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剑 刘忠伟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湖南 株洲412008)
谈科学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邓英剑 刘忠伟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湖南 株洲412008)
以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人为本”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做”三位一体;以人为本;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上,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适应这些变化,研究和实践现有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重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拟以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人为本”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标志着智者派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
“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观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对抽象“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以人为本才得到了真正的科学说明,并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性的觉醒,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 “以教师为中心”、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回归到以人为本上来,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从“人”的角度看,教学以人为本,首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内在自然属性等作为教学的前提性依据,将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让他们自己通过主动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迫切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自古以来就采用以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教师包办一切,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使课堂教学氛围越来越沉闷。教师在讲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尤其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师生之间很少有教学互动。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未能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考核方式也以笔试为主,教师划定范围,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不起来。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高职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必须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上去,把被动式教育转变为学生主动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有些学校不承认或无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用一个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所有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显然,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三)高职教育现状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始于1999年以来的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大幅度增长。当然,高校扩招提供了更多的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积极效果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扩大,有些高校办学条件,如校舍、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师资等滞后于规模的扩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要想消除这些隐患,获得教育质与量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我校冶金校区 (原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办学有较长时间了,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尝试了教学模式改革。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青年专项课题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资助下,课题组以机械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外典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上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依据,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将教学中心地位由教师向学生过渡。整个教学任务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但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三者合一,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以机械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液压系统知识点为例,简述本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一)教学模式实施基本步骤
知识点分解(由教师完成)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系统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经过各种控制阀和管路的传递,借助于液压执行元件(缸或马达)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教师选取某一实际液压系统作为讲解内容,并将其分成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一:研究如何让执行元件运动起来;知识点二:根据工作要求实现执行元件的换向;知识点三:根据工作要求实现执行元件的调速;知识点四:搭建完整的液压系统;知识点五(选做):如何使液压系统运行平稳、可靠、便于维护。
学生分组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体心理特征、已有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学生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习习惯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而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即将行政班级打乱,通过平时教学观察,同时与各班学习委员一起按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分成A、B、C等学习大组,各大组又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竞赛。根据各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教师教学示范(由教师完成) 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要点讲解,同时借助自己开发的“基于三维CAD与VR技术的虚拟液压实验室网络课件”,直观演示各液压元件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设计搭建的液压回路通过电脑模拟调试成功后,现场连接回路。
学生“学”与“做”(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 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按照教学任务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及时向教师请求指导。边做边学,直至完成任务。
成绩评定 (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成绩评定小组由教师做组长,成员由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组成。成绩评定不是简单地以是否完成液压系统的组建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二)教学模式的反馈分析
本教学模式在我校2007、2008两个年级的机械专业与数控专业进行了试点,并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9份,收回137份,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模式试点反馈分析表
从调查结果及成绩评定等情况来看,本教学模式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本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开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强。教学任务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学生必然要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若有大家不清楚的问题,随时请现场教师进行指导,这最大限度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及与教师的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教学模式的区别可以用图1表示。(3)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按学习能力不同程度分别提出任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信心容易受打击的局面,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4)锻炼了协作精神,发挥了学生潜能,增强了竞争意识。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相互协作、相互分工,提高了他们的相互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在最后成绩评定中,还将参与对自己小组的评价,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各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人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人为本”的“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显然,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新的、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模式将不断诞生。因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图1 教学模式对比图
[1](美)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高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J].文献资料,2010,(9).
[3]周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J].人民论坛,2005,(7).
[4]上官子木.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N].光明日报,1999-06-16.
[5]沈徽表.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
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165-03
*立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资助《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JK08QZC008)
邓英剑(1969—),女,湖南祁阳人,硕士,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教学与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