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2011-10-24 11:46肖丽琴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体育

肖丽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0 前 言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为残疾人提供健身路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我国现有残疾人8 300万,浙江省有311.8万,他们的体育活动环境特别是健身路径建设、运行的如何,是值得体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浙江残疾人体育工作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要求,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省残疾人健身路径需求日益增长与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加快建设残疾人健身路径工程,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公共设施与场馆的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对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以杭州市区8个区和建德、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共101个社区为例进行调查,在基本把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健身路径工程的惠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选取了杭州市区八个区,即西湖区、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每个区分层随机抽取10个社区,共80个社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每个市分层随机抽取5个社区,共15个社区;桐庐、淳安2个县各分层随机抽取3个社区,共6个社区,总计101个社区,以这101个社区的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走访部分残联、街道、社区的主管领导,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包含残疾人社区健身路径的基本状况和残疾人对健身路径相关认识的调查问卷初稿,聘请专家对问卷初稿进行了效度检验。再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然后在西湖区和上城区选取了8个社区和30名残疾人调查对象,使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接近0.9,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问卷调查,利用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选取的15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培训,之后在5月份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共计发放社区问卷101份,收回98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80份;发放残疾人问卷580份,收回570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540份。因部分残疾人文化层次不高,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访问式问卷调查,即被调查者回答,由调查者完成问卷填写。

1.2.2 文献研究法。利用本校和浙江省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阅搜集有关残疾人体育及健身路径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书籍;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奥会及浙江省市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这些文献资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1.2.3 访谈法。对部分社区领导、残疾人专干及残疾人等就社区健身路径设施、残疾人体育锻炼情况等问题进行访谈,了解了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对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杭州市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现状

2.1.1 残疾人健身路径的设施和经费。“全民健身路径”是全民健身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是指修建在室外,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一般一个全民健身路径点至少300m2以上的建设占地面积,两副乒乓球台、一副篮球架、健身器械15件以上。

参考全民健身路径的设置要求,本课题对杭州市各社区的残疾人健身路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各社区、街道、区均无残疾人健身路径,也没有专门的残疾人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现有的全民健身路径均是适合健全人的,平均每个社区有1.36片篮球场,3.48张乒乓球桌,1.13个健身路径点,包括多项健身路径设施。在所调查的80个社区中均没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特殊化体育公共设施,残疾人只能与健全人共用体育公共设施。但残疾人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残障,绝大多数残疾人不适合健全人的体育设施。社区内唯一的残疾人体育健身器材或特殊体育用品用具是健身康复一类的器材,如偏瘫康复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哑铃、按摩椅、按摩器、双轮助行器、划船运动器、手臂拉环器、跑步机等。这些健身康复器材,安放在活动室,经常无人问津,很少有残疾人使用。设备无人管理,无人指导。残疾人不会操作设备器材。康复设施不是老化、陈旧、毁坏,就是健全人在使用,也没有维修、更新或更换,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没有起到为残疾人康复健身的作用。

迄今为止上级部门及社区没有专门为残疾人的健身路径投入经费。上级部门对于残疾人体育经费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残疾人的竞技运动,如残疾人体育训练、比赛经费的开支等。目前仅有的对残疾人健身经费的投入是各社区均有的一套残疾人康复器材,一次性投入约2万元左右。这套器材使用频率较高的社区每年约增加5 000~8 000元的增补和维护保养费;无人使用或保养不力的社区,后续没有经费追加。可见,残疾人健身路径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费几乎为零。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虽然在各社区的数量有限,但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按比例为残疾人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及投入适当的群众体育经费,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2.1.2 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立法和管理。残联是残疾人体育工作管理的核心,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工作在行政上接受残联的直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体育局的指导。在被调查的80个社区中,认为社区设置残疾人健身路径应该由街道、区残联负责主管的占57.5%,有27.4%的社区不知道应该由哪个部门主管,见表1。在所调查的社区中有41.2%的社区认为残疾人健身路径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的,有58.8%的社区认为无相关规定或不知道有法律、法规文件,见表2。

表1 残疾人健身路径应该有哪个上级部门主管一览表

表2 残疾人健身路径有无法律、法规文件一览表

社区的残疾人健身路径建设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2009年12月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民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积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总体要求,根据残疾人特点,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广大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开发、推广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和活动”。“将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纳入基层体育规划之中。……做好社区残疾人体育工作。在研发、配置全民健身器材时,要充分考虑适合各类残疾人使用的需求,创造无障碍环境,便于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的:保障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文化体育权益”,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器材要求。对这些间接规定应进一步予以宣传和解读,并予以具体落实。

2.1.3 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开展现状

2.1.3.1 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参与状况。调查显示,迄今各社区均无残疾人健身路径,因此社区尚无开展健身路径项目。另外由于残疾人自身认识问题和身体障碍及部分领导意识淡薄、社区组织工作乏力等多种原因,大部分社区基本不组织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不成立专门的体育代表队。但在上级有比赛时会临时组织几个队员代表社区或街道、区参加比赛。调查显示:有53.8%的社区没有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有46.2%的社区开展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但相当部分是为了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比赛时,

赛前临时组织的体育活动。有20.8%的街道偶尔组织残疾人体育赛事,但省市区残联每年都组织体育赛事,开展的项目有:残疾人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游泳、羽毛球、盲人象棋、乒乓球、围棋、射击、拔河、健美操、武术、篮球、飞镖、特奥运动会、呼啦圈、盲人门球等。

2.1.3.2 残疾人健身路径的指导状况。因社区无残疾人健身路径,故对健身路径的指导目前尚是空白。但在对社区的体育指导员调查中,有34.6%的社区有残疾人体育指导员,65.4%的社区无残疾人体育指导员。有53.8%的社区有残疾人志愿者,46.2%社区无残疾人志愿者。事实上社区现有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仅是社区的残疾人专干或是一些爱心人士,上级部门并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特殊体育需求配备专门的特殊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从调查来看,社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锻炼有61.3%的社区有专人负责,但主要是负责各项残疾人事务的工作人员,见表3。

表3 社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锻炼有无专人负责管理一览表

按照规定社区有30个残疾人就应该配备一个残疾人专干,目前每个街道仅有一个残疾人专干,各社区无论残疾人数多少均只有一个管理残疾人的工作人员,且是兼职人员,还要负责包括老龄的民政等,其自身也不懂残疾人体育。因此急需加强社区健身路径的建设,并配备专门的健身路径指导员,促使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积极开展。

社区有残疾人协会,主要帮助残疾人组织、宣传各项活动,为残疾人进行帮扶工作等。从调查来看,有30.8%社区认为社区残疾人体育工作由残疾人协会完成,但有69.2%的社区工作人员不了解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安排与归属。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2.1.4 残疾人对健身路径及健身活动的需求现状。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残疾人认为有必要在社区设置残疾人健身路径设施,仅有4%左右的残疾人认为没有必要设置,见表4。有55%以上的残疾人对目前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健身路径表示不满意,因部分残疾人文化层次不高,有些小学未毕业,对残疾人健身路径及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缺乏认识,故有20%以上的残疾人选择了不知道,见表5。由于大部分残疾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满意,所以对于社区有无必要为大家提供特殊体育指导和是否希望社区能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有70%以上的残疾人认为有必要和赞同,见表6-8。说明了残疾人对加强健身路径建设和改善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渴望而迫切的。

表4 你认为社区设置残疾人健身路径有无必要一览表(%)

表5 你对目前社区的残疾人体育公共设施是否满意一览表(%)

表6 你认为社区有无必要为大家提供特殊体育指导一览表(%)

表7 你是否希望社区能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一览表(%)

表8 你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否满意一览表(%)

2.2 影响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因素

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增强体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总体水平不高,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不够活跃,适合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和健身的场所、设施、器材很少,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残疾人健身康复的需求。从调查来看,影响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领导因素、残疾人自身因素等,见表9。

表9 影响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因素一览表

2.2.1 经济因素。经费保障是残疾人健身路径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调查来看,“经费缺乏”是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最大障碍,占57.5%。残疾人因自身器官或功能障碍,在就业、学习或生活中经常遇到歧视和偏见,经济状况相对贫困,生活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我国社会保障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还无法全面落实,因此有31.3%的社区认为要“先解决残疾人的生存和基本生活问题”,残疾人健身路径暂不予考虑。

2.2.2 社会因素。残疾人体育同样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成为关键的制约因素。目前社会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残疾人健身路径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没有形成帮残、助残和扶残的良好风气。因此,有46.3%的社区选择“社会没有形成残疾人体育锻炼氛围”。此外,“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也是影响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和边缘地带的地位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一个真正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还有待于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

2.2.3 领导因素。部分主管领导没有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起来,不重视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建设。因此选择“领导不重视”的社区有16.2%,选择社区残疾人较少、不以配备的有11.3%。目前由于部分领导的认识问题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的规划,残疾人健身路径建设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组织管理、宣传不到位等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障碍。

2.2.4 认识因素。残疾人自身的认识问题及家庭原因也是导致健身路径滞缓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很多残疾人封闭、自卑、自闭、害羞、不合群,其锻炼和健身意识淡薄,怕去锻炼会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遭到别人的耻笑。部分残疾人足不出户,每天封锁在家里,不愿走向社会与外界融合、交流。同时也有一部分残疾人不了解体育活动的锻炼价值,对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不足,因此有27.5%的社区选择“残疾人自身的认识问题”。提高残疾人的认识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引导和宣传,尤其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重视,努力在各方面为发展残疾人健身路径创造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目前杭州市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建设尚不理想。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健身路径,也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其它专门的特殊体育公共设施及器材,没有残疾人健身路径及群众体育经费。

3.1.2 部分社区及上级领导的残疾人体育法律意识模糊,对国家已经制定的相关残疾人体育法律法规不了解。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管理归属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在立法与实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1.3 由于健身路径和场地器材的缺乏,残疾人自身认识问题与身体障碍及社区组织工作乏力,缺乏健身指导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困难。

3.1.4 目前杭州市残疾人对社区的健身路径建设尚不满意。有55%以上的残疾人对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健身路径不满意,有70%以上的残疾人认为很有必要在社区设置残疾人健身路径设施。

3.1.5 影响社区残疾人健身路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经费不足(57.5%);没有形成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氛围(46.3%);首先保障残疾人的生存和基本生活问题(31.3%);残疾人自身的认识问题(27.5%);残疾人缺乏指导,不懂锻炼方法(23.8%);残疾人因伤残无法锻炼,不以配备(18.8%);领导不重视(16.2%)等。

3.2 建议

3.2.1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健身路径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是建设残疾人健身路径的重要前提。各级残联、体育、教育、民政、市政等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实现残疾人健身路径经费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首先,各级政府尤其是残联和体育局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行政拨款。残疾人体育事业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将残疾人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和无障碍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给予特别扶持。其次,依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资金为年度公益金收入总额60%的规定,积极引导地方财政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残疾人健身路径的投资力度,划拨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作为残疾人健身路径的项目建设。再次,逐步探索建立市、区、县(市)街道、社区投资链的投资机制。另外,通过引导和地方立法,改变投资结构,加大社会资金在路径建设中的份额比重,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开渠道筹措资金。

3.2.2 落实政策管理措施,确保健身路径发展。为推进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法规,支持残疾人体育场馆和无障碍体育设施的建设,保障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对已经出台的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中的相关规定要深入分析并落实到位。

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残联等必须加强残疾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每年在街道和社区为残疾人建设若干个健身路径点,根据残疾人数配比一定的活动场地面积和若干种残疾人特殊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公共设施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减少使用面积,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侵占、挪用或破坏。对社区或街道的残疾人健身路径须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对申请安装、场地核实、安装后的监督、维护、保养等做到规范管理。

3.2.3 营造良好健身氛围,扩大健身路径影响。首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闻等宣传媒体进行关于残疾人体育、全民健身路径的政策宣传;第二,通过制作残疾人健身公益广告画或宣传橱窗,及残疾人健身路径健身知识从书、宣传小册子,组织残疾人体育志愿者上门或在社区设点宣传健身路径的作用,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及残疾人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价值;第三,可以根据残疾人健身路径的不同特点,组织不同形式、趣味各异的残疾人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的体育锻炼意识,有效提高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利用效率。第四,各体育社团、社区或街道要与受赠单位积极配合,开展各种与健身路径相关的活动,积极探索推广易于开展、小型实用、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方法,扩大残疾人健身路径的影响,动员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对健身活动的兴趣。此外,也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残疾人健身咨询、体质测试等。第五,争取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广泛支持,建筑上要求提供残疾人通道、无障碍环境,法律上要通过反残疾歧视法等。

3.2.4 加强特殊体育指导,保障健身路径实施。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特殊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水平,使其不仅要懂得各类残疾人的身体结构和相关特殊体育健身知识,而且还要把健身路径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作为特殊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要求掌握。其次,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应成立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通过与各类体育院校和特教院校合作,利用在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或是医院、康复中心、阳光之家、工疗站的康复保健医生,培训和建设有特殊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指导员队伍。第三,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要求,形成省、市、县、区多级培训体系,按30个残疾人配备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要求逐渐发展残疾人体育指导员队伍。第四,建议每个街道就近2~3个社区建立1个残疾人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和一个残疾人健身路径点,每个街道建立5~10个社区体育组织和残疾人健身路径点,并经常开展活动,每个社区体育组织和残疾人健身路径点最少配备1名残疾人体育志愿者和1名残疾人体育指导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与体育技能的指导。第五,要求残疾人体育志愿者和残疾人体育指导员每人每周至少服务指导2.5h。政府为鼓励其行为,应建立相应的表彰机制,如设立“体育奉献奖”、“共青团表彰制度”、“优秀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奖”等,作为其精神奖励。

3.2.5 开发特制健身器材,提供健身路径需求。残疾人由于身体和心理的残障,在开发和研制各种特殊体育产品时应考虑器械的种类、功能、安全、大小、颜色、结构等,能够适应不同残疾人群的需求。如加长型羽毛球拍,适合坐轮椅的或是向侧面运动有困难的残疾人;双手柄乒乓球拍,适合握力或臂力较弱的残疾人;盲人自行车可以设计能自动掌控方向的双轮自行车;一侧下肢残者可以设计用一只脚来蹬踏自行车脚踏板的自行车;双下肢障碍的残疾人可使用手摇自行车;脑瘫较重的残疾人可使用三轮车进行锻炼;还可以开发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智能型残疾人体育健身硬件设备和网络软件系统,达到健身运动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健身器材配置的选择上要兼顾功能性和多样性,如进行力量训练的拉力器下面的座位是可活动的,残疾人可以把座位轻松推走,把轮椅固定在下面,进行臂力训练。盲人门球的球重可以为1 250g、周长76cm的橡胶球,球上设有8个直径1cm的圆孔,内置响铃。健身路径在材料、工艺、性能上注重人性化,要加强安全保护,设置各种安全防护带、防护垫或辅助设施,尽量使用不易受伤的材质,少用金属、铁质或较锋利的危险材料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民健身计划项目的带动下,需要研制残疾人健身器材的公司迅速发展,致力于为残疾人设计专用器材。

[1] 林建君,陈军,陆亨伯.浙江省新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38-143.

[2] 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26-28.

[3] 杨立超,刘婷,王广亮.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7-12.

[4] 于可红,江铁锋.杭州市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与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27-130.

[5] 吕青,李相如,徐向军,等.北京市健身路径发展和使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26-28.

[6] 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10):9-15.

[7] 张军献,虞重干.残疾人观的嬗变与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7,27(3):17-21.

[8] 梁蕴秋.实现小康体育过程中的残疾人体育建设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39-41.

[8] 苏文涛.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9):77-80.

猜你喜欢
残疾人社区体育
社区大作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