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平台

2011-10-23 12:22:10宋隽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9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协作

宋隽婷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 山东淄博 255100

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平台

宋隽婷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系 山东淄博 255100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作为教育主体及知识载体的教师,面对自身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该并且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在Web2.0时代应运而生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与知识管理在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及知识共享等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而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转化的4个模式中均担当重要角色。

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虚拟学习社区

Abstract With the knowledge & economy wave swept by, as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and knowledge carrier of teachers, face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requirements, should and must to manage their personal knowledge efficiently.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borne in the era of Web2.0, provides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ve many similarities, such a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romoting learners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etc,now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four modes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explicit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知识无疑已成为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和核心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组织或个人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及知识的载体,面对海量、快速更新的知识,要懂得对其进行不断地获取、加工、整理、存储、共享、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广和终身学习的深入人心,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正悄然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想平台。因此,探寻虚拟学习社区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作用,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能够明确陈述和表达的知识,它既可以通过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来传播和学习,又可以通过文件、语言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人脑中、难以编码化与表达沟通的知识,它只能依赖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和领悟得到。教师个人显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实类和原理类知识,一般通过阅读或听讲座获得。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性知识,带有高度的个人色彩,具有专属性、情境性和动态性。具体可将教师的隐性知识分为3类:1)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含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方法、教学经验及反思等;2)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灵感、直觉、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未公开的研究感悟等;3)为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信仰、团队精神、组织文化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拓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之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储存、转化、分享、运用过程的管理以寻求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促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实现转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使知识更好地传承与共享;显性知识的内隐化,则有利于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是教师在封闭空间里的个体行为,而是教师与他人交流、沟通、分享的过程。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2]。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交流空间,给知识的创造与转化一个有力的支撑。虚拟性、社区性和教育性构成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

2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虚拟学习社区的共通性

2.1 知识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观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的积累、存储、整理、共享、交流和创新的动态建构过程,注重共享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文化和氛围。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并支撑非正式学习,学习主体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从非正式学习中得来的。在非正式学习中重视自主、协作、交流、发现、探究等学习形式来获取、处理、加工和应用知识,是典型的建构性学习。

2.2 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

教师隐性知识较之显性知识难以被挖掘和存储,用阅读、听讲座等显性知识获取的方法无法获得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依靠组织内的协作、交流来实现。通过讨论、交流与协作,使隐性知识现“原形”。协作与交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特色,虚拟学习社区跨越了时空限制,拥有各种同步、异步工具,扩展了协作与交流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例如MSN、BBS、博客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协作、交流的平台。教师在知识与经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宝贵的资源,成员间通过合作与交流,不只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取长补短,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从而擦出灵感与智慧的火花。

2.3 知识的共享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集合、整理成员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每个学习者的应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虚拟学习社区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各种形式,如学习讨论区、小组合作、在线答疑等,学习者可借助各种Web2.0工具,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各种自主学习活动。

3 虚拟学习社区在SECI知识管理模式中的作用

日本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 k u j i r o Nonaka)和竹内广隆(Takeuchi)提出著名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换的SECI螺旋式模型(图1)。在4种转化模式中,虚拟学习社区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3.1 社会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知识个体之间共同分享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式、技能和诀窍的过程。传统的“师传徒受”就是社会化的典型模式。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徒弟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来实现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学习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视频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转化和深化隐性知识。

3.2 外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化的过程是通过比喻、类比、图像、假设或思想模型等方法把隐性知识表达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如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中Blog、BBS、虚拟教研室等Web2.0技术呈现自身对专业知识、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的心得体会或实践过程。而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也为该过程提供了手段,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从想象上升到概念的过程。外化这项工作在知识管理中是难度最大的,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

3.3 综合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综合化的过程是知识个体通过对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从而产生新的、更有使用价值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的过程。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创建并利用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实现分散知识的分类整合。

3.4 内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它意味着在第三阶段综合化的显性知识又转化成为学习者个体的隐性知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通过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及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对所获得知识、技术、程序等进行学习和揣摩,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将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同时修正、填充原有的隐性知识,有效增进个人的经验、灵感和方法、技巧。知识的内化实质上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此阶段完成后,教师又会创造出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以现阶段的隐性知识作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总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阶段均能发挥其特有的数字化优势,有效支撑教师知识的建构。在Web2.0时代,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学会灵活运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工具、学习手段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徐晓明,龙炼.论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0-94,131

[2]Boetcher S, Duggan H, White N. What is a Virtual Community and Why Would You Ever Need One?[EB/OL].[2009-06-20].http://www.fullcirc.com/community/communitywhatwhy.htm

[3]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49-52

[4]马凤娟,吴鹏飞,张从善.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3):22-24

[5]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Effective Platform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ng Junting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9.090

Author’s address Zibo Normal College,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Zibo, Shandong, China 255100

G434

B

1671-489X(2011)09-0090-02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协作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团结协作成功易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