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茹
美国对朝政策用耐心压倒一切
孙茹
要缓和半岛局势、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美国最终还是要与朝鲜谈判。奥巴马当局承认这一点,但并不认为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国内外支持作后盾,美国对朝“战略耐心”政策还将持续,美朝能否尽快开展对话仍是未知数。
美国国内在对朝政策上始终存在不同看法。无论是克林顿还是小布什,其对朝政策在国内都遇到过激烈反对,克林顿政府被批让步太多,小布什政府上任初期则一味对朝强硬的立场也被批缺乏灵活性。相比之下,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反对声音要弱很多,尤其是没有遇到反对党共和党的刁难。从近期美国对朝韩冲突及半岛局势的反应看,奥巴马目前的对朝政策还将持续,要打破僵局很困难。
新年伊始,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及《青年前卫》三家报纸联合发表元旦社论表示,维护东北亚和平及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和意志不变。接着,《劳动新闻》发表多篇文章,呼吁无条件举行北南对话。这些表态是积极的,与延坪岛炮击事件之前的立场基本一致。
面对朝鲜新一波“和平攻势”,奥巴马政府不为所动,仍坚持要求朝鲜“用行动证明对话诚意”,“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在当前形势下,美国要求朝鲜采取行动改善朝韩关系,公开承诺停止“挑衅”行为;同时,“履行全面的、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无核化承诺”,包括履行2005年达成的“9·19”共同声明,中止铀浓缩活动、停止核试、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重返宁边核设施等。
美国不急于与朝鲜对话、也不急于重启六方会谈的立场在2010年3月“天安舰”事件爆发后表现得较为一致。“天安舰”事件爆发后,美国中断与朝鲜的双边接触,提出待事件查明原因后再考虑重启六方会谈问题。2010年7月安理会就“天安舰”事件发表主席声明后,朝鲜对重启六方会谈态度趋向积极。但是,美日韩均认为这是朝鲜分散国际社会注意力的策略,提出了朝鲜首先履行弃核承诺的条件。从8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朝鲜展示铀浓缩设施为止,有关各方为重启六方会谈展开外交努力。中国朝鲜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先后访问朝、韩、日、美四国;美朝特使博斯沃思访问中日韩三国;朝鲜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金桂冠访华;美日韩举行了双边和三边磋商。10月16日,朝鲜表示做好了重启六方会谈的准备。但美方对“为谈判而谈判”不感兴趣,要求朝鲜先满足条件再说。
下 2010年11月29日,韩国西部海域,美军船员在“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工作。韩美两国军队开展了航母大队训练和海上防御等高强度演练
右 2010年12月,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在挥官会议上说:“各级部队指挥官可以按照‘先执行,后报告’的方式,行使自卫权”
美国设置条件的做法是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耐心”政策的一部分。这一政策虽不排除美朝对话的可能性,但附加了朝鲜弃核、停止“挑衅”行为的条件。显然,这一政策不是立足于主动接触,而是耐心等待朝鲜“回心转意”,回到美国所认为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一政策可谓抓住了朝鲜的“软肋”,明知朝鲜想与美国对话,偏偏置之不理。待朝鲜半岛爆发冲突时,则顺势还以颜色,予以相应的外交施压、经济制裁或者军事威慑。美国想以此让朝鲜认识到,以“边缘”政策来“讹诈”美国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在“天安舰”、铀浓缩、延坪岛炮击事件中,美国的反应是一贯的,并未回到谈判桌,而是对朝鲜还以颜色。以延坪岛炮击事件为例,美国外交多管齐下:一是谴责朝鲜。奥巴马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强烈谴责这次攻击,并敦促国际社会对朝鲜施压”。二是加强美日韩协调。炮击当天,韩美首脑通话,就加强制裁、朝鲜作出有诚意的变化才能重启对话达成了共识。接着美日韩外长齐聚华盛顿,一致“强烈谴责”朝鲜,要求其遵守停战协定,履行弃核承诺。三是呼吁中国约束朝鲜行为。2010年12月5日,奥巴马与胡锦涛主席通话中强调指出,朝鲜必须停止“挑衅”行为,遵守国际承诺。12月中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率团访华,提醒中方认清局势的严峻性。
美国虽未出台新的制裁措施,但制裁已经是一项既定政策。美国于2010年8月底将朝鲜八家实体和4名个人列入制裁名单,11月再次追加制裁了两家实体,据传目的是切断朝鲜发展核武和购买奢侈品的资金。
奥巴马政府“战略耐心”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大军事威慑。2009年初朝鲜宣布发射“卫星”以来,美国反应强烈:2009年3月举行的“关键决心”和“秃鹫”年度联合军演,规模明显超过以往;美日韩密集进行情报搜集和军事演练;美国内就是否拦截朝鲜导弹展开热议。朝鲜二次核试后,美国重申对日韩的安全保护承诺,欢迎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PSI)。2009年5月30日,美日韩举行了首次三边防长会,磋商应对朝鲜威胁事宜。6月16日美韩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书面承诺提供包括“核保护伞”在内的延伸威慑。美国也加强了在夏威夷周边海域的反导部署。
“天安舰”事件发生以来,美韩进一步强化同盟合作。双方同意将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由2012年推迟至2015年底,并为此制定“战略同盟2015”计划。双方也决定月月搞军演震慑朝鲜。7月下旬,美韩在日本海举行“不屈的意志”联合军演,舰艇20艘,飞机200架,陆海空部队8000余人参演,美国“乔治·华盛顿”核动力航母、韩宙斯盾战舰“独岛”号出动。其中,美国最先进的F-22猛禽战机首度出征半岛。8月中下旬,美韩举行“乙支自由卫士”年度联合军演,规模也明显超过以往,有八万余士兵参演,被朝鲜称作是“全面战争演习”和“核战争演习”。
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韩仍旧以军演震慑朝鲜。美韩在黄海举行了24小时不间断军演,“乔治·华盛顿”航母和“世宗大王”号宙斯盾舰参加,展开海上自由攻防战、对空防御训练、海上射击等规模空前的演练。接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问韩日,“显示美国与亚洲盟友团结一心,应对朝鲜威胁的决心”。马伦支持韩国行使自卫权,提议搞美日韩三方联合军演,提升合作水平。
美军方虽加大了威慑力度,但并不希望半岛爆发战争。马伦指责中国“纵容”朝鲜,要求中国“约束”朝鲜行为,其对华喊话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半岛局势失控。
美国国内有一些前政府官员和学者主张通过接触改变朝鲜行为,认为奥巴马附加条件的做法无济于事。例如,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莫顿·阿布拉莫维茨认为,朝鲜的大部分“挑衅”行为是在美国拒绝与朝鲜谈判或谈判破裂的情况下发生的,迄今为止,美国拒绝谈判的政策收效甚微。前朝鲜问题特使普里查德认为,谈判可能不一定解决问题,但如果美朝仍在谈判,那么延坪岛炮击事件就不会发生。长期关注朝鲜半岛问题的美国前外交官詹姆斯·古德拜认为,美对朝“战略耐心”追求的是维持现状,而非改变现状,已变成“战略消极”政策。率先向外界披露朝鲜铀浓缩项目的美国核科学家海克尔也称,应对朝核项目的“唯一希望”似乎是接触,军事打击“不可能”,更多制裁也是死路一条。
美国内部分人士对如何改变朝鲜行为与打破僵局提出了具体办法。2009年10月,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前主任查尔斯·卡特曼与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共同主持的一份报告提出了与朝鲜经济交往的大胆主张。报告认为,经济交往近期内虽不会解决朝核问题,但从长远看,会对朝鲜弃核产生积极影响,促使朝鲜评估发展核武与导弹的利弊。报告对如何开展交往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建议美国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与朝鲜开展经济交往,增加与朝鲜的官方接触和学术交流等。古德拜主张从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入手打破僵局,可先由美朝签署一个过渡的和平协定,之后韩国加入,在此过程中朝鲜与美韩之间建立军事信任。
奥巴马上台以来,朝鲜多次邀请美国民间代表团访朝。影响较大的有三次:前总统克林顿2009年8月闪电访朝,带回被关押的两名美国女记者。2010年8月前总统卡特访朝,也带回了被关押的美国公民戈麦斯。2010年12月,美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森访朝。每次访问美国务院发言人都要不厌其烦地重申访问的非官方性质,以此打消朝鲜以民促官的念头。
“接触派”没有将朝鲜弃核作为美朝对话的先决条件,也没有要求朝鲜承诺停止“挑衅”行为,因而遭到政府的冷落。加之,朝鲜近期行为产生的负面冲击进一步压缩了对朝说好话的空间,这使得“接触派”影响有限。
当前,美国内对朝鲜行为模式形成了基本共识,认为朝鲜先“挑衅”,促使各方会谈,签署协议,获取好处。然后违反协议,进入下一个“挑衅”周期,循环往复。
奥巴马在吸取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推出的“战略耐心”政策表示愿意与朝鲜对话,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又附加条件,坚持了原则,表明美国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朝鲜的当。这种兼顾灵活性和原则性的政策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这使得奥巴马政府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朝鲜二次核试后,美国内普遍认为朝鲜不会放弃核武,美朝即使会谈,也谈不出结果,与其浪费时间,索性等待朝鲜下定决心弃核时再与之谈判。这一普遍看法也促使奥巴马坚持既定政策。与小布什政府一样,奥巴马政府向朝鲜指出,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道路是坚持发展核武器,这将导致朝鲜进一步陷入孤立,也不会带来更多安全;另一条道路是遵守国际承诺,那么就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繁荣的机会。奥巴马政策获得了韩、日盟友的支持。过去两年来,美国加强了与韩国的军事同盟,加强了美日韩协调,美日韩前所未有地对朝步调一致。
要缓和半岛局势、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美国最终还是要与朝鲜谈判,没有别的选择。奥巴马当局承认这一点,但并不认为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也不认为目前举行谈判会有什么结果。有国内外支持作后盾,美国对朝“战略耐心”政策还将持续,美朝能否尽快开展对话仍是未知数。
孙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