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丰,赵雷廷,王 磊,刘志刚
(1.北京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2.中国科学院 电工研究所,北京 100190)
煤炭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当前短距离煤炭运输途径是公路运输,存在成本高,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的问题。这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在此情况下,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应运而生[1]。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采用直线电机推进,具有攀登坡度大、转弯半径小、运行平稳、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利于环境保护、运营维护和耗能费用低等优点,是21世纪理想的煤炭运输方式[2-3]。牵引变流器作为车辆的核心装置之一,其性能水平直接影响运输系统的优劣。所以对牵引变流器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采用三相PWM整流器,输入电压为10 kV,50 Hz交流电,输出电压为750 V直流电压。牵引变流器输入电压为750 V直流电,输出额定电压为530 V的可变频变压交流电,驱动直线电机工作。通过牵引控制器发指令,控制车辆的运行。直线感应电机采用单边短初级型,即初级铁心及绕组安装在车体底部,而次级导体板沿轨道铺开,当初级绕组中通入三相正弦电流后,所产生的行波磁场将在次级导体板中感生出电流,两者相互作推力驱动车辆前进。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结构Fig.1 Structure of the novel linear motor transport system
根据实际线路的牵引计算结果,变流器在额定负载的时候最大输出功率为94 kVA。在受电弓离线后再次受流,电容侧的冲击电流可以达到350 A考虑车辆具有过载运输能力和留有余量,牵引变流器参数为:额定容量:150 kVA,额定输出电流:160 A,额定输出电压:530 V,输出频率:0~100 Hz,并且具有耐受电弓离线电流冲击能力。
牵引变流器主要完成DC-AC的变化过程,控制直线电机的运行,采用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结构,主电路拓扑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输入预充电电路,三相逆变电路,停止运行时放电电路,LC缓冲支撑电路,还有传感器,熔断器构成。装置外形尺寸为125 mm×30 mm×40 mm,冷却方式为强迫风冷,在散热片上加上温度传感器,进行过温保护。
图2 主电路拓扑Fig.2 Main circuit
预充电回路由预充电接触器KM2,主接触器KM1和电阻R1组成,通过向中间电容器充电以减小合闸时电压突变对中间电容器的冲击[4]。
三相逆变电路主要由A、B、C3个IGBT桥臂组成,通过受电弓取电,主要完成把750 V的直流电逆变成额定电压为530 V的可变频变压的交流电。IGBT的选择主要考虑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散热。额定电压选择如式(1)[5]所示。
其中为接触网电压:750 V;K1为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取1.15;K2为直流中间回路有反馈时的泵升电压系数一般取1.2;K3为必要的电压安全系数一般取1.3~1.5。
器件的计算额定电压:
由于直流侧的额定电压为750 V,输出电压的额定有效值为530 V,主变流器稳定运行在150 kVA时,其输出电流的大小为:
取过载系数为1.5,纹波系数为1.2,则流过IGBT的最大电流为:
牵引变流器开关管额定电压为1 700 V,额定电流为300 A。
当变流器停止工作时,通过放电回路的接触器和放电电阻对电容进行放电,保证人身安全。
LC缓冲支撑电路由两部分的作用,首先是直流滤波的作用,LC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的特点,能改善变流器功率因数的同时,能很大程度上削弱高次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
其次是支撑作用,在内蒙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实验线上多次试验测得,受电弓受流情况恶劣,存在着短时间的离线情况。在发生离线的情况时,直流支撑电容作为储能元件将为变流器提供短暂的能量,在离线情况结束时再由接触网给电容充电,所以支撑电容选择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在离线结束受电弓再次受流时,电容充电产生冲击电流,电感用来抑制冲击电流。在上述的两种情况中,电容电感的选择主要是以满足离线支撑为主。
参数计算过程如下:牵引变流器中欠压保护值为460 V,电机功率因数为0.5,牵引变流器的有功功率为75 kW,以10 ms为离线时间。在以下的计算过程中以电阻负载代替直线电机负载来行进计算,折算的公式如式(5)所示。
在10 ms离线时间时:
其 中 U为 750 V,t为 10 ms,C为 电 容 的 容 量 ,UC10≥2 727 V。
求解上式得:
电容的容量取值2 800 μF。
在受电弓再次受电时,电容和负载并联和电感组成串联谐振电路。假设负载电流稳定,电路如图3所示[6]。
图3 谐振电路Fig.3 Resonance circuit
IO表示负载电流,电路中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在初始时刻tO的初始状态为IL0和UC0,则电路方程为:
将式(9)微分,并在等式两端乘以C,得式
将式(10)代入式(9)可得:
当t≥t0时方程的解为
其中ω0和Z0分别是谐振电路的谐振角频率和特征阻抗,且
以10 ms离线结束后,受电弓再次受电作为t0时刻。则=462 V,=0 A,=100 A。
规定的冲击电流不能超过350 A,否则对受电网产生冲击而跳闸。
由式(9)可得:
得L≥4.37 mH
考虑余量取电感L值为5 mH。
图4 控制系统结构Fig.4 Structure of control system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整个控制系统主要可以分为5部分:中央处理单元,IGBT驱动单元,信号检测和调理单元,通信单元,和显示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主要由TMS320F2812和CPLD构成,TMS320F2812完成PWM信号控制算法,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主牵引DSP进行CAN通信,和调试操作器进行485通信,CPLD完成对保护检测的采样值进行硬件保护,速度快,可以有效地在第一时间对各种故障进行判定然后做出处理。
信号检测和调理单元主要完成对列车门状态,接触器闭合状态和制动器状态的检测,传感器的二次侧信号通过调理电路传送回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显示电路主要完成对工作状态的显示,对发生故障时的故障信息的显示,方便调试的时候快速定位故障。
IGBT驱动电路主要完成对IBGT的驱动和开关器件退饱和检测。开关器件的退饱和检测是通过驱动板上的“VCE检测”来实现的。对于IGBT来说,由于器件在短路过程中流经C-E极的电流很大,因此短路时器件的导通压降较之于正常情况下有很大的增加。驱动板上的“VCE检测”单元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测IGBT开关管C极与E极之间的电压来判断其故障情况的。
通信单元包括CAN通信电路和485通信电路,完成通过上位机传输过来的命令信号的接受,本机运行参数的上传。
直线电机矢量控制的动态模型[7]可表示为:
其中usq,usd——初级电压q轴与d轴分量;
urq,urd——次级电压q轴与d轴分量;
isq,isd——初级电流q轴与d轴分量;
irq,ird——次级电流q轴与d轴分量。
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滑模变结构的间接矢量控制[8]。牵引控制系统通过给定牵引力值、额定磁通值、给定速度值以及速度反馈值完成电流闭环控制,输出电压矢量,产生PWM脉冲。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框图Fig.5 Block diagram of indirect vec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采用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初级电流的快速控制,使得牵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所希望的值;消除了初级两轴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对电机参数变化也具备了良好的鲁棒性,使得初级电流的控制尽可能不受电机运行条件的限制。
以内蒙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线路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控制电路基于TMS320F2812并采用CPLD实现硬件保护,IGBT使用富士1700 V,400 A桥臂,IGBT驱动使用配套的富士PHSI 2317。支撑电容为2 700 μF。电感为5 mL。直流侧输入的电压为750 V,变流器IGBT调制频率为2 K。逆变输出电压为530 V,频率为50 Hz。额定电压满载时考核波形如图6所示。
图6 牵引变流器满载时考核试验波形图Fig.6 Waveform of normal load
其中为AB两相线电压,为A相电流。从波形中可以看出,电流波形稳定,畸变小。
从引变流器的主电路、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3方面介绍了针对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中的特点而进行的设计过程,最后用实验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目前该变流器已经运用于内管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实验线上。
[1]宋岩.管轨运输车载运行控制系统原理样机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2]行武奇.直线感应电机在自动轨道运输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2003,2(3):71-73.
XING Wu-qi.Applicationsoflinearinduction motorin automated guide way transit[J].Power Electronics,2003,2(3):73-75.
[3]王伟进.直线电机的发展与应用概述[J].微电机,2004,37,(1):45-50.
WANG Wei-ji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inear motor[J].Micro-motors, 2004,37(1):45-50.
[4]张宁,王佳佳.CRH2型300 km/h动车组国产辅助变流器的设计[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2):31-33.
ZHANG Ning,WANG Jia-jia.Design of domestic auxiliary converter for 300 km/h CRH2 electric multiple unit[J].High Power Converter Technology,2010(2):31-33.
[5]俞荣凯.200km/h电力机车辅助逆变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刘志刚.电力电子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姚保庆,范瑜,吕刚.考虑边端效应的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研究[J].微电机,2006,39(9):29-32.
YAO Bao-qing,FAN Yu,LV Gang.Considering end effect of vector control for LIM[J].Micro-motors,2006,39(9):29-32.
[8]朱军,郝润科,黄少瑞,等.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20):171-173,177.
ZHU Jun,HAO Run-ke,HUANG Shao-rui,et al.Design of motor governing system controlled with slip frequency vector[J].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10(20):171-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