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的比较研究

2011-09-25 12:19
重庆与世界 2011年5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理论生态

刘 翔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的比较研究

刘 翔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追求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生态理论明显滞后。学习西方先进生态农业理论,科学实践生态农业,实现中国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跨越式发展

面对西方发达的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理论弊端日渐凸显。比较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学习西方理论和实践经验,扬长避短,科学发展,才是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

对于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的比较,需要在其各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础上,对其发展背景、发展理念和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生态农业理论

1.中国生态农业背景及发展

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源远流长。稻田养鱼、桑基池塘,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兴盛不衰。

生态农业概念在我国的正式提出和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在银川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农业”,这是“生态农业”一词在我国的首次使用。直到1997年,才正式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容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中。

我国开展生态农业研究和试点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试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从小范围实验发展到大面积实施,从科学家实验研究发展到国家政府行为,现全国各地区的生态户、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已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全国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已经达到2000多个,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农业建设节约了能源,保护了植被,改善了环境,同时还推动了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先后授予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山一村、江苏省泰县河横村等地生态农业试点单环境保护“全球500佳”荣誉称号。

2.中国生态农业理念

我国农业部等部委在《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原则,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对我国生态农业理论的一个概括,也是对我国学术界创立的生态农业理论主流观点的一个总结。

我国生态农业强调追求高的农业生产力,追求现代化农业,主张合理的人工投入,强调产出和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①冯海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 531我国生态农业理论认为:生态农业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农业,而是一个半封闭的、开放的,需要外界合理投入的整体。生态农业理论主张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和农业,合理地人工投入,强调农业产出。当然,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是相适应的,所以追求高农业生产力和高产出便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二)西方生态农业理论

1.西方生态农业背景及其发展

西方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得到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第三阶段,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

2.西方生态农业理念

西方将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颜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西方生态农业强调低投入,主张禁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强调尽量减少各种人工投入,强调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自我维持,认为生态农业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循环,不再将农业的增产作为主要目标。西方这种理念的产生与其现代农业的高投入及化学性投入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相关,更主要的是倡导宁可牺牲农业生产力也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想在起作用。

二、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的比较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西方生态农业理论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

(一)中西生态农业理论的共同点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生态理念上来讲,(1)农业投入。双方都认同生态农业系统需要外界的投入。(2)系统循环。中西方生态农业理论都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内部循环过程。(3)依靠科技。控制生态农业的自身污染和农业的外源污染问题,消除话费的过量使用、饲料药物超标、农药残留及其有毒有害问题,处理外来生物的入侵问题,实行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投入替代问题,以及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问题,加强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等,都需要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来解决。(4)产品品牌。双方都认为生态农业应该在发挥出其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功能的同时,立足于自身地域条件,创制出具有特色优势的地域品牌,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发挥其品牌效应,使生产者、消费者都能够从生态农业的综合功能中获益。(5)生态文化。也就是生态农业的文化功能,它是指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大脑思考、消遣娱乐,以及美学欣赏方式,从而使得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非物质效用和收益。

从所面临的问题上来看:(1)投入产出失衡。在生态农业过程中,尤其是在西方生态农业理论中,生态农业产出的低效率一直存在。(2)生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3)生态文化意识不强。(4)法规政策缺失。双方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都缺少政府的主导以及其政策法规的支持。

(二)中西生态农业理论的不同点

同样,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相同的生产力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生态农业是对西方生态农业的扬弃,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从生态农业理念上来看(表1):(1)系统循环。中国生态农业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半封闭的循环系统,在其循环过程中,需要外界适量合理的投入,从而达到一种平衡;而西方却认为,生态农业系统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系统。主张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人工投入,强调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自我维持,外界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生态农业的内部循环。(2)农业投入。中国生态农业理论认为,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合理地投入人力物力,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补充生物的自循环,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系统的合理运行。(3)生产目标。在中国,高的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增产仍然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在西方,农业增产已经不是生态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了,他们所追求的是生态农业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4)生态环境。西方生态农业理论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了生态农业生产的首位,而在中国,却是在追求农业增产的基础之上,兼顾生态环境。

表1 中西方生态农业理念比较

(三)中西生态农业理论的解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将农业增产作为生态农业的主要目标,并且可操作性差。当然这与中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是分不开的,历史原因、自然原因和现实原因致使中国必须走增加投入,推动农业增产这条路。现阶段,西方正处于后农业现代化时期,农业增产作为农业生产的目标已经成为过去,再加上西方饮食结构的影响和人少地多的国情,直接导致西方对于农业增产的忽视和对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以及高质量农产品的重视。

源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仍处在以部分牺牲农业环境去追求农业增产的前农业现代化时期,而西方此时已经达到了后农业现代化时期。突破前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再去追求后农业现代化,还是从前农业现代化基础上,兼顾农业现代化建设,借鉴西方生态农业经验,直接追求后农业现代化,实现生态农业理论的跨越式科学发展,这个命题摆在中国面前,需要中国作出回答。显而易见,以基础农业保证我国粮食需求,探索后现代化式生态农业,反过来再以生态农业的发展来带动我国农业模式的转型,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无疑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图1)。

三、西方对我国生态农业理论的启示

西方生态农业理论的发展历程启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深化生态农业的产出定位,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教育。一方面,生态农业的最终产出无非是两类,一类是物质产品,另一类是生态环境服务。①冯海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 539高质量农产品的产出是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同时部分的实现低化肥低农药的生产是中国生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服务方面,要处理好生态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形成有地域特色的、蕴含特定美学的、有文化价值的生态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农民和涉农人员普遍环保意识淡薄、对生态农业认识不足.这是限制生态农业发展的首要障碍。政府应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加大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对于生态农业建设的广泛参与,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2.强化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技术方面。创建和完善中国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必须建立在规范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三大体系基础之上。②颜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高效发展。(2)政策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做法,成立专门基金,采用财政补贴政策,还可以运用产业倾斜政策,加强对环境产业的倾斜力度,对经营生态农业的企业减征或免征增值税。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关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3.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创建生态农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一方面,严格控制对农业资源的非农占用,还要改变过去简单粗放的农业生产方法,综合高效地使用农业资源,防止农业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各地区应该对自身生态农业系统的功能进行流程再造、功能组合和资源合理配置,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强化生态设计和生态产业设计,把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与技术调控手段相结合,把原生型生态与工艺型、艺术型生态紧密结合,形成多层级的食物链、产业链,建立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立体生态系统,并创制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发挥品牌效应,增加生态农业参与者的收益。

4.培育新型生态文化,丰富人类文化生活。生态文化指的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文化功能。它是指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大脑思考、消遣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方式,而使让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非物质效用和收益。③冯海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 541文化是一种向心力,生态文化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同时,还可以指引和保障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汲取外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应该注意到先进生态文化的培养,用先进的生态文化来指引和保障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于借鉴西方生态农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条件,科学统筹农业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化与生态农业生产的关系,生态农业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张佑法)

F062.2

A

1007-7111(2011)03-0036-03

2011-02-02

刘翔(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理论生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坚持理论创新
“生态养生”娱晚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