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青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浙江 杭州 311106)
实验与调查
普通高中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中学为例
郑海青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浙江 杭州 31110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体育能力、体育投入与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在学生在体育参与意识的引导与培养、体育兴趣的激发、体育投入保证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高中生;体育参与;体育参与行为;体育消费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数理统计法对杭州市塘栖中学在校生高一、高二、高三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1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学生都对体育活动有较浓的兴趣,52%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8%偶尔参加体育活动,“几乎不参加”的没有。在“你参加体育活动频率与时间”的调查中,50.7%以上的学生每周的体育活动次数在3次及以上,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45分钟及以上的为160人(53.4%)。其中,体育活动基本上只集中于学校的体育课上。女生无论在活动的次数、时间和强度等方面都不如男生,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和探讨。
2.2 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男女学生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男同学更趋向于对抗性和激烈性强的运动项目,尤以篮球(51.3%)、羽毛球(34.7%)、足球(23.3%)较为突出;而女生则因为力量、身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更倾向于一些非对抗性且运动量较小的技巧性体育项目(除羽毛球以外),诸如健身健美操(48.7%)、体育游戏(38.7%)、散步(24.3%)等。其中,女生较男生在健身健美操项目的偏爱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与女生的审美意识较高,锻炼的项目也在向审美型转化有关。因此,健身健美操、交谊舞等体育项目较受女生欢迎。
2.3 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较为集中,80%以上学生的体育的价值观也是相当进步的,大多数学生能够将体育与自身的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认识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是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同时,中学阶段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繁重的学习负担常常会使学生倍感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课余的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的良好手段,通过体育运动,学生能够排解不安、焦虑情绪,使得身心得到适时的放松与调整。43.8%的学生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列调查的第二位。
2.4 中学生欲了解的体育知识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中学生欲了解的体育相关知识”的多选中,多数学生关注的是“提高身体素质”以及“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方面”的相关知识。
2.5 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调查发现,12.5%的中学生“经常有”体育消费,40.0%的学生“偶尔有”体育消费,22.5%的中学生则“几乎没有”体育消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为主,如体育器材(32.5%)体育服装鞋袜(30.0%)等,其次为运动饮料(23.8%)、体育报刊杂志(20.0%),而对于体育比赛门票(7.5%)、体育彩票(1.25%)等则所占比重极小。这也反映了中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尚处于满足实物消费阶段,原因的形成还与中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消费注意力有关。
表1 中学生欲了解的体育相关知识
2.6 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在“中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有55.0%的中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较满意”,有28.3%的中学生对此表现为满意,而同时也还有15.0%的中学生表现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在于体育课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缺乏自由的组织形式,乏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难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最终导致对体育课的失望,而这些往往又是对体育课抱有很大期望的学生。在过去的一些教学中,由于把运动技术的传授放到了首要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加之教学方法呆板,致使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另外,教学规律反映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策略运用的好坏,如体操的技巧,从侧手翻开始到前滚翻,然后再按后滚翻——头手翻顺序进行教学,从易到难、层次清楚,学生既能顺利地掌握一系列的动作,又能领会体操技巧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较好。
3.1 结 论
3.1.1 在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普通高中学生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学校对学生体育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应等同于文化思想素质。
3.1.2 学校体育教育在满足学生各方面的体育需求,解决学生在体育参与行为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面存在着不足。
3.1.3 学校在加强课余体育目标管理,建设新的课余体育目标管理程序与体系方面有待提高,努力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
3.1.4 学校的体育效果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为达标而参与体育活动,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3.2 建 议
3.2.1 深刻认识体育参与行为对于未来社会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体育运动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中学生体育参与活动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也是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是社会长远利益之所在。各级各类学校要坚决遏制“重智轻体”或“放任自流”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知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一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体育锻炼良好环境。
3.2.2 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了体育意识这种内在的动力,中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利用体育参与活动来增进身体健康。目前中学生正是由于缺乏体育参与意识,因此课余时间不是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而较多地放在“两机一书”(电视机、计算机和书本)上,对此应该加强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培养。
3.2.3 因地制宜,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保证适当比例的学校体育经费来源,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要按照<<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积极进行场馆与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努力创造条件改变体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要。同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自制体育器材,创造体育场地(如美国有些中学充分利用场地,把篮球筐钉在墙上,以解决场地不足),也能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1] 舒盛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审视当前的体育教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 赫选明.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心理压力负荷与体育活动现状调研[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摘要汇编(一)[C].2002(12):64-67.
G807
A
1674-151X(2011)06-09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46
投稿日期:2011-02-08
郑海青,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