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飞,东 丽
(1.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2.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的微观因素研究:以我国水稻科研为实证
杨 飞1,2,东 丽2
(1.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2.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为了研究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相关人员个体访谈,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单位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单位科研方向、研发环境、研发实力、领导重视及经济收入;个人层次的影响因素是科研人员兴趣、重视程度、期望、主观规范、受教育程度、专业基础及成长所属稻区;水稻特性层次的影响因素是育种资源、稻作生态型、杂种优势及不育系稳定性。
科研人员;水稻科研;育种方向;影响因素
中国是世界产稻国中唯一籼稻和粳稻同时并存且种植面积都很大的国家。目前,中国杂交籼稻年播种面积已占籼稻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而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5%,与常规稻和杂交籼稻相比,杂交粳稻的发展十分缓慢[1]。杂交粳稻具有高产和优质的特性,发展杂交粳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
杂交粳稻若想取得快速发展,其关键点在于是否拥有一大批素质和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目前,中国从事常规稻和杂交籼稻育种方向的科研人员远大于从事杂交粳稻育种的科研人员。因此,本文系统地研究水稻科研人员选择水稻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具体文献研究分析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农业科研人员科研方向选择的微观因素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科研人员选择科研方向有四个层次,兴趣是第一个层次,在某一科研方向上未来的发展潜力是第二个层次,国家重点资助哪个科研方向是科研方向选择的第三个层次,科研人员申请到哪个科研方向的科研项目是科研方向选择的第四个层次[4];科研人员选择科研方向的影响因素还受到了科研单位是否设置了某一科研方向的限制[5];徐亚男的研究表明高级人才的从业选择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受制于物质环境影响[6];理想对职业方向选择的关键进行了探讨,认为工作是否合适还要实践来检验,科研人员先依据个人的专业方向上岗,有些人在工作中会慢慢适应和喜欢自己的科研方向[7];袁乾初对企业如何选择科研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成果的大与小,对科研型企业选择科研课题起着决定性作用[8]。曹建民等对水稻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特征显著地影响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在个人特征中,教育水平显著地影响技术人员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意愿,科研人员在某一育种方向上的教育水平越高,那么科研人员选择这一育种方向的几率就越大[9]。
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科研人员选择行为的微观因素包括科研单位层面和个人层面,其中科研单位层面包括科研环境、科研方向设置、经济效益;个人层面包括个体特征(教育背景、学历、专业方向)和个人心理(兴趣、重视、期望、主观规范),上述因素对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行为的影响都较大。
水稻根据生态特性可分为籼稻和粳稻,而水稻育种方向通常被划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杂交稻又分为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选择不同的育种方向是水稻科研人员一直都面临的现实问题。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过程中。为了系统总结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需要通过个人访谈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从访谈资料中梳理出影响科研人员选择水稻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访谈样本选择的6个省份分别是 A、B、C、D、E、F 省,其中 A、B 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属于粳稻区;C、D省位于中国华东腹地、黄淮地区,属于亦籼亦粳区;E、F省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属于籼稻区。6个省的访谈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中国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行为的基本情况,访谈发现影响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因素与个人特征、个人心理、单位及水稻特性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科研人员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选择育种方向的一个因素。C省的一名水稻育种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下,选择哪个育种方向首先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大专和大学阶段只注重农业基础教育,对水稻育种方向的认识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未来进入水稻研究领域后,在育种方向选择上个人的主见比较少,大多是服从安排。”F省一个被访谈对象认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会在受硕士和博士教育期间进入实验室从事自己的毕业课题研究,而大多数课题方向与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有关,我在硕士阶段从事的是杂交籼稻方面的科研课题研究,对杂交籼稻育种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的比较多,所以当从事水稻育种研究时,育种方向自然就选择了杂交籼稻,水稻科研人员的专业基础会影响科研人员育种方向的选择。”D省行业协会的被访对象认为,位于籼稻区或粳稻区学校的科研方向一定会偏重于籼稻或粳稻,而亦籼亦粳区则没有这个影响,所以硕士或博士的科研课题依据不同稻区会选择不同的方向,这就影响了未来从事的育种方向。另外,在访谈中发现,科研人员成长环境即成长所属稻区的不同也会影响科研人员育种方向的选择。
水稻科研人员对各个育种方向表现出不同兴趣影响他对某一育种方向的选择。E省被访谈对象认为,科研人员对某一育种方向的兴趣越高,选择某一育种方向的几率越大。在访谈过程中,A省一位被访人员最初被分配到农业科研管理岗位,但其本人是农村出身,一直非常喜欢田间户外活动,所以自己主动要求从事水稻田间育种工作,而且对常规稻育种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其本人从事常规稻育种已有24年。因此,兴趣对科研人员育种方向选择非常关键,特别是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科研人员首先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来选择育种方向。在访谈中发现,科研人员对选择育种方向的重视程度同样影响选择育种方向。A省的水稻育种人员认为将来杂交粳稻的发展潜力肯定要大于杂交籼稻和常规稻,所以选择了杂交粳稻方向。科研人员在选择育种方向时还会受到其个人对未来不同发展期望的影响。综合访谈结果,科研人员在选择育种方向时主要考虑薪酬、科研成果、社会地位、职称晋升、研发环境、工作乐趣、领导认可、事业追求等方面的预期。另外,科研人员在选择育种方向时还会受到所在单位领导安排的影响。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主体,其从事科研活动离不开所在单位各方面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哪个育种方向必然受到来自单位诸多因素的影响。
单位科研方向的设置是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秦淮以北及南方的部分高海拔地区,以栽培粳稻为主;在南方主要稻区,早季和中季一般为籼稻,晚季有籼有粳。A省行业协会的被访对象认为,A、B省的生态环境只适宜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生长,E、F省只适宜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种植,所以A、B省的科研方向设置一般是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E、F省的科研方向设置一般是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这也导致科研人员在进入该单位后只能根据其科研方向的设置选择育种方向。
单位在不同育种方向研发环境的差别也会影响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这表现为不同单位在资金投入和研发实力方面有所区别。E省水稻育种管理人员表示,目前,E省有9个水稻育种创新团队,但杂交粳稻团队仅3个。原来很多家单位也在研究粳稻,但现在垮掉了,原因是由于本省各家单位对杂交粳稻的投入要比常规稻和杂交籼稻低很多。F省的一名科研人员表示,因为单位杂交籼稻课题组资金投入多,设备比较完善,而杂交粳稻课题组资金投入较少,科研条件远不如杂交籼稻,因此很多科研人员自然也就选择杂交籼稻。
科研单位研发实力的差别也会影响科研人员在常规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育种方向的选择。E省一名科研人员在访谈时指出,原始资源材料越丰富,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也就越容易出科研成果,相应的科研前景也就越广阔。访谈中发现,单位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别也会影响到科研人员选择不同的育种方向。单位在某一育种方向上经济效益的差别也会影响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D省政策制定部门的被访谈对象认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与个人层次上科研人员的薪酬期望密切相关。
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稻育种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杂交粳稻的育种技术难度大于杂交籼稻和常规稻。科研人员在选择育种方向时,会考虑到技术难度对获得成果的影响,这也就间接影响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行为。
访谈中发现,不同育种方向育种资源的差异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不同的育种方向。A省水稻行业协会人员表示,籼粳稻品种的特性不同,粳稻柱头外露率较籼稻低,技术难度较大,对选择育种方向会有一定的影响。E省水稻育种人员认为,粳稻的资源中没有恢复基因,杂交粳稻中的恢复基因都是由籼稻导入,增加了杂交粳稻三系育种的难度。A省的一名水稻科研人员在访谈时认为: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稻根据不同的生态特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也是影响育种行为的因素。
不同水稻育种方向杂种优势的差异也影响着科研人员选择不同育种方向。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黑龙江杂交粳稻三系配套成功,也有很好的组合,由于粳稻恢复性多由籼稻转育,有籼稻血缘的恢复性品种不耐冷,前期优势很强,但到后期,尤其灌浆期,穗数虽然很大,但空瘪率高,所以产量很低。不育系稳定性的差异也影响着科研人员选择不同的育种方向。如在黑龙江制种是个很大的难题,黑龙江现有的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恢复系耐冷性较差,制种产量低,制种难度大。
根据深度访谈数据资料,对水稻科研人员育种方向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见图1)。
本文针对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时的微观影响因素,从促进水稻各育种方向均衡发展的角度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科研人员育种方向选择主要受科研人员兴趣、期望、重视程度及主观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科研单位应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兴趣,尽量安排和科研人员兴趣一致的育种方向,促进科研人员发挥最大潜能,促进本单位各育种方向均衡发展。
第二,在单位层面的微观影响中,单位不同育种方向的研发环境、研发实力、领导重视程度、科研方向设置、单位的经济效益都会影响科研人员育种方向的选择,而且这些因素都是在单位层面上可操作的变量。因此,建议科研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攻关的水稻育种方向,并通过调整上述变量来促进薄弱育种方向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多,从而促进该育种方向的发展。
第三,由于杂交水稻科研环节多,标准流程不规范,导致杂交水稻科研资源浪费、效率不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科研专家,结合国际上通用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包括杂交水稻品种创新、制种管理、栽培管理的杂交水稻科研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将质量管理应用到科研的每个环节,对提高杂交水稻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选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和提高杂交水稻科研成果质量提供保证。
[1]邓华凤,何强,舒服等.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杂交水稻,2006,21(1):1-6.
[2]张展,辛业芸.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J].世界农业,2006,(7):25-28.
[3]邓华凤,华泽田,杨飞.中国杂交粳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陈安.选择科研方向有四个层次[EB/OL].[2003-07-09].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58
[5]李颖超.普通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方向的选择[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5,(4):76-80.
[6]徐亚男.吉林省高级制药研发人才职业选择行为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2.
[7]理想.当心兴趣误导职业方向[J].现代交际,2006,(2):70-71.
[8]袁乾初.论企业科研课题的选择[J].企业技术开发,1998,(4):18-19.
[9]曹建民,胡瑞法,黄季焜.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28-35.
(责任编辑 迟凤玲)
The Micro Factors of Research Direction Selection of Researchers
Yang Fei1,2,Dong Li2
(1.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2.Tianjin Tianlong See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Tianjin 300457,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micro-factors of rice scientists to select the breeding direction,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ystematically interview data through personal interviews.The results showed that:unit-level factors include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R&D environment,R&D strength,leader’s attention and income;individual-level factors include the interest,degree of attention,expectations,subjective norms,education,professional foundation and growth area;factors of ric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level of breeding resources,ecological rice,heterosis and sterile stability.
researchers;rice research;breeding direction;factors
F323.3
A
国家863计划(2010AA101302)的资助。
2008-05-21
杨飞(1969-),男,河南周口人,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