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友兵 谭鲁飞 张颖辉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
阎友兵 谭鲁飞 张颖辉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两大产业部门应当从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等影响因素着手,遵循市场主导、互动性、优势主导、创新性、效益统一、纵横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链、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等对策来推动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联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1]。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力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并且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两大产业逐渐显现出联合发展的趋势。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有其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1、天然的耦合性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两者具有服务性行业的共同特性。
(1)媒介的依赖性
文化产业以满足消费者文化精神层次的需求为核心,体现了一种隐性的产业形态,因此必须借助于其他载体将文化内涵外在化、有形化,例如人们通过《云南印象》歌舞表演来展示云南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满足的同样是消费者精神层次的需求,让游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同样需要依托有形的旅游资源才得以实现,例如游客只有在迪斯尼乐园中才能切身感受到迪斯尼的“快乐”。
(2)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
无论是文化满足感还是观赏的愉悦感都始终贯穿于消费的过程之中,消费者从旅游或文化中获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就是一种服务性产品,这种特殊的无形产品是伴随着消费行为的进行而产生的。
(3)产业领域的综合性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是覆盖范围较广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和部门,其范围可覆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关领域;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产业发展部门或领域交叉重叠,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发展关系。
共同的产业特性为两大产业的融合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基础。文化缺失的旅游产品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活动有利于文化传播,提升文化产业空间,拓展消费市场,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文化与旅游之间可以说是“灵魂”与“载体”、“内涵”与“外显”的关系,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2、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
现代消费需求正在朝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服务性行业所面临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游客希望景点多一些文化底蕴,观众希望节目多一些观赏和娱乐因素。正是基于这种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从产业资源拉动为主向产业联动方向的转变[2]。
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业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他们拥有共同的需求基础,但因具体形式和侧重点不同,所提供的具体服务产品也有所差异,前者侧重于知识性文化性,后者侧重于娱乐性观赏性。然而正是差异的存在,使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合发展更为必要,互补优势更为突出。通过产业的联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吸引力,扩大了市场空间,从而在联合中实现共赢。
3、产业融合趋势的要求
20世纪至21世纪,随着技术沿着硬件-软件-互联网-文化 (内容产业)的方向发展,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信息-知识-内容或文化的链条转移。技术的进步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本质上属于创意产业,而科技创新对创意产生的作用日趋重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与科技的发展相联系。
目前世界上兴起的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复旅游、科技旅游、农业旅游等专项旅游代表着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其实就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表现[3]。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自身的日趋成熟,产业融合的范围正在扩展,逐渐从产业间的渗透和融合拓展到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4]。而当今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为内容的深刻革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正在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信息密集型产业转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为促进,联系紧密,在科技的推动下必定会走向产业融合的道路。
1、区位因素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指影响该事物的位置或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的因素。作为产业联动的首要影响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在区域的位置和相对于核心市场的空间位置,以及区内交通的可进入性和区外交通的便利性。这些基础条件为产业的联合提供可能和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区位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业联动的进程和前景。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影响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消费者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经济实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条件,是产业联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演变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会不断催生出新的需求和市场,产业的发展也会逐渐从资源拉动向产业联动方向转变。
3、社会因素
除了经济因素外,一些软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对于产业联动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社会因素的存在和作用是强有力的,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正常运营的法制环境,社会群体、交往和道德规范等因素为社区和居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条件,有利于提高产业联动发展的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弥补政府主导的单极开发模式的弊端。
我国很多地区不论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部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缺乏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单极的开发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行政区划壁垒,市场运作不足,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保护意识不足等。由于当地居民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意识较为落后,相关知识也较为贫乏,盲目追求短暂经济利益,不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导致产业发展丧失了文化的本土性和传承性。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缺失了文化依托的旅游产业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很大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4、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命令、产业规划、经济政策等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都是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双重作用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既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也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由于行政职能的划分,不同产业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难免会遭遇行政壁垒、各自为政、协作不足等问题,因此产业的联动发展更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合作,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5、人力因素
影响产业联动发展的人力因素主要包括已经具备从事产业发展的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的人力资源,和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的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内容。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本质上同属于创意型产业,人才是创意的主体,因此要重点挖掘和培养。不仅要重视现实人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相关人才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重点培养潜在的人才资源,鼓励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1、市场导向原则
目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该原则要求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变化规律,结合两大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客源市场需求两项指标确定联动发展的目标、方向以及对策,同时政府在产业联动的过程中给予政策、资金、信息等一系列支持与保障,做到共同促进两大产业的深层次联动发展。
2、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实施,需要把产业中的各种要素、各个层次看作是互动的联合体,协调和依靠各种力量做好联动发展。
首先要坚持两大产业产品的渗透与互动。在产品的生产环节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将文化的本质内涵充分的糅合在旅游产品中,将文化产品以旅游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做到两者的深度结合与转化;在产品的流通领域中,充分借助市场开拓的灵活性以及政府政策的保障性,实现两大产业产品在流通中的互动。其次要坚持政府与政府、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避免发生矛盾与冲突。各地旅游和文化部门通过举办论坛、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推进旅游企业与文化企业的互动与合作,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5]。
3、优势主导原则
优势主导原则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产业的联动发展,必须借助两大产业中地方特色浓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形成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和项目,并将其做大做强,进而引领其他相关性产品和项目的开发。在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初期主要做大具有明显发展优势的项目,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后期实施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打造优势品牌,走集团化道路,努力生成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极[6]。
4、创新性原则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是一个创新的战略。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执行者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战略实施的效果便会受到影响。加之市场环境、市场需求以及市场规律的不断变化,要求两大产业所在地的政府以及部门时刻谨记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灵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以及创新的观念来观察新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创新性对策;企业领导者须具备创新的头脑,在引领企业发展与做出重大决策的同时需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创新的思维来看待事物的发展。
5、效益统一原则
坚持效益统一原则是持久开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工作的基础条件。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但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甚至破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否则必然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对文化的扭曲,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在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偏离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方向。
6、纵横一体化原则
纵横一体化原则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的主线。产业的联动既包括横向上的结合,又包括纵向上的互动。横向上实现产业间的交叉与合作,根据相关性原理,将关系密切的产品和项目进行整合开发,拓宽产业联动的平台;其次要求产业在纵向上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力争实现产业链之间的时空耦合,并依据产业链的形成发展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可持续,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文化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是两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文化的可持续是灵魂。两大产业在联动发展的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之路。
按照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来讲,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区域资源要素的互动与均衡,有助于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也有利于产业间的统筹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参考国内外关于产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将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分为两大类型,区域内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与区域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1、区域内两大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均为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同一区域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构建是联动发展的关键,需要解决两大产业联动发展如何组织、运行和控制等根本性问题。组织环节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协作、消费者推动以及社区参与四个方面的辅助与协调,为产业联动提供保障与支撑;运行方面要在两大产业内部创造出具有复合型特征的产品、塑造形象品牌,打通各种宣传营销渠道以及实行多元化的企业运作,为产业联动提供内部的联结与互动;控制环节则主要体现在产业联动过程中制度的合理安排、政策的正确执行以及危机问题的处理方面。
图1 同一区域内的两大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2、区域间两大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不同区域间的两大产业联动发展需要依靠产业发达区域与其它较为落后区域的联合互动来实现。通过先进区域的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的注入为经济较为落后区域的产业提供资源帮助,平衡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基准。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区域间的两大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在产业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支持,联动发展的组织、运行、控制以及四大要素的协调上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政府A代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均较为发达的区域政府,政府B则为两大产业发展相对较弱的区域政府。两大产业发展较好地方政府需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行政、社会和人力要素四个方面加强区域互动与条件均衡,为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创造条件。
1、成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协调机构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相关利益主体。我国部分地区虽然成立了旅游与文化联动发展的协调机构,也制定和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总体缺乏统一的联动发展协调标准。因此,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在协调部门职能发挥、均衡利益关系上发挥作用,才能做到政府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良性互动,实现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
2、尽快编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规划
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需要依靠所在地区的众多部门共同参与合作来实现。首先各个地方两大产业各自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甚至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具有基础不平衡的劣势;其次由于各地政府部门间功能的重叠,观念、体制、机制等的差异,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分歧与矛盾。因此地方政府应尽快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编制适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切实可行的规划,并通过科学方式征求大部分参与制定者的认可,保证在产业联动发展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大纲进行,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杜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建设两大产业的发展基地和培育产业集群,并力求空间上的交叉叠加
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过程中将会扩大各自的产业规模,规模的扩大离不开产业发展基地的建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外部性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7]不仅可以提高两大产业各自的竞争力,同样可以强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动力。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进行重点打造,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保证以及充分的人才配置,培育和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并力求使旅游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集群在地域上吻合,打造具有地域优势的互动平台,促进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
4、打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链
所谓复合型产业链,即两大产业内部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各自形成的产业链在要素构成上相辅相成,在纵向与横向上链条相结合。各地应依托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吸引客源,拓展文化市场,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味,真正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拓宽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横向上加强文化产业内部 (文艺演出业、电影电视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等)合作,纵向上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链。
5、大力引进现代文化产品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要改进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积极引进现代文化产品开发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在一些景区内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除了采用影视拍摄、工艺美术品制作、图书出版等传统的开发方式之外,还要积极引进集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挑战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现代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将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力求使旅游产品与文化产品融为一体,文化传播功能与旅游休闲功能集于一身。因此,在产业开发过程中,重点要立足本土文化,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文化创造力,将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成为“文化+科技+旅游资源+创意”的新型创意产业,加快文化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也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6、实施品牌引领战略,走集团化和品牌化道路
品牌是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器,是引领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擎;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是发展产业的旗舰,可以不断推动产业的大发展。各地政府在产业联动过程中,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弘扬,对经济较为发达、文化品位较高的地区,应引导高品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项目适度超前发展;以旅游热点地区为重点,采取地方申报,政府部门认定的方式,对符合条件、有发展前景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旅游与文化联动发展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政府给予表彰,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6]。
7、培养专业型与创新型人才,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的创新发展能力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均属创意性产业,无论是两大产业单独发展或是两大产业联动发展都需要一大批创新能力和策划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因此,各地要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和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院系 (专业),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打破各种条件限制,吸引国外优秀的文化旅游名人和设计大师,为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编辑:惠斌;校对:朱恒)
[1]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12.
[2]石德望.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的认识[J].新西部,2007(20):25.
[3]罗 奕.产业融合理论及其经济效果[J].时代经贸,2007(61):37.
[4]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107.
[5]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09-9/2009-9@-27-11-3-34750.html,2009-09-27.
[6]袁朝阳.文化资源跨越式开发的原则——以旅游开发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08(2):63.
[7]康小明,向 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
Strategic Thinking over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YAN You-bing TAN Lu-fei ZHANG Ying-hui
(Tourism Management School,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With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consumer demand change,the industrial linkage development tendency is even more obvious.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obvious potential and superiority,such as the natural coupling,the common realistic demand foundation,and conformance to the industrial fusion development tendency.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industries should start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economy,society,administration,human resources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such as the market leadership,interactive,the superiority leadership,the innovation,the benefit unification,the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order to impel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contain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s,industry cluster cultivation,new industrial chain contruction,products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s,industrial branding imple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y as well a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linkage;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590
A
2095-1361(2011)02-0055-06
2011-03-03
阎友兵 (1965- ),男,湖南石门人,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经济与旅游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