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

2011-09-30 01:36徐国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运动队高水平

徐国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7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

徐国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7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法,对在第8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校长杯”的5所高校,从办高水平运动队所涉及到的组织与领导、运动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条件保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了其共性特征:争取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设立学校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门组织机构;在项目设置上基本都有所侧重,而且大都结合了该校在某一项目上的传统特色;严格招生管理,力争优秀生源;学籍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规定,运动员的学习多采取插入普通班的方式来进行,而未进行单独编班,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来进行,确保学习质量;重大比赛可按比赛级别、成绩予以奖励加分;教练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各项目队训练场馆拥有专门的使用权;有稳定的年度经费预算,基本能够保障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并对学校领导层认识不够统一、生源问题、学训矛盾、运动员训练动机不足、比赛偏少等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

为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我国从1986年起在59所高校开展了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随着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不断发展,截至2006年,试点高校已达235所,项目也由十余个发展到目前的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等30多项[1]。多年来,试点高校勇于探索,积极开拓,使高等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比如清华大学的跳水队、射击队,不仅冲出了亚洲,还走向了世界。2005年在土耳其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清华大学培养的短跑运动员胡凯,以10秒30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级大赛金牌。然而,若以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来衡量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发现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还远未形成,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仍未完成自然、有机的结合,对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各高校仍处在摸索阶段,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鉴于这一问题,笔者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2007年广州)上获得为高校体育做出突出贡献“校长杯”的5所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与领导、运动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条件保证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发现各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取得的带有共性规律的成功经验以及制约运动队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迈向深入和取得成功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7 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为高校体育做出突出贡献“校长杯”的5所高校,即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一)、华南师范大学(排名第三)、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十四,西部唯一)、北京大学(排名第十七)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与领导、运动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配套条件保证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除北京大学外,其余4所高校也是第7届大运会“校长杯”得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对5所高校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主办的“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8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所提交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交流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

1.2.2 实地访谈法对参加2007年8月的“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以及各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与领导、运动队管理(招生政策、学籍管理、运动训练、竞赛制度)、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配套条件保证等方面。访谈时间:2007年8月24日—27日,访谈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2]。我国竞技体育主要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在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社会体育活动,同时促进和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学校体育则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与国家竞技体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国内大学生最高水平的综合性的体育盛会,是检验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运动员走向世界赛场的窗口,因此本文对于在全国大运会上获得“校长杯”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经验进行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5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设立项目及比赛所获成绩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5校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上较为成功的高校在项目设置上基本都有所侧重,而且大都结合了该校在某一项目上的传统特色。如北京大学一线重点队的界定标准主要依据的是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在高校中的发展水平,二线重点队是该项目潜力巨大、在未来几年有必要重点扶持。

相当水平的项目,而非重点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北京高校的赛事和部分文化活动,活跃校园群众体育活动。另外,以北京大学山鹰社、自行车协会为代表的体育社团组织以社会活动、科考为主,是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团体,他们是对北京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补充,每年都组织多种户外体育活动。再如游泳一直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传统项目,该校也将此项目作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总之,这种项目设置模式在目前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下是可取的,而且突出了管理的重点,使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能够相对集中来支撑某些项目的发展,有助于成绩的取得。如在第8届大运会上,华南理工大学获得了乒乓球混双、女双、男单、女单四个项目的冠军,北京大学田径队获2.5枚金牌、5.25枚银牌、一个第4名、一个第6名、一个第8名,乒乓球获1枚金牌、2个第三名、1个第4名、2个第六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游泳队,在2002至2007年间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见表2。

表2 西电科大高水平游泳队2002—2007年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情况

2.3 组织与领导

5所大学均为全国重点大学,而且是“211工程”建设院校,在调查与访谈过程中,学校体育部门的负责人均提出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成功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共同表现在学校均能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有关文件的要求,成立以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或副书记、体育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学校有关部处领导为成员的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积极协调落实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奖罚制度。如华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关于重新调整学校领导分工和联系单位的通知》《关于调整补充华南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成员的通知》等一系列组织文件。图1显示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组织结构图,十分具有代表性。目标的建立能够激励人们在自己的事业中,做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规划对于建设队伍来讲至关重要。教体艺[2005]3号文件[2]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本文中的几所高校均基于此制定了各自学校的年度发展规划和预期参赛目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提出了游泳项目力争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目标。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体委主任陈希[7]所说,清华大学近年由办跳水队开始,闯出一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路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益于目标定位的准确和方法的正确。他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应该定位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内大学生的高水平;二是国内高水平;三是世界大学生甚至世界的高水平。高校既要培养运动员大学生,又要培养大学生运动员,但目标应当是培养大学生运动员。高校在办高水平运动队中要发挥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建立科学训练的体制,在解决有效性上多做文章。

图1 西电科大高水平运动队组织机构

2.4 运动队管理

2.4.1 招生管理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管理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四个关键的构成部分,而选材又是进行运动训练的最基本前提。对于高等院校来讲,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主要由招生环节来实现。从几所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搞得较为成功的高校来看,首先是在严格遵守相关招生政策的前提下,让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结构发挥效力,明确提出招生标准,包括运动员等级证书、获奖证书、比赛经历资料等,并组织专家及招生人员进行现场测试,严把招生关,确保优质生源。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以及体教结合的深入,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只要符合教育部的招生政策,并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注册,也可以直接招收现役国家甚至国际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如华东师范大学录取刘翔、华南师范大学录取陈静和乔红,笔者认为此种做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非常有益。

2.4.2 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来讲至关重要,对目前制约运动员训练的学训矛盾的缓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综观文中的几所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规定,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规定》、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办法》等规章和制度。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的培养方案、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有关规定、违纪行政处分规定、办理离校请假规定、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高水平运动员在学制上,一般可延长1~2年,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授予学位。运动员的学习多采取插入普通班的方式来进行,而未进行单独编班,这在很大程度上便于运动员学生和其他学生在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考试也相应地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来进行。如遇重大比赛,经学院(系)、教务处审批部分课程可以免修,部分学校则按比赛级别、成绩予以奖励加分。北京工业大学为保证健将班学生的训练时间和质量,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文化课学习方面采用灵活、弹性的学习时间。学籍管理方面实行学分和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体教”结合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表3显示的是5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即获得学位的状况(截至2007年8月)。

表3 5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运动员学业状况

2.4.3 训练管理首先,5所高校均有健全的训练规章制度和详尽切实的运动训练计划,而这些正是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训练的保证。其次,长年不间断的系统训练为运动员在各项赛事上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了时间保障。设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一般平均每周至少训练5次,几乎没有节假日,训练时间一般为下午的4:20~6:20。第三,为运动队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达到以赛带练、检验训练质量、锻炼队伍的效果。

2.4.4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质量的优劣,也会直接对运动员的训练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北京大学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由体育部协助院系来完成,以各院系的管理为主,以体育部的管理为辅,这种管理的最大缺点是不利于教练员掌握运动队平时的生活起居状况,不利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以外的日常交往与沟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行的高水平运动员集中吃住的日常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校在游泳池建有运动员宿舍、运动员餐厅、运动员学习室等设施,由教练员依据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北大模式存在的不足。

2.5 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聘请高水平教练员执教;如北京大学聘请马宗青为校女篮教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聘请辽宁省游泳中心国家级教练员战福章进行训练指导,聘请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国家一级教练员贺东辉为兼职教授等;第二,教练员采用聘任制,打破了以往的教练员任命制,依据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择优聘任,按奖罚制度进行任免;第三,建立合理的教练员梯队,以老带新;第四,对教练员的教学工作量实行减免,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中去;第五,注重教练员的培训和提高,尽最大能力派教练员外出学习和观摩。实践证明,以上措施对成功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尤其是对于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来讲意义重大。表4显示的是5所高校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截至2007年8月)。从表4中可以看出,5所院校教练员的职称梯队较为合理,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此年龄段无论从学识、资历还是经验来看都已基本成熟,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但也可看出,除北大外,教练员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仍偏少。

表4 5所高校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6 条件保障

综观较为成功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在训练场馆设施、训练辅助设施与设备方面都有着较为充足的保障,而且各项目的训练场馆都拥有专门的使用权,即使在场地资源满足不了训练时,也尽最大的努力予以克服。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了保证高水平游泳队春、秋以及冬季的训练,与陕西游泳馆签约,以租借的形式(租金6元人次)进行训练。表5显示的是5所高校的训练场馆设施概况。另外,在每年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方面都有稳定的预算,这对训练、比赛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华南理工平均每年为高水平运动队投入比赛经费约150万元,接受社会赞助30万元;西电科大平均每年向游泳队投入20万元,健美操队12万元。

表5 5所高校主要训练场馆设施概况(单位:个)

2.7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2.7.1 学校领导层认识不够统一高水平运动队能否建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此项事业的重视程度,这也会涉及到运动员招生、条件设施的改善以及经费的投入等方方面面,而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这一指标也在《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方案》中有着具体详尽的要求。在现实运作过程中,学校领导对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视程度不一。由于学校体育部是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管理者和运作者,其在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提高体育部负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艺术就成为校领导了解高水平运动队、进而支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2.7.2 生源问题生源短缺是目前摆在广大高校面前的实际问题。从运动队的建设实践可以看出,对于此问题可主要从两方面来着手解决。①由于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大多为国内的知名重点大学,因此在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布置后,可利用学校的知名度花较多的力气招收国内一流运动队进入高校学习,为其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并以运动员创造出的优异运动成绩为龙头,形成优势项目,继而扩大本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②自身造血。有条件的高校可联合本省体育系统办业余体校,让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进入其附小或附中学习文化课,从而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大学继续从事运动训练,真正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游泳业余体校就具有代表性。

2.7.3 学训矛盾和运动员训练动机不足问题学训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高校运动队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缩减课程的方法,即让运动员只完成本专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几门核心课程,但在考核时却不能降低标准,考试合格即可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这样就会使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就会使“学训结合,以训为主”的目标落到实处。同时,由于运动员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对以后可能的硕博学习也大有裨益。另外,从目前来讲,将运动员平时的比赛成绩和训练态度与其毕业条件直接挂钩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可能由于人生目标的转变而引起的训练动机不足的问题。

2.7.4 比赛偏少的问题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训练的安排中,比赛的次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较多的比赛对于运动员将训练水平转换为赛场竞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除了四年一届的全国大运会、各单项的全国锦标赛以及各省的大学生运动会外,总体来讲针对于大学生的比赛仍偏少。针对这一问题,可依据我国目前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的地理位置,建立各分片的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定期的比赛。这种比赛组织的难度相比来讲较低,而且比赛的水平较高,经济投入也较少,能够较好地促进“以赛带练”。

3 结论与建议

1)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争取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设立学校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门组织机构,机构人员配备完备,有明确的分工及责任权限,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项目设置上基本都有所侧重,而且大都结合该校在某一项目上的传统特色。严格招生管理,力争优秀生源;学籍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规定,运动员的学习多采取插入普通班的方式来进行,而未进行单独编班,这在很大程度上便于运动员学生和其他学生在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来进行,确保学习质量。重大比赛,经学院(系)、教务处审批部分课程可以免修,可按比赛级别、成绩予以奖励加分。训练和日常管理非常严格,并制定了详尽的管理规定和条例。教练员队伍编制,人员配备齐全,教练员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各项目队训练场馆拥有专门的使用权。有稳定的年度经费预算,基本能够保障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提高体育部负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艺术是校领导了解高水平运动队,进而支持和重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利用名校效应吸引和招收国内一流运动队进入高校学习和联合本省体育系统办业余体校分别是目前和今后缓解生源问题的途径;仅学习和考核运动员所就读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使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使“学训结合,以训为主”的目标落到实处,有效缓解学训矛盾;建立分片的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定期的比赛能够较好地促进“以赛带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比赛偏少的问题。

[1]我国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达235所涉及30多项[EB/OL].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jyzx,2007-11-15.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S].2005.

[3]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S].2005.

[4]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R].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5]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84.

[6]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J].体育科学,2005,25(2):3.

[7]陈希,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1-4.

[8]陈希,梁竞文,彭庆文.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探析[J].体育科学,2005,25(12):3-6.

[9]池建.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的解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75-77.

[10]韩文君.广东省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6-8.

[11]汪广茂.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59-65.

[12]王波,陈杰,石磊.中美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26-31.

[13]鲍勇,王元丰,杨正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67-70.

责任编辑:郭长寿

Success Practice and Question of High Level Sports Team of University in China

XU Guof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 Science&Technology,Xi’an 710071,Shaanxi,China)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interview methods,and based 5 universities which won“the principal cup”in the eighth session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analyse the success experience of the organization,the leadership,the sports team management,the trainer troop construction and the guaranteed condition.In the end,the author poi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ou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solute the problems,such as the leadership’different understanding,students source,contradiction of study between training,inadequate training motivation and lack of competitions in developing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university;high level;sports team;success;experience

G808.12

A

1004-0560(2011)01-0094-05

2010-10-27;

2011-01-12

徐国富(1955-),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OnRadicalFeminism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ItIsBetterToGiveThanItIsToRece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