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造性的拓展与实践

2011-09-28 08:59陈洪金
湖南文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散文作家爱情

■陈洪金

文学创造性的拓展与实践

■陈洪金

闫文盛是山西70年代作家群中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创作者,我关注他的作品已经有六七年了,其间,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创作的原因,我们都是散文、小说、诗歌等几种文体都涉及到的创作者,为文写作,总不是固定在一种文体上,而这种创作经验,给了我们几个面孔,呈现在受众面前。而山西与云南在地理位置上,似乎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文环境,因而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也许就造成了一种窥视与猎奇意义上的吸引,导致了我们彼此的关注。这种关注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后,对一个正在崛起的作家进行理性的审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在文学创作中,天才作家是微乎其微的,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作家都是在后天的努力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然而,作家的艺术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实现觉悟性的飞跃,从而进入独创性的个性化创作。否则,一个没有自我觉悟的作家,一生的作品成百上千,却只是跟在名家后面,一辈子跟风模仿。从闫文盛当前的创作来看,他已经达到了自我觉悟的临界状态,并且已经形成了个性化创作的构建期。他的长篇小说《当年只有我和你》《花间词话》《恋爱的黄昏》,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可以用“青春文学”这一当下很时髦的词来进行初步的界定,但是,与众多所谓“青春文学”相比,闫文盛却在他的这些长篇小说里注入了自己的文学价值理念。同样是呈现世纪之交年轻的爱情生活状态的小说,在《当年只有你和我》里,闫文盛代用了大量的心理描述,从意识、心理、思虑的角度,从内心意识呈现的角度,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普鲁斯特、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大师的作品里曾经得心应手地运用过的成功手法,展现了繁杂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代人的生活境遇与焦虑。而在《恋爱的黄昏》里,他从小说结构的角度着手,设置了众多叙述场景的大幅度变换,使得小说的展开与铺陈出现在庞大的空间,导致场景链接实现了多种可能,同时也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想象的余地。相比之下,《花间词话》又注重对事件、场景、内心活动的细部描写,做到了精雕细刻,从而使得他所刻画的人物和情节交融在一起,达到了人物形象饱满生动,情节严谨细密。从总体上看,这三部小说是相同的题材,都在表达都市生活里的男女爱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各自截然不同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彼此之间不重复,充分发挥了闫文盛在创作中合理运用具体题材的能力。

而最近写下的短篇小说《月光曲》在闫文盛的创作中可以算做一个另类。这个万把字的短篇把一个乡村孩子到城里去读书的自卑、敏感、脆弱,从心理的角度进行解析,它以城里人的目光、语言、态度作为参照,刻画出了两种生活状态的排斥与矛盾。这是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明显的社会现象,闫文盛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做了很有现实价值意义的展示。与《月光曲》相对照,《粉红夜》却是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记录了一个年轻的城市生存者尘粒似的在北方城市里的游荡,从而营造出一种悬空感,游走与徘徊之间,特定的个人感受让城市生活的各种滋味时隐时现。另一篇小说《深渊》是我比较喜欢的。这篇小说里,文字的质感、情绪的营造、结构的搭建精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闫文盛作为一个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的综合素养。

长篇小说往往是一个作家创作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在这里,要着重谈谈他的长篇小说《恋爱的黄昏》。闫文盛的这部长篇,我在《台湾新闻报》的副刊上断断续续地看到过连载。那时候,小说大块大块地以繁体字的样式,在海峡对岸刊登。不太熟悉的字体,却使我静下心来,耐心地读了几个章节,感觉很不错。《恋爱的黄昏》以黄昏来命名,写的却是两个青年男女的初恋轨迹。在青春期的萌动里,蠢蠢欲动之后的沉淀,使得爱情出现了枝枝蔓蔓的发展。当然并不是说这部小说写得不好,相反,我特别欣赏这部花费了闫文盛很大精神来精心制作的长篇小说。它情感历程的展示与挖掘上的枝枝蔓蔓,正好很准确地抓住了热恋中的人们在情感上的飘浮不定。青春期的敏感、冲动、善变,使得人的情感呈现出了一种不稳定性。而在现代都市,几乎所有的生活事件都向着快餐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情形,对爱情的拥有与选择,往往导致两个极端,一是随之快餐化,一是寻找真正爱情生活的代价空前高昂。这必将形成都市情感生活,尤其是年轻的爱情选择的更加不稳定。在小说《恋爱的黄昏》里,事件双方都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也迫切地希望能够把爱情紧紧地攥在手里,捂出汗来,但是,过分的强烈,往往导致伤害。小说里弥漫着的就是这样的痕迹。对照这部小说,只要是细心的人,就不难发现它的独到之处。在这里,闫文盛给我们所展示的,是对青春恋爱群体特别深刻的内心世界的解剖。爱情生活不是暴饮暴食,也不是空中楼阁,主人公对爱情的冲动与渴求,必须要面临现世的各种困扰。因此,在小说里,两个恋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彼此的强烈吸引,同时也存在着两个家庭对他们的解构与稀释。这就使得爱情出现了一种社会特质,二人世界关非真正只由两个人来决定。分道扬镳的结局,在现在的文学表达方式来看,显得有些俗套,但是,闫文盛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自然地靠近俗套却不落入俗套,在这部小说里,爱情接触与家庭生活在文字构建上彼此分离,却时时使两种生活水乳交融,并且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家庭(亲人)对爱情的冲击与侵蚀,内心的执着因为环境的肢解而被颠覆的过程,这个过程,作者创作的时候是不动声色的,在读者的心里,却是惊心动魄的。

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对一部小说的创作,还是对一部小说的阅读,作者和读者双方,往往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字本身对小说表达与叙述的强大功能。但在这部小说里,至少在创作过程中,文字并不是被忽视了,而是被闫文盛当成了一种利器,得心应手地运用起来。整部小说的文字,干净、鲜活、准确,一步到位,从而使小说所要表达的意图,尽其所能地通过语言本身得到了阐释,这是创作者优劣的区别所在。闫文盛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年轻作家,十年来他潜心创作,同时在小说、散文、诗歌三方面频频出手,展现给文坛一系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尤其是他近年来在诗歌和散文方面的创作成绩,使他积累了很扎实的经验,这对他的小说创作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恋爱的黄昏》中,在多处地方,我们能够看到他的诗歌特有的准确、精到的表达,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散文创作独具匠心的结构搭配与处理,这使得这部小说具备了种种优秀品质,能够在内容和文本上都可以让人为之动容。闫文盛对文字的把握,有一种独特的敏感,这使他能够在叙述与阐释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语言形式在思想表达、结构布局、价值理念等要素之间的切合点,绕开了敷述,直指每一个篇章的意旨所在,并且,他还利用他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超凡能力,给特定的文本赋予不同的词句质感,一般的诸者读来是一种享受,而在同行看来,却又能够给人以创作经验上的启发。一个作家,往往是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不可复制性,从而达到了自己的成功,闫文盛的作品能够同时满足阅读者和创作者的双重需求,这对一个年仅三十岁的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闫文盛的成名,主要是基于他创作的大量的散文作品,就目前来看,他留给世人的印象,主要还是一个具有敏锐的创造力的散文作家。最近几年来,他在散文不断出现在《散文》《山花》《天涯》《青年文学》《美文》《中华散文》《黄河》《红豆》《西湖》《雨花》《青春》以及《台湾新闻报》《南方都市报》《今晚报》《新闻午报》等国内重要报刊上,并且还有作品入选《新世纪优秀散文选》《布老虎散文》《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2004-2007)《2006中国散文年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年散文》《2008中国散文年选》《2009中国散文年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散文》《新散文百人百篇》等重要选本,尤其是2010年,他的散文集《失踪者的旅行》被成功选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从而奠定了他在目前国内70年代出生散文作家中的地位。闫文盛的散文作品,大多写于他远离故土之后在各地漂泊的时间里。主要作品有散文系列《你往哪里去》《失踪者的旅行》《光线》《一个人散步》等。因为对他的关注已经很久了,我在网上断断续续地看过他将近半数的散文作品。在他的散文里,有很大一部分篇幅,他采用了内心诉说的方式,把阅读者想象成了一个具体有人,坐在他的面前,听他叙述往事、思考、渴望和焦虑。同时又有相当多一部分作品,则是把社会、乡村、土地等作为考察对象,进行私人化的描述、观照与思考,这使得他的散文出现了向外和向内两个方向的延伸,从而构成了他的散文世界。

在他的长卷散文《你往哪里去》里,大量的自言自语式的诉说,用剖析式方法,分解了一个人在生活、写作时的种种想法,使得这部长卷散文几乎可以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具体祥实的心理学案例,从而使阅读者可以掌握一个个心理活动,如果把它当成一个作家的日记,那它又是心灵切片,让阅读者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真实的心跳。同时,这部长卷散文还记载了身边的城市寻常生活景象、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人们对待生活的价值判断,它们通过大量的回忆、呓语、推断、想象等展现出来,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新奇感。

另一部长卷散文《光线》,表现的是一种乡村纪事,扑面而来的乡村生活,吸引了阅读者的注意力,《人在何方》《宁静的加速度》《南方之梦》《无边际的旅行》等篇什,通过故乡与异乡的比照,在现实与追忆的错位与拼接中,突出了一个离乡人对乡村的切肤感受。在这里,闫文盛的诗歌创作经验,使得他的散文里的文字充满了质感,表达干净、扎实、厚重,直指内心所思,做到了神情并茂。《个人史》《五种睡眠》《留言簿》《断片》《记忆》《夜行车》等篇什,则体现了闫文盛在散文创作中极为尖锐的创作品性,他在散文的文本、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融合了诗歌和纪实的要素,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实践,这种身体力行的创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开拓作家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作家的创作体验,增强了作家的创造能力。

《绵山访贤》是闫文盛写于2005年的一个长篇散文,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创作中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在这里,闫文盛把一个地域作为创作对象,把地面上的历史、风土、人物、景观,通过古籍、传说、神话、旧闻等,融入了自己的再认识,形成了个人化的叙述文本。目前有着大量的类似的散文,因为经济开发和地方政府运作,大量的解说性质的文本,对地方风物进行了汗牛充栋式的解说,在电视、报纸、画册等媒介上以公文体、八股体的形式出现,面对这样的创作干扰,没有创造性的作家,不小心就会走入被同化、被淹没的危险。而闫文盛的《绵山访贤》则是对一个地方风物的再创造,而不是单纯的抄古籍,引典故,搜古诗,他用自己的艺术理念,对绵山、介子推、介休城进行了私人化的审视与谋划,然后再从谋篇布局、语言特色、素材取舍等方面,进行了吸收、消化和升华,从而创作出了情感丰富,风采飞扬的“闫文盛”式的文人版本。这,无论是对于一个地方,还是闫文盛本人,都是一个提升。

在小说和散文之外,闫文盛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诗歌创作的经验,给闫文盛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一种提炼。相对来说,他的诗写得有些杂,既有体现日常生活感觉的《病情》《匀速前进》《空屋子》《日常生活》《秘密》《五月末》,又有记录爱情体验的《仿佛》《曲线》《羞涩》,还有审视人文精神的《太原》《心灵史》等,这些诗歌,大多洁净、舒展、朴素,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潮》《扬子江》等国内知名诗歌刊物上发表过,同时也证明了闫文盛在诗歌创作上的实力。

当然,就闫文盛目前的创作来看,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还需要克服自己在创作中的自我重复、题材范围狭窄、部分篇什语言冗长、节奏过慢等弱点,相信他在以后的创作中会加以注意,扬长避短,成为具有独创性的优秀作家。

猜你喜欢
散文作家爱情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不谈爱情很幸福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