当今医学教育的主题。为此很多学者对培养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本研究对医学生在外科学见习课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并与传统式教学法进行效果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在2006级五年制临床本科班学生中分别抽取1班为对照组(72名),2班为实验组(70名)。其中男86名,女56名,年龄20~24岁。两组学生年龄和入学时的成绩、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实验组70名同学分为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10~12名同学。每大组每周1次外科学见习,每小组带教老师1名。对照组分为3个大组,每周1次外科学见习,由1名老师带教。

1.2 研究方法

1.2.1 实施方法 课堂教学课本使用吴在德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外科学》第七版,见习教学使用周荣祥主编的《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第二版。课堂教学由相同老师按照统一方法授课,见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由带教老师于床边带教,归纳总结,总计100 min。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带教。具体教学模式设计如下:①每次理论授课结束,带教老师事先布置见习内容。②每位见习同学针对见习的内容查阅教材、文献、网络等相关资料。③病史采集和查体:每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采集病史,查体,观察阳性体征,获取初步临床诊断依据。④小组讨论:根据病史和查体情况,小组内讨论,每小组由1名记录员整理记录。⑤各组陈述并回答:每小组由汇报员简要汇报病例,并提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及相关诊断依据。针对患者实际临床问题,教师进行更深入地提问。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并纠正回答中的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先肯定其正确的内容,积极导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深入、补充,获得正确全面的答案。⑥总结: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结合自学、见习中的问题完整、准确地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要点。⑦时间分配:病史采集和查体30 min,小组讨论20 min。各组陈述并回答问题40 min,老师总结10 min,总计100 min。

1.2.2 评价方法

1.2.2.1 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理论考试成绩:基础知识占75%,扩展知识占10%,病历分析占15%。

1.2.2.2 问卷调查 两组教学过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由彭美慈等[2]制定的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从7个方面测量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CTDI-CV总分为70~420分,某一方面≥40分表明某特质有较强表现;总分≥280分表明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共发放问卷142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100%。

1.2.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见习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见习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2.2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见表2

表2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参与式教学法原理 参与式教学法[3]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主要以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为支撑点。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外在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3.2 参与式教学法激发了医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对见习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能够根据不同见习内容翻阅课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全面询问病史并对患儿认真查体,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学习气氛热烈。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导入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求知欲、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表1显示考试总成绩实验组(78±3.23)高于对照组(72±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见习是从基础课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接下来即是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对临床工作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多接触临床。因此,通过学生亲自问病史、查体、诊断等,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病例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对疾病特点的归纳能力和口头报告病例能力,运用临床思维提出临床诊断,并制定临床计划,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的7个方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显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及扩展知识得分实验组(10± 2.35)、(8±1.21)明显高于对照组(7±2.56)、(6±1.67),P<0.05。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与核心,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单一、枯燥的弊端,做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积极主动、活跃、专注的见习教学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1]万衡,李小明,胡柠杉,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的培养.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11-413.

[2]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6(21):159-161.

264003烟台,滨州医学院临床学院

猜你喜欢
外科学评判医学生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