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宾
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状研究
张利宾
学生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校园人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其内涵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能让处于其中的成员通过观察、模仿或在某个其他成员的指导下获得有益信息,从而养成体育行为、思维、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习惯,最终形成校园特定的体育传统和风气。强化和弘扬良好的学生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宗旨1。因此笔者从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风尚、体育目标五个方面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经过前期调查,从区域分布以及公办、民办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河南省高职院校中选择了中州大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12所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
通过查询和阅读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论述提供体育理论上的依据。
本次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回收1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0份(男560女530),有效率91%。
对获取的数据主要运用Excel数据软件进行处理。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
从表3-1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都是正确的,在希望拥有体育特长方面,93.8%的学生持有肯定态度,由此表明,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和其它年轻人一样都喜欢运动,都喜欢能有自己的“特色”运动项目。
体育风尚就是盛行的体育习惯、风气。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以及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表3-2显示,学生经常阅读体育报刊的不到总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由体育老师或由辅导员组织,学生经常参加活动的仅占31.3%,不到三分之一。经常观看体育比赛的只有22.4%。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心态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
所谓校园体育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3。校园体育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体育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培养他们的创新欲望,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通过校园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做好心理准备。
4.1 结论
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所在,精神文化形态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知识等方面,涉及到学生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行为自律、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然而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集体体育行为风尚,体育宣传设施少,宣传方式单一等,因此,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4.2 建议
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建设。学生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要充分利用广播、院报、宣传墙、电子屏、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开办体育版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广播等,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形成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使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充满整个校园,影响人们的言谈举止,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
注释:
1朱云波.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1
2王林,徐元玉.高校体育观念的要素及创新[J].湖北体育科技,2002(4):39
3刘纯献,崔冬霞.浅谈校园体育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01(4):67
张利宾 中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