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

2011-10-12 02:55吴国旭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岗位

吴国旭,崔 迎,顾 玲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40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

吴国旭,崔 迎,顾 玲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402)

环境保护行业将会在天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培养高职环保人才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建设为主线,论述了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多方面的教改成果,对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思路。

环境保护;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

天津市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是直辖市中第一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天津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弘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定位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行业在天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在人才培养上发挥其他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我院在建设国家示范院校过程中,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积极打造天津市教改示范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精品特色,对区域环保行业的岗位需求和高职环保人才的就业方向进行广泛调研,通过近年来不断深入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取得了众多教改成果。

一、专业培养方向确定

环境保护科学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对应的环保产业门类复杂、包罗万象,包括设备生产、技术开发、规划设计、资源保护、节能降耗、生产服务等诸多生产岗位。高职院校开设环保专业要有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定位,才能使专业人才能够符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我院环保专业根据“紧密依托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的企业资源优势,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绿色化工建设”的办学理念,在认真考察天津市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和环保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适合本专业重点发展的三个岗位群:环境监测、三废处理与处置和环境技术服务;其岗位职能包括分析检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一线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毕业生就业可面向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废污物的循环利用、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备生产企业,以及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生产服务企业等。

二、创新 “双证融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环保专业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提出并构建“双证融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证融通”是指对专业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项毕业要求,更是对高等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教学要求[1,2],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体”;“校企共育”是指积极依托合作企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延请企业名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以及实际教学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生产车间纳入到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场所,因而,“校企共育”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形”。

本专业在2006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书中即将实施“双证书制”纳入教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一个毕业证书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当时在软硬件上的不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双证书之间相互割裂、缺少衔接,取证学习内容与课程学习内容有脱节现象;学生为取证大多采取短期突击学习的方式,证书含金量大大降低等等。通过近年来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从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训基地等各个方面着手,全方位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本专业学生可通过考核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三废处理工、水处理工和化学检验工三个工种,与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及对应的岗位群匹配度极高,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考核环节中,是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首要依据,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涵纳入到相关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使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实现了“一教双证”,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实际岗位需求,极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校企共育”是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现形式,因为一旦脱离了真实职场环境,教学活动就容易沦为象牙塔里的游戏,所谓的“双证融通”也蜕变为单纯的证书获取率的竞赛,无法真正达到培育现代化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校企共育”的内涵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既包括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向设置、岗位技能点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体系构建等顶层设计层面,也包括具体课程的教学项目选取、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技能考核等实施操作层面;既包括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也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岗位共同构成立体而连续过渡的教学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先后与多家单位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由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与本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的规划与发展,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专业建设文件;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在校内担任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从企业聘请一线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企业定期接受和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学生一般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0%以上。通过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使学生们获得了锻炼职业岗位技能的机会,同时受到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熏陶,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群课程体系构建

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3]: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这一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先进理念,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主流的课程建设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因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就是根据特定职业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设计出来的[4]。对于本专业的三个培养岗位群,分别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各自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三废处理工岗位为例,其职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 三废处理工岗位职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在一个专业内存在多个培养方向,其专业基础相通,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又有所偏重,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构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思想包括:

(1)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高职教育不同于单纯的技能培训班,片面强调技能培训是不妥的,其高等教育属性要求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职业课程,根据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通过对行动领域的深入分析,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如图1所示)。同时,从“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要求在核心课程模块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相应课程内容设计中。

(3)本专业面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群同属于新兴的环保行业,具有环境科学技术的相同专业基础,同时三个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按照“同一平台、多个方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即设置共通的软硬件平台(包括职业基础课程和基础技能实训条件)并具备不同的专长培养导向(包括职业技能课程和多样的岗位实训条件)。

综合以上三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和扩展能力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对学生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基础课程模块针对环保技术岗位群设置同一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平台;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则针对三个培养方向重点培养岗位技能,成为学生就业谋生的专长所在;而扩展能力课程模块则为了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可持续发展及多样性选择提供知识储备。

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专业采取“情境设计、工学交替”的思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彻底改革。按照四阶段的教学组织方式,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分别在实训室/课堂以及工学合作单位开展,在第一阶段(技术要点学习)和第二阶段(技能实训),通过学习情境设计,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简单灌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在解决具体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和学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任务驱动来开发实训项目,并把实训环节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在此阶段中,根据课程导入的项目确定的行业合作单位将为教学活动提供现场教学的条件;第三阶段一方面采取仿真教学和综合技能实训模式,通过模拟实际工艺流程,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仿真平台和校内实训基地上得到整合锻炼,另一方面结合集中时段的参观实习,强化整体工作流程的学习和掌握;第四阶段为顶岗实习,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由企业老师指导实践,通过实际上岗锻炼岗位技能。

[1]钱丹珠,李桂芝.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证融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187-188.

[2]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瓶颈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8:122-123.

[3]李学峰.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10-15.

[4]王小兵.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钻井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3):34-36.

Abs tra c 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new round of wave of Tianj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 training tal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huge market demand.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the mainlin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reform in such aspect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k process,and the reform on teaching mode for work-study combination.It also offers reference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majors.

Key w ords:environment protection;major construc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systematization in work process

Ideas on Major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WU Guo-xu,CUI Ying,GU Ling

(Tianjin Boha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402 China)

G719.21

A

1673-582X(2011)01-0029-04

2010-09-15

吴国旭(1964-),男,天津市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级示范专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专业负责人。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岗位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