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特色及经验
——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2011-10-21 13:37□马
职教论坛 2011年18期
关键词:实训职业高职

□马 静

高职院校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特色及经验
——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马 静

娴熟的技术实践能力是高职生的主要特征,它与理论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总体来说比较欠缺。文章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联系绍兴市的实际,对高职教育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特色及经验进行介绍。

高职教育;实践;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的主阵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就业率仍不高,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技能不满意,导致我国高职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娴熟的技术实践能力是高职生的主要特征,它与理论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高职生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直接从事实践技能的机会。

究其原因,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欠缺。因为高职教育大多是大专,是从中师或中专升格转化而来的,不论是作为硬件的实践教学设备,还是作为软件的教师的实践能力,都是比较欠缺的。

近年来,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对指导我国大陆的高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联系绍兴市的实际,对高职教育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特色及经验进行介绍。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及经验

俞仲文在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即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主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

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采取“单位行业训练”模式进行的,即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职业院校在企业界人士、教师等组成的前提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实用性的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增添机器设备,并设有实习工厂作为实习基地,重新编印教材,培养双师型的师资,积极实施训练,每个专业每周均有15小时以上的实习时间,每一位学生在实习时均有自己对应的技能岗位,必须自行动手不能依赖他人,让各级学生每一实习时间均可以收到充分实习之效果。实习工厂可以设在学校内,也可借企业单位现存的,毕业学生都能学到优良的职业技术,并且都能顺利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得“双证”(某一种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全部能获得就业机会。这样使台湾工业发展有充分的技术人力保障,对每一阶段的经济有莫大的贡献[2]。这样的单位行业训练模式实际上与大陆的职业教育倡导的实训模式是同性质的,通过行业训练模式获得的“双证”与现实的岗位目标零距离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可直接到就业岗位上,学生提前介入专业实践过程,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掌握了实际的生产技术或工作本领,提高就业竞争力。故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建立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职业学校”相承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平衡的第二条通道。

二、我国大陆高职“双证制”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证制”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教育(以取得“学历文凭证书”为结果)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结果)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3]。“双证”制教育是指职业院校按照国家劳动部制定的职业岗位标准要求来进行组织理论知识教学和掌握技能的实训实习,使学校理论知识教授和企业行业的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技巧的培养,学生在取得学历文凭证书的同时获取一种或几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为企业界所普遍认可,具有很高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多头管理,大多数是劳动部门管理,还有教育部门及其他行业机构的管理,比较混乱。高职院校虽然普遍实行双证融通,鼓励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至少一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其职业能力标准就业时不一定为企业行业所认可与接纳,因为鉴定过程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通过一次考试就获得证书,缺乏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转换,在学生就业的实践中缺乏全国统一的权威性。其结果是,高职教育不能为企业行业提供衡量学生工作能力职业技能水平的权威“就业绿卡”。这说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标准化程度还处于有待于提高[4]。

因为知识可以在传统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中进行讲授或灌输,而技能一定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或模拟条件下的专业训练进行训练和培养。能力本位并不排斥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知识在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强调的是要针对实际能力培养来选择知识,突出了职业岗位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使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技能培养是以知识学习为前提,但知识的掌握绝不等同于技能的操作训练,熟练的技能一定要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并以其为核心来组织相关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发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的适应环境能力。现代学徒制提倡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不失为培养高水平技能的实践途径。

我国高职教育一直非常强调普通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知识性课程,而这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在工作过程中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往往离社会上工作的职业岗位要求有较大的偏差。国家对企业与学校的校企合作没有作为一种制度建立起来。没有企业的参与合作支持,高职院校不仅不可能培养出市场需求高技能的人才,而且从学校到工作过渡(School-To-Work)角度看,还会增加高职校生就业的难度,提高他们的失业率,进而降低学生选择职业院校的热情。一方面闹技工荒,尤其高级技工奇缺,另一方面高职生就业困难,还导致影响高职来年的招生,有些专业不得不停招。

三、绍兴市各高职院校单位行业训练特色模式及经验

(一)绍兴市各高职院校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特色

1.顶岗实习模式。有着独特的行业背景和专业优势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的通信类高职技术学院实行这种模式,有国内外著名通信运行商设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作后盾。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上课,三年级到工厂实习,与企业合作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中工作并得到少量的津贴,70%的学生毕业后依约前往该企业服务。学校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讲演练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充分保证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的技术发展要求相匹配。

2.配合教学模式。民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高职专业,特色是培养外语类人才,开设与绍兴市外贸企业相适应的专业,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是本科院校下面的二级高职,这二所学校采用的是配合教学模式。采用参观职场、体验职场、服务学习、专题演讲、师资交流、设备共享等校企合作模式,目的是为了教学。

3.培训员工模式。该类校企合作模式运作的目的是培训企业员工,公办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办得比较成功,学校每年举行全校全市技能大赛一次,浙江省首家已建成运行的公共实训基地——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2006年落户该校,进行公益性的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还面向下岗工人与农民工开放。

4.创新育成模式。这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孵化学生企业的模式,学校建立创新育成中心,建立企业培育环境,辅导鼓励学生创业,推动研究发展,提升其发展价值与营运成效,全方位提供由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孵化、创业和创业联盟“五位一体”的创业与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建有绍兴市首批大学生创业园,形成了创业中心,7年孵化35家学生法人公司,已成功走出校门,并吸纳大中专毕业生500多人就业。并在杭州、宁波、绍兴三地首创建立职业体验与就业服务中心,为毕业生创建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开展深度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绍兴市各高职院校行业训练特色模式的经验

绍兴市有六所高职院校(五所已建成,一所在筹备中),各高职院校总体看来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含金量不高。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设施,确保实践教学时间,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强调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外,更要主张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装备较完善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和尽量接近企业行业环境的校内、外实习教学基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主动与企业行业、科研单位合作,并重视校内各系部各校间同类型基地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打破学校内部各系、校间各部门的相互信息不流通的封闭界限,相互扬长避短,使设备资源发挥到极限,人力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

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坚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而,高职教育普遍强调实践性教学,应让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占了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强化实践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要正确处基础课、专业理论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设计以专业课为主,基础课为辅;以专业技术课为主,基础理论课围绕专业技术课服务;以操作课为主,知识课为够用的原则。实践导向课提出先让学生有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到仅仅会做是不够的,还想办法弄清一些为什么要做的原理,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将老师“要他学”变成学生“我要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理论,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效果是最佳的。学校要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实训教学时间,扩大实践实训教学的行业,保证技能训练的养成,尽可能使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占优先地位,使理论课与实习实践课的比例为l∶1。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

以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学前教育三年制高职为例,每学期18周算,三年共有108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39周(见表1),占了学制的三分之一多,感觉实践教学方面还得加强。

2.加强课程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全体师生参与,提高高职教育与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提高高职教育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匹配,改变过去实训课就是单纯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状况,真正以实训为中心来组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突破口,把工作本位和学校本位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做中学”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职业能力是真实和有效的。而希望通过文化课来发展人的这些能力的设想其实是虚假的[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了“实践性学习”的真实工作情境,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进行对照、修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方法、思路和深化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可以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从表2中可知,高职生对专业与职业的选择是比较盲目性的,不少同学是看高职院校网站介绍的就业率,也有按当地高薪水的职业选择,还有家长的期望代替学生的选择。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有“被就业”的倾向,不去签就业合同,不能评优、入党,还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班主任不是职权部门,只能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最合适的就业策略。

课程与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要求全体老师参与,要求教师到国家示范品牌国家去单科进修、寒暑假去企业挂职的方式,并要有奖罚的评鉴考核制度,不达到目标的老师不能报销相关费用,并现令限期整改,做得出色的老师实行重奖,这样教师对参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热情会大大提高,在政策导引下,想办法联系企业行业进行课程改革,实行实践性教学。

3.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形成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性质课程,按模块划分知识与技能体系,或设工作车间,学生的作品全是在车间完成的,采用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借助并促进学生包括大脑、四肢以及其他感官的发展(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根据实现预定行动目标的需要而不是学科体系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当然在需要时并不排除学科课程结构化的学习过程。选择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和结对作业、项目教学、讲述、舞台表演、造型、角色扮演、演练、试验、社会调查等[6]。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不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开,可先让学生接触实践的技能部分,有所感觉后然后对不明确的知识点,让教师在实训现场对着机器与技能进行传授,这样学生感觉知识是能用在技能上的,对知识的需求会前所未有的热情。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并不限定学习活动的形式。

表2 高职生对相关职业行业的了解程度(单项选择)

实践教学在运作过程中表现为如下特点:企业行业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多样化学习和情境学习环境的设置。

像文秘专业专业课秘书职业的课,教师上课时每次放一个案例的录像,让学生点评案例中该秘书的对与错,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秘书?为什么要这样做秘书?还通过模拟的秘书案例,让六位同学扮演其中的秘书角色、总经理、二位来访客户、一个电话客户及一个部门经理,然后在实训室现场表演,让其他同学观看点评,总结秘书的合格与不合格的职业要求,让学生活生生感觉秘书在公司的形象,自己也是通过努力做到称职的秘书的,而不是单考一张秘书资格证即能有美好的就业前景。应尽可能地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始点,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地发展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

职业资格证书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职业能力标准开发和职业能力的测定和评价,提高权威性,必须做到二点∶一是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不能由少数教育行政官员决定,也不能由搞学术的学科专家来决定,应由各行业第一线的非常熟练的专业人员来确定,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是工作任务分析,开发出来的职业标准,要根据职业与工作的变化经常修订,二是关于职业能力的测定与评价,要注意适当提高考试难度,严格考试程序,并尽量采用工作样本测来评价学生的考试结果。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高职院校能解决的,要求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相应的政策来支持的。

从表3中看出,学生对在学校考证的满意度不高,学校这方面还得大力下功夫,建设好软硬件。

表3 高职生对在学校考职业资格证的需求满意程度(单项选择)

在现代社会,职业已经成为社会分层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学生及家长期待的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效益、自我实现不协调,即使一些热门专业也没最大限度达成求学者对期望职业的满意度,有些毕业生还不及一个没培训过的农民工工资,而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受歧视,社会观念重文凭轻技术。高职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在知识与工具或情境之间形成联结,而形成这一联结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不仅会让高职教育保持活水的源头,而且会使家长与学生提高对高职教育选择的热情。

课程改革主要靠教师,教师不转型,什么校企合作、项目课题、工作任务、实践导向,都是一句空话。只有到所在企业行业深入了解研究、实战过,才能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生以准职工的身份承担生产任务,实现了不出校门就能在一线生产、实习,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上驾轻就熟,更能在现场教学中游刃有余。除了遵守国家有关颁发教师证书的规定外,特别要强调实践经验,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

[1]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7.

[2]台湾“教育部门”.第四次教育年鉴[M].台北∶正中书局, 1974:590-591.

[3]劳动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1-2.

[4][5]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7-68.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5.

马静(1966-),女,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2008年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高职‘双证制’与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结合的实践和完善——以绍兴市为例”(课题编号:SB37);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教改项目“高职‘双证制’与单位行业训练模式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09JG06)。

G71

A

1001-7518(2011)18-0082-04

责任编辑 吴学仕

猜你喜欢
实训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