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静,韩 璐,范垂姝,刘 飞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吉林市132021)
U-mALB、U-IgG 、α1-MG、β2-MG 此四种蛋白的变化能反映肾小球、肾小管早期损伤情况及损伤部位的尿液蛋白,因此我院对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进行此四种蛋白的联合检测,为临床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损害部位定位、损害程度及治疗监控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与依据。
1.1 临床资料 已确诊的患有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73例:男39例,女 34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3.38±8.25)符合WHO有关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 33例:男19例,女 1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31±7.71岁),经体检健康,无糖尿病家族史。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性别组成相近。
1.2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1)均为临床确诊糖尿病肾病(DN)患者,并排除糖尿病(DM)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心衰、肾小球肾炎等,根据24 h测定的白蛋白含量,高于30 mg/24 h定为DN。其中尿mALB患者30-300 mg/24 h 56例,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大于300 mg/24 h 17例。(2)结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查进一步确定微血管病变:经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改变,由指定的眼科医师负责检查。
1.3 仪器与方法 均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为收集24 h混合尿液,取适量检测。检测试剂采用芬兰Orion测定试剂盒,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2.1 73例糖尿病患者及33例健康人尿U-mALB U-IgG α1-MGβ2-MG检测 结果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尿U-mALB U-IgGα1-MGβ-MG检测结果(±s)
表1 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尿U-mALB U-IgGα1-MGβ-MG检测结果(±s)
组别 例数 U-mALB(mg/L) 尿IgG(mg/L) α1-MG(mg/L) β-MG(mg/L)糖尿病组 73 50.45±15.9 18.23±14.10 16.28±4.36 0.65±0.41对照组 33 8.36±2.51 4.06±3.18 3.92±1.24 0.17±0.12 P值 <0.01 <0.01 <0.01 <0.01
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的高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并导致肾损伤。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糖尿病肾病人很好预报指标。伴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极高[1]。因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于早期肾损害,特加是肾小球损害的诊断与监控有重要意义。
尿免疫球蛋白G(U-Ig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量为160 kD,趋向电中性,肾小球滤过膜孔径的筛网选择性屏障对IgG起阻留作用,正常情况下很难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和孔径变大时,IgG滤出增多,尿中IgG含量升高。尿蛋白定性阴性的DM患者尿液IgG即增高,说明IgG是肾小球滤过膜筛网选择性屏障损伤的标志,也是估计肾小球受损程度的蛋白。
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β-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其分子量尿α1-MG分子量为30 KD,β2-MG分子量为11.8 KD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99%从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正常情况下尿中此二种蛋白含量极其微小,当肾近曲小管受损伤时,其重吸收α1-MG、β2-MG的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在尿中的排出量会明显增加。所以尿α1-MG、β2-MG是近曲小管的标志蛋白。
另外,因尿β2-MG易受尿pH值、尿路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在酸性尿特别是当尿液标本的pH值5.2以下时极易分解。除少数肝脏疾病外,α1-MG不受其它疾病尤其是尿路感染的影响,因此α1-MG比β2-MG更能较早地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4种尿液蛋白质中,U-mALB、U-IgG主要是肾小球损伤的标志性蛋白,而U-mALB是反映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标志性蛋白[2]。由于U-IgG的分子量远大于U-mALB,更难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所以一但U-IgG含量同时持续增高,则提示肾小球损伤程度加重。α1-MG、β2-MG两种蛋白都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因此α1-MG、β2-MG为肾近曲小管的标志蛋白[3]。其中由于β2-MG的相对不稳定性,所以α1-MG则更能准确的反映肾小管的损害程度,是反映肾小管损伤的首选蛋白。临床上用U-mALB/α1-MG的比值可用来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性肾损伤[4]。由于α1-MG、β2-MG的分子量相对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因此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处于正常蛋白尿时,肾小球功能尚没明显损害前,肾小管间质损害则相对肾小球损害则会更早些表现。因此可以说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肾小球与肾小管皆可发生损伤,但近端肾小管损伤则更能早些被检测出来。
总之对四种尿液蛋白质的联合检测,可用来帮助临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极早进行确诊并明确肾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及治疗效果的监控。
[1]Mogensan CE.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etor of 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y[J].Kidney Int,1987;31:673.
[2]陈林俊,戴彩华,周 芬.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03):384.
[3]姚 建.肾小管标记蛋白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2(1):13.
[4]Bangstad HJ,Osterby R,DahbJorgensen K.et al.Early glomerulopathy is present in young,type I(insulindependent)diabetic paternts[J].Diabetologia,1993,36(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