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告别语”温暖学子的心

2011-09-24 05:51孙曙峦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离校横幅母校

孙曙峦

6月24日《贵州都市报》报道: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时期,看着学生们静悄悄地走出宿舍楼,宿管员们也在揪心。这几天,贵州民族学院的一名女宿管员打出一条横幅:“大四的童鞋们,师弟师妹们喊你们回寝室睡觉”,不仅幽默了一把,更是感动了不少即将离校的毕业生。

可以想象,当那些整日为了前途而到处奔波的大四学子,一抬头看到这样一条充满了脉脉温情的横幅,心里该有多么温暖、多么感动。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校园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将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永恒的回忆,甚至可以说,校园里的最后一幕,将会决定母校在毕业生心中的形象。而当学子们带着充满温情的“告别语”离别时,母校留给他们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笔者认为,这样一条充满人情味的横幅,不只温暖了毕业生的心灵,同样也彰显了时代的进步。以往,学校贴出的通知都写着“7月1号前,大四毕业生必须离校”。不用说,如此冷冰冰的通知,简直就犹如一盆冷水,将毕业生心中对母校的眷念与深情浇得一干二净,让他们最终带着对母校的反感失望而去。以如此冷漠的方式送别自己的学子,一所学校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毕业生们将来回报母校呢?好在社会一直在进步,那种冷冰冰的通知已淡出校园,取而代之,是充满关爱、充满温情的“告别语”。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大学的“告别语”中,除了温情,还有真诚的反省与歉意。7月2日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杨玉良为一女生拍毕业照时帽子掉在地上,低头去捡时不巧错过了合影瞬间而向学生们道歉,他说:“如果这张照片里没有出现院长或书记的脸,他们(老师)是否也会对此漠不关心呢?”如此直率坦诚的话语赢得了毕业生们的阵阵掌声。相信在场的每一个毕业生,都会将校长的“告别语”牢记在心里,也会将母校牢记在心里。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有活力、最有激情的时光,当毕业生离校而去时,母校将以“告别语”的形象定格在毕业生的心中。笔者相信,那些充满温情充满真诚的“告别语”,将会温暖每一个毕业生的心灵;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也会把这种温暖传递给社会,传递给予他们接触的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离校横幅母校
阅读理解专练(二)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告别母校
致母校的一封信
户外体育创意游戏:横幅变变变
母校情结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韩国竞选横幅要废物利用
“弹性离校”应成义务教育“标配”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