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分析

2011-10-25 09:23刘春丽
运动 2011年1期
关键词:王皓马琳接发球

孟 辉,刘春丽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2.泰安高新区洪沟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技战术分析

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分析

孟 辉1,刘春丽2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2.泰安高新区洪沟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马琳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直拍左推右攻型打法的代表,其技战术代表了当今世界乒坛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文章通过三段指标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马琳前三板技术应用做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在技术、战术上的优势和不足,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在直拍训练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第49届世乒赛;马琳;男单;技战术

1 引 言

直拍快攻作为中国的传统打法和技术流派一直在世界乒坛中充当重要角色。马琳是中国目前直拍快攻打法的典型代表。他以细腻的台内小球技术,凶狠的抢攻技术闻名世界乒坛,已被公认为超一流选手,能够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在直拍训练的理论知识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前三板包括发球、接发球以及发球强攻(第三板)。发球是“前三板”技术中的第一板,是一个回合的开始,也是发球抢攻的开始,它可以不受对方任何的影响和牵制,从容地实施自己的制胜方案。接发球是“前三板”中的“第二板”,也是乒乓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乒乓球比赛中,发球和接发球的机会是均等的,有一半时间处于接发球状态。发球抢攻是“前三板”的最后一板,也是前三板技术中最具威力的一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

2.2 研究方法

2.2.1 录像观察法采用个案分析法,对2008年49届世兵赛男单决赛王皓与马琳6局比赛总共112分球,进行了技术统计。

2.2.2 数理统计法按照三段统计法将马琳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数理归纳。其中,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

2.2.3 分段指标评估法采用目前乒乓界普遍使用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比较,进行定量分析。2.2.4 字母数字标记法本文设计了一套字母数字表,数字代表各段中所使用的技术最终得失分数所在的板数。数字右下方划横杠则代表在发抢段或接发段第几板失分,没有划横杠则代表得分。数字左面的英文字母代表马琳所使用的技术是在对方上一板球什么落点上而采用的。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马琳技战术实力的分析

从表1来看,马琳的技战术还是比较全面的。在发抢段,马琳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分别为70%和38%,得分率优秀,使用率高,这说明两点:一是马琳的发球质量较高;二是马琳战术运用的较好。马琳发球变化不是很多,一般以台内短球为主,配合其他变化。但马琳发球后抢冲这板球质量很高,给对方造成威胁极大,尤其是侧身位的抢冲,出手快,力量大,落点极其刁钻。由于其正手抢冲的杀伤力很大,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使对手在接发球上往往顾此失彼。在接抢段,马琳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分别为优秀和高,这也说明两点:一是马琳对发球的判断能力强;二是马琳的接发球手法较多,使对方不易上手,使得马琳能够更好接发球强攻。马琳在接发球时主要采取快搓摆短来控制对方抢攻,对于出台球主要以抢拉或抢冲为主。马琳台内摆短技术相当出色,充分体现出中国直拍选手小球处理细腻的特点。不仅使对方难以上手,而且给对方在回摆时造成的难度极大。

马琳的得分率良好,使用率低,说明在相持上马琳的基本功是较好的。但是马琳的特长技术得不到较好的发挥,受到了对方限制,说明马琳相持段的技术实力和得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当今男单比赛以强上手、强相持、强转换为特征的新形势下,相持能力的不足也是直接导致马琳迟迟没有问鼎大赛冠军的关键因素。

表1 马琳技战术使用状况

从表2对马琳与王皓“前三板”得分对比分析可以看到,马琳的前三板的每一板都比王皓得分要高,说明马琳在前三板的技战术上要比王皓掌握的要好。马琳的发球较为复杂,马林的发球在于他瞬间腰和手腕的发力很到位。首先是身体发力,在球抛起的同时,腰已经在小幅度的转动了,其重心是向前倾斜,双腿于肩同宽,稍微弯曲,这样便于发力。在击球的瞬间,有一个挺腰动作,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发力很大,力量很集中。接下来就是手腕,马林的假动作逼真,关键在于手腕的灵活性,上旋与下旋动作的区别,就是在击球瞬间手腕的变化。在发下旋时,球拍稍平,发力的方向是前方,要结合腰的发力,这样才能达到合力,球才会转,在触球完成后球拍迅速往上提,以造成对手错觉,上旋动作与下旋一致,区别在于将要触球的瞬间球拍望上提。在接发球上,马琳主要用挑接、快搓、摆短球遏制对方的发力抢攻(拉冲),同时为自己下一板的拉冲创造机会。马琳判断能力较好,能够准确地判断对方的发球,马琳的接发球抢冲得分率为100%。发球抢攻(第三板)是马琳的特长技术,威胁很大,主要表现在正手抢冲的命中率较高,力量大,出手快,线路变化多方面;另一方面,由于马林的发抢杀伤力很大,给对手在接发球时造成很大的心理威慑,所以使对方很容易在接发球时为了控制得更严密而直接失误,继而形成了发抢轮的一种良性循环。

表2 马琳和王皓“前三板”得分情况

3.2 对马琳发球落点的分析

表3 马琳发球落点分布情况

表4 马琳负局(第1、4局)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

从表3马琳6局比赛发球落点区域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马琳发球主要是以发短球为主,短球占所有发球数的72%,并且是以中间偏正手短球为主,占57%,发其他球占到38%。负局中马琳发的长球较多,王皓能够很好的上手,马琳第三板处于被动当中,这是马琳失败的原因之一。胜局马琳发的短球较多,并且球的旋转变化较多,王皓不易上手,只能摆短或者搓球,马琳就占了主动,这为马琳的第三板和第五板的抢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总之,马琳的发球是直接得分或者建立在对方接发球不直接上手的前提之下,通过第三板积极的控制或主动上手赢得主动,为自己三、五板的衔接创造机会。

3.3 对马琳胜负局接发球技术的分析

表5 马琳胜局(第2、3、5、6局)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

接发球包括判断和接法两部分。判断包括对旋转的判断和对速度落点的判断两部分,接法包括挑接,搓接,拉接,攻打,接半出台球等五部分。

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负局马琳主要采用的技术是搓接,侧身劈长有一次,挑接有一次,推摆有一次,晃撇使用了四次。马琳的侧身劈长直接得分,挑接失分,推摆成功,但是在这个回合中马琳失分,晃撇三次失分,一次是在相持中得分。

从表5可以看出,胜局中马琳的接发球技术主要是搓球,侧身劈长有一次,挑球有两次,推摆使用了一次。侧身劈长直接得分,挑球一次直接得分,一次失误,推摆成功,但是此回合失分了。

从表4和表5的对比中也可以得出,王皓对马琳的比赛中,王皓胜负局中54%的发球区域都集中在马琳中间近网区域。对于中间近网区域的发球,胜局中马琳69%用搓接,其中回接给王皓短球占64%,最终因使用这项技术得分率达到39%,回接给王皓长球占36%,得分率为47 %。而在马琳负局接发球段中,对王皓发到左半台小三角的来球,搓球使用率为81%,要多于他胜局中的69%,得分率为28%。在马琳负局中,马琳接发球抢拉只有一板,得分率100%,挑球和推摆各一板,得分率为0。在马琳胜局中,马琳抢拉也有一板,得分率也是100%,挑球有两板,得分率为50%,推摆有一板,得分率为0。

表6 马琳负局(第1、4局)发抢段(第三板)技术使用情况

表7 马琳胜局(第1、4、5、6局)发抢段(第三板)技术使用情况

3.4 对马琳胜负局发抢段(第三板)技术的分析

从表6可以看到,负局马琳第三板使用的手法较多,推挡使用了一次,搓球用了一次,摆短四次,挑球两次,正手拉两次,挑打两次,侧身劈长一次,反拉使用一次。推挡,挑球,正手拉,反拉,在第三板均失分,搓接在此回合失分,挑打和劈长在第三板都得分,说明马琳的侧身劈长和挑打技术使用的还是很熟练的。

从表7可以看到,胜局中马琳使用了推挡、搓接、摆短、挑球、侧身劈长、挑打、正手拉、搓拧以及反拉技术,其中侧身劈长和挑打的成功率较高,第三板的侧身只有一次失分,其余均得分,挑打使用了两次,两次都得分,使用了一次反拉技术,并且马琳在这个回合最终得分。其余的技术马琳失分率较高,没有很好地压制住对方。

从表6和表7中可以得出,在马琳的负局,他的发抢段第三板技术使用了很多个人技术,除了挑打和侧身抢拉直接得分外,其余的直接或者间接都未得分。而在马琳的胜局中,各项技术的使用率都很平均,最高的侧身拉斜线使用率为20%,正手拉球的使用率为12%,搓接使用率为21%,摆短的使用率为15%,其中侧身拉斜线的得分率较高为57%,其次是正手拉,得分率为50%。马琳的挑打得分率为100%,并且用了一板的反拉,间接得分。对王皓接发球到马琳左半台的球,马琳主要都是回到王皓的反手位,侧身劈长和摆短的情况较多。对于对方中路近网短球,马琳大多数回到对方的左半台小三角区和中间近网区,用落点的变化来控制对方抢攻,并且能够根据比赛时发生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技战术。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参考[M].北京:北京大学体育出版社,2002:70-86.

[2]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0-62.

[3]张博.乒乓球技术原理新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5-69.

[4]邵晓春.第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前三板技战术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32-36.

[5]郭苏芝.王皓直拍横打的技术创新显示出无限魅力[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3).

[6]冯淑娟,谷晨,孙雷,李振彪.第48届世乒赛马琳技术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55-57.

[7]李广海,孙雷.浅析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12(7):12-14.

[8]吴焕群.论乒乓球训练安排的若干特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2):16-18.

[9]刘健.关于前三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55-56.

G846

A

1674-151X(2011)01-01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1.008

2010-09-14

孟辉(1983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王皓马琳接发球
我是小小绘画家
非同一般的熊猫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李莉 请来王皓做客《一路畅通》
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幸福再出发,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