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我国仅1%,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笔者建议将创业教育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教材课程中都加入创业教育内容,使创业教育真正为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议如下:
1.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大学教程增加创业文化内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政府在强化企业和社会接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和扩大就业渠道的同时,应强化大学生毕业前实习与培训,力促普通教育职业化和健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就业机制。
2.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最后一哩学程”经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满意率、专业对口率、稳定率。要为大学生配备职业教练提供一对一的全职培训和就业计划、创业规划等。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帮助大学生创业。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导师制、技师研修制度。
3.打造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性循环人才培养链。在良性人才培养链中,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创意大赛、发明创造和申报专利等形式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完善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评价、实习、聘用、奖励、激励,加强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意创业能力培养,把实习当成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
4.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推行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开发在岗教师的导师培训课程,建立成长导师网络平台。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提升我国“教育—产业—就业—创业”新课程设计能力、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骆沙鸣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