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瑛
(浙江传媒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浙江杭州310018)
啦啦操运动起源于美国,翻译自英文cheerleading,其中cheer是指欢呼、喝彩、加油,包含了鼓动观众为队伍加油的意思。该项目主要有两大特征:团队精神是啦啦操的主要诉求内容,队员们通过激情四射的口号呼喊,复杂、多变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和高低错落的空间转换,来表达团队的运动能力、默契度、信任度、表现力和凝聚力;啦啦操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为通过短暂加速、制动定位实现肢体动作的发力方式。啦啦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首位、舞蹈、难度以及过度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
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在我省发展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999年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浙江赛区赛场上。随着啦啦操在CUBA浙江赛区的影响不断加大,许多高校加入到啦啦操队伍中,以中场舞蹈和看台口号的形式为自己的学校摇旗呐喊。
2002年第十届全国高校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队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在杭州举办,这次学习班邀请了一名美国舞蹈啦啦操专家与全国各地的教练交流。时隔五年之后,2007年浙江省才举办了省内首届高校啦啦操教练员培训班,又于2008年举行浙江省首届高校啦啦操比赛。
直至2009年,啦啦操运动才受到浙江省体育局领导重视,由体操中心于2009和2010年分别组织举办首届浙江省啦啦操教练员培训班以及首届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初步组建了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我省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就此拉开了序幕。2010年8月,浙江省体育大会啦啦操比赛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举行的全省啦啦操专项比赛,代表着目前我省啦啦操运动开展情况和最高水平。
以2010年浙江省体育大会啦啦操比赛为研究对象,此次比赛于2010年8月16日在丽水缙云举行。
本研究运用现场评定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以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啦啦操比赛为案例,分析我省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研究啦啦操运动在我省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推广啦啦操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本次比赛分成年组和青少年组两个组别,竞赛项目分:成年组舞蹈啦啦操、成年组技巧啦啦操、青少年组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青少年组技巧啦啦操。比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制定的《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和“2010年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啦啦操比赛特定规则”。比赛共有8个队伍参赛,参赛人数167人。参赛者分为高校43人,中小学85人,少体校27人,幼儿园12人。由此可见,从高校至幼儿园,从体育专业院校至普通学校,此次比赛我省涉猎啦啦操运动的队伍层面广泛,参赛人数较多。其中,有4个代表队参加所有组别、各单项比赛,2个代表队参加全组别、单一项目比赛,2个代表队参加一个组别两个单项比赛。从参赛项目看,各参赛队具备自编啦啦操的能力,所有参赛队都参加了自编动作的比赛,规定动作的比赛则有5个参赛队选报。从比赛得分看,成年组得分高于青少年组,高校参赛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参赛队,而且舞蹈啦啦操得分高于技巧啦啦操。高校啦啦操与社会商业活动接触较多,培养基础较好,教练业务表现出色,能代表我省最高水平。
从参与范围看,我省十一个地市中有八个参加比赛,72%的参与率说明啦啦操普及面与受重视度还不够,项目人口较少。从运动员看,专业从事啦啦操项目的运动员少。各参赛队运动员大多非啦啦操专业运动员,主要由学校的有健美操、艺术形体、体育舞蹈等专长的学生构成,为本次比赛临时突击啦啦操,动作带有明显原始专业技术痕迹。从比赛成绩看,我省舞蹈啦啦操略好于技巧啦啦操,不过总体水平偏低。如表1所示,冠军队伍的难度动作编排都不太合理,个别类别难度只出现1次,难度类别选择存在不均衡现象。虽然高校队伍啦啦操水平高于其他队,能代表我省啦啦操最高运动水平,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对项目认识不够,项目特征表达不确切,难度技术不规范,操化技术不准确,动作素材贫乏、编排简单,音乐制作较为粗糙,运动员基础能力不够(体态、体能、舞蹈能力、表现力、团队配合能力、运用道具和表达口号的能力等)等。啦啦操运动在我省起步较晚,因此技术水平、竞赛组织、商业运作等方面尚未成熟。
表1 各项冠军队所选难度动作类别及数量统计
我省啦啦操落后于全国其他省首先因为起步晚,重视不够。2007年之前,正当啦啦操运动在国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浙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无赛事组织、无项目推广,直至近几年啦啦操运动才受到逐步重视,陆续有开展推广活动。其次,组织机构尚不完善,竞赛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无法长期系统地策划管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赛事组织没有保障。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竞赛分组体系。再次,缺乏专业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项目人口少。如表2所示,本次比赛的教练员原始专业为健美操、体操、体育舞蹈和其他专业,71.4%的教练参加过啦啦操培训班,78.6%的教练有3次及以上带队比赛的经验,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由于项目赛事少,2007年发展至今我省只举办了两场赛事,啦啦操教练员往往来自其他专业领域,临时为比赛带队,导致对项目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编排的动作往往带有原始专业的影子,水平上不去,直接影响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啦啦操赛事少也导致专业裁判员缺乏实践经验,业务水平提高有限。我省真正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地市不多,仅有杭州、宁波两地常年设队训练且以表演性舞蹈啦啦操为主,全省总的来说竞技啦啦操参与人口少。最后,对外交流少。2007年之前我省啦啦操项目相对外界几乎处于封闭状态,啦啦操信息进不来,有想法的教练也无机会外出学习。我省常年缺席自2001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没有大赛经验积累和技术交流沟通的机会,致使我省啦啦操运动与全国啦啦操运动发展日益脱轨。
表2 各队教练员原始专业、参加啦啦操培训班及带队经验情况
4.1 啦啦操是一项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竞技运动项目,深受青少年朋友喜爱,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商业价值,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大力发展啦啦操运动,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加快全省啦啦操水平的整体提高迫在眉睫。
4.2 我省啦啦操发展滞后,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尤其是最具啦啦操项目特点的技巧啦啦操。现有教练对项目认识不足,专业啦啦操教练员严重缺乏。
5.1 要有效发展啦啦操运动,必须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投入一定财力和物力,建设一个长效的组织机构,设立该项目为常规赛事,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省实际的赛事体系。
5.2 我国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啦啦操培训课程、啦啦操训练营,传授最新啦啦操赛事规则与难度操化技术,我省应当每年派教练员代表出去学习和交流,以点带面加速将啦啦操运动向基层推广。
5.3 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举办全国性的大型培训和啦啦操训练营也是事半功倍方法。
5.4 建设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多办培训班扩大教练员、裁判员队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我省啦啦操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及专业支持。
5.5 以学校发展和社区发展为阵地,带动更多行业领域参与啦啦操运动,增加项目人口基数。
5.6 加强对外交流,可与啦啦操运动强省合作发展,结合市场操作该项目优化社会氛围。
[1] 李鸿.我国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89-91.
[2] 唐金山,周燕,邱建钢,孟宪君.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2009.
[3] 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体育科技,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