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的完善

2011-10-08 07:18吕晓伟
理论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闵行区调查研究

吕晓伟

摘 要: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其影响和作用日益突显,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尤显重要。基于此,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的方法,在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文章系统分析了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现状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其加强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闵行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9-0013-04

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由择业知识分子队伍呈现日益壮大的趋势。2000年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会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明确地把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划为统一战线成员,2006年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又提出统一战线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作为新的着力点,把他们更广泛地团结和聚集在党和政府周围。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又是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群体中的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是巩固和扩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组成与特征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主要包括三部分人: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知识分子;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即以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为代表的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中的专业人士;自由职业人员,如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划人、个体医生等。调查显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

1.数量和素质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进程的推进,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庞大,影响不断增强,他们作为高知群体,以鲜明的集体形象进入公众视野。他们虽然游离于体制之外,从事薪酬较高的专业性工作,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却令人瞩目。而且,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许多人对某些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和向往感。

2.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调查显示,当前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中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高级职称、大学学历,学有专长,专业知识丰富,有的成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前就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对个别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深度访谈,可以看出,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表示拥护,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他们中的部分精英可以称之为社会活动家,平时生活工作接触的阶层广泛,认识许多政府官员、企业家、名人,社会能量大,对国家机关运作、参政议政的程度和手段都有系统了解,加之出于对自己事业的关心,较多地关心政治,关注政策的变化,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普遍希望党和国家加大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力度,为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化。一方面,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如竞争意识、自主意识、拼搏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等。由于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已经摆脱了对“铁饭碗”的依附性,有知识、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思想上存留的“传统”烙印少,面对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他们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强,始终都保持着拼搏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状态,更渴求“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价值观呈多样性特征。由于他们来自于不同领域,往往更强调自我,张扬个性,思想观念比较超前,更容易接受平等、自由、竞争、效益这样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信仰追求也明显地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4.组织归属和认同感偏弱。通过对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深度访谈,发现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普遍缺乏固定组织的约束,缺乏与固定组织的经济性互动,组织归属感偏弱。他们更多关注自身的价值能否实现,关注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否得到提高,关注自己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在社会中的活动更加信赖自己的专门知识和个人社会关系,而不是组织。虽然自由职业行会作为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而产生的自治社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仍相对滞后,不像西方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有各类的职业协会,大大小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职业。这些协会作为职业的自治组织既保护原有成员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也负责维护职业法,是行业自治组织。相形之下,自由职业行会所覆盖的社会成员有限,大量新社会阶层人士游离于自由职业行会组织之外。而且,由于成立自由职业行会组织的门槛较高,结社的成本较大,一些无法通过登记管理机关审批的自由职业行会组织,长期在地下活动,对政府实施监督管理造成不便。因此,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几乎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组织归属感弱。[1]

二、上海市闵行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探索做好统战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上海市闵行区委统战部以工作、生活在闵行的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采用下发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方法收集数据。由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大多在体制外行业工作,与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的知识分子相比,具有分布分散、不易接近等特点,给收集数据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快速、有效、准确地寻找到符合条件的对象作为调研目标,本课题借助了闵行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系会议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通过宣传部、司法局、团委、科委、工商联、莘庄工业区等单位对包括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各类型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下发问卷500份,回收371份,回收率为74.4%。还委托闵行区司法局和科委邀请党外律师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科技人员代表召开了两场座谈会,就一些问卷中无法完全涵盖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概括出闵行区这一群体的特点如下:

1.工作生活压力大,价值观呈现个人主义倾向。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所面临的最大困扰”这个问题,34%的被访者选择了“工作压力”,在七个选项中比值最高,反映出这一群体普遍压力比较大。在各行业的纵向比较中,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最大。与这种紧张的工作压力形成对比的是,70.05%的被访者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71.6%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工作方面“不太困难”和“没有困难”,74.79%的被访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信心。无论是对当前职业生涯的评估,还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都说明被访者在工作中基本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说明,他们所承担的较大的工作压力并非来自某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的反映和投射。问卷还对被访者的人生目标进行了调查,大部分人的选择集中在“家庭美满”(30.8%)、“事业有成”(26.7%)、“生活稳定”(22%)三个方面,呈现出关注个体幸福、安于稳定生活的保守务实的态度,这种人生目标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对其紧张的职业生涯和不稳定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缓解和释放。

分析认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这种压力感和不安全感其实是其择业自由的衍生产物。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那些纳入国家干部、事业编制范畴的传统型体制内的知识分子相比,无疑具有更多的择业自由和更宽松的就业环境。然而,自由是有代价的,市场也是有风险的,在获得这些施展空间的同时,他们也放弃了原有的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稳定工作和福利保障,随时要承受丢失手中“金饭碗”的风险。这种“自由”和“风险”并存的对立统一,是我们深入了解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群体统战工作时必须重视的一个要素。

2.身份认同程度偏低,阶层意识不明显。为了了解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一身份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调查问卷设计了“您是否认同将自己归为新社会阶层或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这一问题,数据结果显示,40.32%的被访者明确选择“不太认同”,选择“不知道”的为20.95%,两项合计为61.27%。选择“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合计为38.46%。从数据角度分析,有近三分之二的被访者对新的社会阶层或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这一身份不认同或认识不清。为了对这个问题深入了解,我们在律师和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科技人员中召开了座谈会,在会前发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简介》等资料。在两场座谈会中,有半数左右的座谈者对自己是这一阶层表示了不太认同的观点,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座谈者认为“新的社会阶层”这一称谓容易导致以普通大众(如农民、工人、军人、教师等)为主的传统社会阶层的误解,招致这些阶层的疏离乃至敌意;也有座谈者认为在“新的社会阶层”这个范畴内部也存在着很大不同,认为自己与“非公经济企业家”的社会差异远大于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差异,不认同将自己与“非公经济企业家”归入一个社会范畴;一些座谈者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一词背后暗含着当今中国出现了阶层分化、分离的现象,容易使经历过特定历史阶段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联想起曾经的“阶级对立”、“阶级斗争”等负面的“左”倾历史;在律师座谈会中,有的被访者对将律师归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表示异议,认为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职业应归属于专业人士群体,并指出“中介”一词在社会大众心目中贬义大于褒义,往往与欺诈、忽悠、二道贩子等负面行为直接相关。这些观点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与统战部门对其开展工作时的界定和预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考虑。

3.对政治体系认同感强,遵循主流价值观念。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显著特征,党外知识分子也不例外。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在最关注的改革和社会问题的选项中,首选的分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与法制。在回答爱国热情应该如何体现和表述时多数人选择了“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中建功立业”;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方面变化的评价,选择综合国力得到提高的占了92%;对未来十年内国内社会发展态势的估计的多项选择、判断中,位列前五项的依序是“民生压力仍然严峻”、“社会和谐任重道远”、“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知识和人才的作用得到社会进一步认可”。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基本上反映了当今党外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热点话题的主流思想意识和心态。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身份界定呈现出不认同和模糊的倾向,但被访者对问卷中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问题的看法都是积极正面的,总体表现出一种稳重、温和的政治态度和比较牢固的思想政治基础。只要引导得好,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善于团结、联合他们,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就能巩固和壮大新时期、新阶段党的统一战线,使其成为一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4.政治参与意愿偏低,缺乏政治参与渠道。调查显示,仅有9.4%的被访者积极主动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不太参与和不参与的合计为59.2%,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群体政治参与的意愿偏低。与该群体政治参与热情偏低相对应的是政治参与渠道的缺失,59.7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缺乏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61.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在参政议政方面有困难。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在经济实力增强以后,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希望能够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并注意寻找反映自身愿望要求、维护自身利益、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政治渠道。但是大多数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渠道不多, 现实中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政治素质与较少的政治参与形成较大反差,感觉国家政治生活离自己较远。这与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关,作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不依附于固定的工作单位,而政治工作需要一个固定组织缓慢施加影响,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这种工作行为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认同感难以建立。

5.社会参与意识强烈,积极融入社会、社区。虽然政治参与的意愿偏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是一个冷漠、孤立、自闭的社会群体。调查结果显示,68.17%的被访者对所居住的社区表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超过八成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公益活动。62.83%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太小,在希望加入的社会团体中,24.4%的人选择了“公益社团”,位列10个选项首位。以上各组数据清晰地表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公益意识,渴望扩大社会交往、希望融入社会和社区的开放、外向的社会群体。

深入剖析这种差异,我们可以从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这两个概念入手。政治参与在我国当前政治体系中,往往由党政机关直接组织、引导和掌控;相形之下,社会参与的范畴更为宽泛、松散,社会参与的组织者也比较多元,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社区等都可以组织社会参与活动。政治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规范比较严格;而进行社会参与则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因此对游离于政治体制外的广大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更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加强新时期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这些特点,可以作为我们有效地做好这一群体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和有利抓手。

1.加强沟通,有效宣传,构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为什么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对新的社会阶层这个身份认同不足,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个阶层内部的各子群体间差异明显,各具独立性。表现如下:首先是分布分散,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不同从业个体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有较大差异;其次是层次鲜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学历、职称、收入、地位等均有差异,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自我和社会认知也不尽相同;三是价值观多元,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为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其自我认同:

一是加强沟通,拓展联系。要充分利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系会议的工作平台和组织网络,通过各成员单位加强与本行业内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沟通和联系。要及时、主动了解和掌握行业内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为他们带去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重视,帮助他们缓解因处于体制外而产生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为加强他们对统战工作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的认同打好基础。

二是有效宣传,培育共识。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群体宣传新的社会阶层及统一战线工作的有关内容,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认同自己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身份。除了常规的政治培训外,还应通过成立读书沙龙、组织学术讲座、举办高水平的理论报告会等方式提高宣传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有关单位在举办这类活动前征询相关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意见和需求,并使这种事前沟通成为常规的工作制度。

三是树立标杆,加强引导。目前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宣传还是以民营企业家为主,今后应逐步考虑加大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为这一群体树立标杆和导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扩大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

2.区分维度,树立典型,引导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有序参与政治。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士是同业人士的表率,也是党和政府联系这一群体的桥梁和纽带,统战部门要做好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就要区分维度,明确代表性人士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业务代表性。专业人士中的代表人物,首先应当精通业务,是本专业的业务尖子或杰出人才。那些仅仅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业务不精的“政客”型人士,不适合当作专业人士中的代表人物来选拔和培养;行业代表性。代表人物要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得失,代表本行业说话,有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并能使本行业从业者遵行的能力。那些斤斤计较个人或本单位利益得失的人,即使精通业务,也不应作为代表人物来选拔和培养;社会代表性。作为代表人物参政议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还要能够超越行业利益,代表社会良知说话,应当能够代表没有话语权者说话。那些只为本行业群体争取利益的人,可以作为代表人物,但在政治安排上应注意层次和方向。

在召开座谈会时发现,律师行业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与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偏低的政治参与意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因为律师的职业活动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律师经常以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出现,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建议发挥律师在参政议政方面的特长优势,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依托党建做好律师群体的参政议政引导工作。目前,闵行区已实现了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全覆盖,司法局要依托党建组织网络加强与该区党外律师的联络沟通;其次是适当增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律师名额;再次是拓展党外律师政治参与的领域,吸收更多党外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尤其是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可以让律师发挥更大作用。

3.依托社团,立足社区,帮助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由于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流动性较大,数量难以统计,群体的同质性较差,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往往处于社会和体制边缘。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应“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2]社团工作机制是在统战工作中根据统战对象的变化和特点,建立不同的社团组织,并以这些社团组织为依托开展工作的运作方式,通过社团将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联系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应着力构建一个由统战部门、人民团体以及社团双重管理部门组成的工作整合机制,发挥统一战线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在整合机制中实现社团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工作联动。在这一整合机制中尤其要加强统一战线与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机关之间的协调联系。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民间组织党组织等有关方面应当互相协调配合,明确职责。还“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的合力”。[3]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从政治觉悟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有积极政治意向的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政治上追求进步;第二类是占绝大多数的中间派人士;第三类则可称为政治上的消极分子,对任何政治事情都漠不关心,甚至采取抵触态度。针对这三类人,在社团工作中,应采取抓中间,以第一类人去影响第二类人的工作方法,积极以第一部分人去影响他们、带动他们,不求速达,而宜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点燃他们的政治热情。

4.创建机制,利益引导,明确统战思路方法。利益引导机制是通过给予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激励, 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对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形成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的目的。

一要建立经济利益驱动机制。毛泽东在阐述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时指出: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 至少不损害其利益。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原始驱动力是他们对利益、 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追求, 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 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趋利行为与我国长期以来知识分子的劳动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的情况有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加入WTO, 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这种趋利性, 将会日益规范, 基本限制在对知识价值的实现和回报的范围。对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趋利性, 我们应有正确认识, 要积极开拓新渠道, 建立经济利益引导机制。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 党和政府要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自由职业者中的相对弱势群体以及刚刚加入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高校毕业生, 党和政府要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于涉及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切身利益的医疗制度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要尽快建立和完善, 使他们在医疗以及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同样的待遇;对于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 党和政府要切实解决, 大力支持, 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二要建立非经济利益引导机制。要根据这个群体自我意识强烈、看重社会承认和事业成功等心理特征, 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服务, 在政策引导、解决实际困难和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 建立非经济利益引导机制, 使之成为激发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现代化事业结合起来的有效手段。涉及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切身利益的户口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一系列政策要尽快建立和完善, 使他们在户口、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同样的待遇; 可以在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评选表彰等活动, 在中介机构专业人士中开展诚信执业的自我教育活动, 引导他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现代化事业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4]

总之,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统一战线的基础力量,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党外知识分子,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激发他们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我国发展、改革、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莹莹.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的完善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3).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4:25.

[3]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250.

[4]王锋.加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措施[J].统

一战线,2010,(6).

[责任编辑:宇 辉]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闵行区调查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民进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