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

2011-09-24 05:51王旭启柳国勇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工学学院

王旭启 柳国勇

西京学院

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主考院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与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教育。学校位于第三国际化大都市古城西安南郊大学城内,占地1391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现设有基础部、工程技术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科学系、人文科学系、艺术学院、汽车学院、文理学院等9个系(部、院)和工程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艺术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及各专业教研室等28个教科研机构,拥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

多年来,西京学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发挥机制优势,与时俱进,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发展工科,经、管、法、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子,积极开创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实施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努力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院计算机专业同国内很多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一样,招生逐年下降,但是行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却很多。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学院在经过一番细致的市场调研后发现,传统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竞争还不如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因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学院紧紧抓住实践教学这一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引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思想 提高学习主动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要面向市场和企业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是以岗位需求,基于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改变以前按照章节顺序授课的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实际工作环境嵌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

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让学生模拟完成,从工程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代码的编写到项目完成,都由学生进行。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IT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步骤、方法和具体技术,并能培养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索精神。

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任务或项目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

紧扣教学大纲,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大纲规定了各门课程的范围、结构、进度、深度及其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执行教学大纲,真正把握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任务或案例的设计。

任务的难易要适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任务或项目难易度的设计应注重基础。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散难点,设置由易到难的坡度。也就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的智能条件,设计任务或项目的难易度。学生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任务设计要有弹性,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而使学生无事可做。

每一个任务完成之后,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每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项目选题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学生通过参加项目制作可以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锻炼综合能力,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出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民办本科高校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此,学院计算机专业注重深化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综合能力培养。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民办本科高校的部分教师多数是应届毕业研究生,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但缺少实际的项目经验,缺少企业背景,在课程讲授方面、实践教学方面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不能很好地去设计和规划教案,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大都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此,学院提出教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对部分操作设计类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加强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充实、改革教学内容,比如对开源代码的教学与应用,更新实习、课程设计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的实验和实践项目,并且实行“优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层次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培养。

学院意识到,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演练。为了保证学生实习期间不因实习时间短而中途终止在做项目,学院推出了采取“3+1”模式,即前3年对专业知识学习,第4年全部进入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原来用3个月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因受时间限制,学生的机会较少,课题难度不大,现改为1年,通过与企业结合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实践证明,该计划加强了实践性环节教学,实践性环节单独授课,保证实践教学切实可行,有力地促进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市场。

工学结合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目的。目前民办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大都停留在协议上,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工学结合的做法比较陈旧,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未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应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他们思维活跃,社交活动能力强,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与一些大型的企业结合起来,找准切入口,聚焦到一点,突破一个方面,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此,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出学科建设,是高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民办高校走职业化技能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与企业合作,才能把握市场上需求人才的定位。高校应在充分地市场调研后,了解企业现在以及今后几年急需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在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的项目设计。从前期的构想提出、协作沟通到后期的研发、测试,全流程要有企业资深一线工程师指导,避免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接触到项目设计核心区域,只能做一些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零活,与实践无益。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工学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西行学院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