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王奕萍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浅议翻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范群,王奕萍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翻译教学法;高职英语;英语教学
“易即译,谓换易言语使之相解也。”(《义疏》语)。翻译是英语学习与应用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语言实现与社会交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翻译教学与研究界把翻译教学区分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2个概念。前者认为翻译是外语教学中的手段而非目的;后者则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其目的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进行的翻译技巧训练。从概念上区分2者不仅必要,而且有利于英语教学课程及教材的编制,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材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中外学者和专家均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有相似的定义。教学翻译“是为了学习某种语言或高水平运用这种语言和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的文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检验所学外语理解的练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外语”。翻译教学“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结构,丰富语言知识,也不是为了提高文体水平。纯正意义的翻译是要翻译出自己的成果”(德利尔,1988)。Newmark也曾谈论过类似的概念,他在《关于翻译》一书中提出了“翻译教学”和“关于翻译的教学”,认为“前者主要是翻译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后者则是一种动态的语用活动,离翻译的学术研究相差很远”(Newmark,1991)。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张培基曾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分过,他认为:“作为教学手段的英汉翻译与一门独立开设的英汉翻译课有迥然不同的性质和任务。前者是打好英语基础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掌握英语的语法、词汇,特别是英语句型、惯用法等;后者则适用于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是在学生已有足够的英语基础时开设的一门专门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介绍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课堂实践来总结经验和掌握翻译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张培基,198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外语教学领域曾有过这样的趋势:在众多教学界泰斗衡量了教学翻译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之后,教学翻译被人们批评和否定,尽管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只不过是记忆无穷尽的单词及语法,并且能够准确地翻译每个句子,而没有机会真正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Richards&Rodgers,2001)。
我们生来就具有一系列的普遍语言上的规则(Universal Linguistic Principles),这种所有语言共有的规则被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可以说,普遍语法对所有的人类语言都是适用的;即使像英语和意大利语或日语这样不同的语言也有一些共同的语法规则。Chomsky(1981)也对普遍语法的性质做了如下解释:(1)普遍语法包含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及规则,是所有人类语言所共有的。(2)每种语言也有其特有的性质,这种性质是不受普遍语法制约的,并依据语言的不同而不同。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即语言之间的共同性。也就是说,即使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言规则,但所有语言也拥有共同的深层结构。这为语言之间的可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一种语言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与其对等的表达。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这种对等的表达是否会给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益处呢?“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使他们在完全不需要翻译的情况下习得英语。英语学习者的水平越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越多地使用翻译作为学习策略”(杨安良,2007)。因此,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中,翻译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学翻译是应该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情感角度讲,教学翻译也是必要的。影响外语习得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Krashen在其语言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器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根据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缺乏自信和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过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从情感因素出发,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翻译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在阅读或写作过程中,学习者会在脑海中多次进行英汉互译或以书面形式进行翻译活动,这样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母语这个在学习过程中最可靠的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作翻译练习时学习者可以利用诸如词典、百科全书、参考书等资源。教学翻译可以使英语学习者,无论他的英语水平如何,能够时刻跟上教师的步伐。像这样的情况将不会发生:学习者由于没有母语作保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沮丧、自卑、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从而放弃学习。
笔者于2009年6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面谈,对象为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专10期护理专业5~8班学生,共计180人。笔者有以下发现:(1)87%的英语学习者对翻译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翻译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他们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全面提高。(2)近90%的大学英语学习者频繁地使用翻译策略来学习词汇、短语、句型和各种语法知识,借助翻译实现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过程,并检查阅读和听力的理解程度。(3)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以及教师、教学大纲、教材和测试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学习者在观念上认可翻译,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笔者实施的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对于翻译在其英语习得中的作用调查(%)
要正确认识翻译的地位,首先应走出误区,认识到现代英语教学中翻译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作为教学基础,运用翻译的手段来教授书面语的一种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将所学的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随着新的外语教学法的层出不穷,翻译法退出了其历史舞台。由于对语法翻译的完全排斥,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笔者认为,现代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活动能赋予传统新生命、新意义。首先,它作为多种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不像传统翻译教学法那样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贯穿教学的始终。其次,它继承了翻译法中充分利用母语的优点,帮助学生利用母语来学习英语。此时教师更应该利用母语,通过2种语言的科学对比分析,来有效地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而适当的翻译活动正可以起到这一积极的教学作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活动的教学目的与翻译法不同。翻译法的目的单一,即是为了让学生能阅读原文,而现代英语教学中翻译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全方位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英语功底较为薄弱,这就要求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教学翻译来讲解词汇、语法以及对课文进行分析,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到某一单词或语法时,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英汉互译来达到讲解的目的,那么在选择英汉互译的例句时,教师应精心挑选一些语言得体、意义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做翻译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有意地挑选一些课文中语言比较精美的段落进行翻译,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经历艰难的思考过程,同时也是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翻译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方法不能使英语学习者处于全英文的环境中,因为教学中汉语的应用阻碍了英语学习者体验全英教学环境。现阶段教学翻译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全英和英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根据学生水平,适当地用英语解释词语、语法或进行语篇分析。根据Krashen的“i+1”理论,略高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以被学习者接受,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但教师要掌握好“度”,尤其作为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师,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如果一味地追求全英授课,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从而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英语学习对其来说都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同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又赋予英语教学新的内容和含义。广大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多积累经验,去糟取精,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Jack C,Richards,John Platt,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Jack C,Richards,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4]德利尔著,孙慧双译.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
[5]杨安良.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视角的探讨[D].济南:山东大学,2007.
[6]张培基,俞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G424.1
B
1671-1246(2011)06-0075-02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突出专业特色构建开发高职高专医护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研究与实践”(JG09DB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