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2011-10-25 23:54郑少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5期
关键词:医学院医学教育考试

郑少燕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郑少燕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技能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全球性医疗保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Federationfor MedicalEducation,WFME)发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发布本科《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2008年9月中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这些标准都以“能力导向的教育”为宗旨。

汕头大学医学院于2002年被教育部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医学院围绕国际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与标准,从医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态度等方面着手研究,以系统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1 创设新型综合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医学院在新型医学课程体系设置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核心,集生物正常功能、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作用规律为一体形成“机能学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整合为“临床基本技能”,运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人等现代教育手段,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1];将普通人际交流和医学沟通技能等内容整合为“沟通技能”,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临床实践等多种形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般沟通技巧,具备在医学实践中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将网络知识和技术、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及统计学等内容整合为“终身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其具备发展潜能。

1.2 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医学院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计划(EnglishImmersion Program,EIP)[2],将为期两年的大学生英语课程集中到第一学期完成,采用小班教学,每周面授12学时(读写译、视听说),网络Self-access15学时(含自习),外教辅导及课外活动5学时。实施课堂教学、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外活动等相结合的浸入式教学,能强化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激发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为后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3 多途径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医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途径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支持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从收集资料、申报课题、预备实验、正式实验、论文写作、期中检查到结题工作等均由学生科研小组完成。通过科研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严谨的科研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2)开设探索性实验。将综合性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部分实验设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答辩;申报立项;论文撰写与报告。探索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

(3)启动“生命关怀”科研基金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医德素养,医学院设立了“生命关怀”科研基金,将“生命关怀”课题计划列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了人文社科研究和锻炼的机会。

(4)引入“解决问题,促进健康”(PSBH)计划。该计划由Dreyfus健康基金会主席Dr.BarryHSmith于1989年制定的,其中心思想是将改善健康责任付诸于个人,鼓励参与者将所学方法用于实际行动,以达到改善民众健康的目的。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增加学生参与解决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机会,将PSBH项目纳入大学生科研项目中。

1.4 安排4学期临床实践,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安排4学期临床实践,包括预见习、见习、实习、强化实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在临床一线磨炼,从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1)启动预见习,为期2~4周,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临床,熟悉医院环境和流程,了解基础护理工作,学习怎样关爱病人,从而激发其专业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第7学期安排集中见习,临床核心课程教学在临床学院进行,转变大班理论授课模式,采用集中见习教学模式,即以小班(10人)为单位进行床边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典型病人进行讨论。该模式下,学生一边学习临床理论知识,一边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临床知识学习效率。

(3)第8~9学期安排通科实习,共48周,包括内科、外科各12周,妇产科、儿科各8周,神经科、传染科各4周。提早安排实习缓解了考研和就业双向选择对实习的冲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临床实习时间,提高了实习质量。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关制度,实行弹性制度,实习期间请假累计超过2周者,必须补足实习时间;转科考试不合格者,必须延长该科实习时间,直到合格才予转科实习或完成实习[3]。

(4)第10学期安排强化实习,其中选择实习8周、预防医学实践4周。学生根据自己毕业后工作意向,选择到相应二级或三级学科强化实习,培养专科临床工作能力,为其能较快适应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分批安排学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基层卫生机构进行预防医学强化实践,使学生掌握在临床中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治疗疾病的技能,还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1.5 设置全英班并赴外学习,提高学生竞争力

(1)全英班实行动态管理。医学院设置全英班,进入全英班学习的学生享受特殊待遇(学费、住宿费全免),同时免费提供原版英文教材并配备电脑等,毕业可得到学院协助参加国际认可的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全英班由具有全英授课资格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由外籍教师担任班主任,采用动态管理办法,每学年通过全英选拔考试确定每级30名优秀学生进入全英班,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提高了学生竞争能力。

(2)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医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伯塔大学、明尼托巴大学、日本爱媛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建立合作培养人才关系,每年选拔一定名额的优秀学生赴国(境)外短期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学业综合测评、英语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确定人选,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1.6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医学院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相关知识领域中通过学习、观察和探索,学会处理各种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精心计划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教师改教为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医学知识和能力。医学院起初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外科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后逐步扩展到各个学科,让PBL教学占到总学时数的5%~10%。

(2)CPC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采用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教学法,充分利用“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尸体解剖病例素材编写教案,课前将典型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背景;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和病理解剖标本进行分析、讨论、诊断等。

(3)床旁教学。在临床核心课程教学中,8~10位学生组成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围绕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床边学习和讨论,将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4)模拟教学。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采用模拟技术与虚拟技术、标准化病人及病人、真人实际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模拟临床真实情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训练和讨论。

(5)辩论式教学。在生殖模块教学中,教师设计辩论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理论和现象入手分析问题,并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知识,提高了现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1.7 引用国际先进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1)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一种“以操作为基础”的客观评价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涵盖了学生分析与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医学伦理等方面。医学院自2004年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已由当初的6个考站发展到12个考站,主要对本科生进行毕业前临床技能评价,目前已成功组织了15场考试。

(2)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方法。2007年医学院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题库,并成立由相关学科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USMLE题库课题组,建立医学院USMLE试题库。基础综合考试采用USMLE题库第一阶段考试(Step1)题目,临床综合考试采用USMLE题库第二阶段考试(Step2)题目;全英班考试题目30%来自USMLE题库。

2 改革效果

2.1 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增强

医学院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2004~2009年通过率(数据来源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08年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均位全国前列(见表1);2004级学生参加全国第一届临床技能大赛获得第四名,是华中、华南地区唯一获奖的医学院校,充分体现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表1 汕头大学医学院2004~2009年执业医师通过率与全国通过率比较(%)

2.2 学生英语水平提高

实施EIP教学的2004级及以后的学生英语四级过级率、优秀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见表2)。

表2 2003~2009级学生第一年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比较

2.3 学生创新能力增强

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至今已立项院级杰出大学生科研基金130项、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项、获美国健康基金会“解决问题,促进健康”大学生项目28项;参加近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

2.4 毕业生就业率高

医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各本科院校中连续保持第一、二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均在97%以上(每年9月10日公布),总就业率每年均在98%以上(每年12月1日公布),每年年底就业率达100%(本院统计)。

2.5 教学成果显著

医学院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成果奖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家级层面的历史性突破。近5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2.6 推广效应与认可价值

医学院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和好评。近年来先后有100多所学校领导和教师专程赴医学院考察学习,医学院教学改革经验得到推广。2009年医学院接受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成为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布后第一所正式认证的医学院校,国际认证专家高度认可医学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

[1]杨棉华,何萍,许杰州,等.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82~84.

[2]苏宁.基于网络的全浸入式英语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 11~12.

[3]郑少燕,杨棉华,何萍,等.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与哲学,2006,27(5):69~71.

G642

A

1671-1246(2011)15-0019-03

猜你喜欢
医学院医学教育考试
新乡医学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