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长沙华兴支行 戴艳霞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银行开始开展综合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此外还开展了多元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然而我国很多银行由于长期处于分业经营,风险管理多为定性管理,在开展综合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怎样化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及怎样处理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风险形式等问题。本文研究探讨银行的综合经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压力下,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从过去经验式的管理向数量化地管理转变,管理的技术也不断提高,不少股份制银行已初步建立了垂直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然而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缺少清晰的,和业务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职能分散,缺少一个统一协调的监督机制﹑很多银行在治理结构还存在重大问题,在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上较为薄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分心与技术处理的方法落后等。
一般来说,银行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时会面临着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综合经营在集团层面上的风险及金融行业本身存在的行业风险。此外还有可能发生诸如道德风险﹑管理风险及制度法律风险等重叠风险。其中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金融控股公司集团面临着内部交易风险﹑利益冲突风险及透明度降低所导致的风险。重叠风险主要包括内部管理风险﹑道德风险及法律与制度风险。
目前全球银行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模式分为垂直一体化模式﹑间接管理模式及双重控制型风险管理模式,其中双重控制型模式介于另外两种模式之间。由于风险模式的选择要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再加上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国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分阶段逐步实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仅能采用以股权关系为纽带的间接管理,控股公司借助管理层指导子公司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我国未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应当逐渐向垂直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过渡。
首先,对风险管理政策而言,集团控股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政策应当在整个集团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且涵盖和集团业务相关的所有重要风险,主要包括可承受的风险水平﹑集团业务政策活动﹑风险监督能力及法律监管规定,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政策应当涵盖到和敬业业务相关的所有重要风险。其次,制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是指对关键风险指标设置限额,且对业务开展进行监测与控制的过程。风险限额应当和集团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相一致。最后,要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有效确保风险管理人员及时度量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风险管理文化,银行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有长期相符的风险管理文化相匹配,在综合经营下,更需要有效促进各个金融机构融合的文化,对综合金融集团而言,需要重视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文化,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且内化为员工的工作习惯与职业态度,最大限度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
由于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理论与制度不够成熟,在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过程中急需完善法人治理制度,银行综合经营一定要加强与完善各个母公司﹑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完善银行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消除银行内部管理行政色彩,形成有效的权利监督与制约机制。其次要完善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间的治理管理,使子公司的战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及信息管理统一于母公司。最后,要协调好金融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做好资本控制﹑人事控制﹑财务控制及审计控制。
防火墙突出强调把异业风险控制在各自业务范围内,防止风险的扩散与蔓延,一般分为法人防火墙及一般防火墙。构建防火墙主要包括业务上的限制﹑人事上的限制﹑信息方面的限制及资金方面的限制等内容。过高的防火墙管理措施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因此防火墙的设立需要和所要防止的风险相匹配,不能作过高限制,且适时进行调整。
总之,缺少清晰的,和业务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职能分散﹑在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上较为薄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分心与技术处理的方法落后是目前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的综合经营风险不仅包括集团层面上的风险,还包括金融行业本身存在的行业风险,要构建银行的综合经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此外还要设立适度的防火墙。
[1]陈建超.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孙烽.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
[3]徐丹丹.国有商业银行产融结合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