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 兹事体大
衣食住行居然“兹事体大”?这样的命题要是在我那些哲学系老师和同学看来,简直有辱斯文。衣食住行者,以马斯洛看来,乃人类需要层次之最底层,十分的“形而下”。我们又怎么能受困于此,而不去追求更崇高的人生价值呢?
而当“‘民生’就是最大的‘国计’”,“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之首”成为2011年社会主旋律的时候,谁又能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不是大事呢?
其实刺激消费的话题已经是上世纪的老生常谈了,不同的只是今年它的排序前置了。从表面上看,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是中国内需无法启动的直接原因。一时间“消费救国论”十分火暴,“花钱就是爱国”,“买房就是爱国”等等言论不乏出自一些经济学家之口。
窃作腹诽,“消费救国论”是不靠谱的。道理有如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穿衣。GDP是为了民生,但民生绝不应该是为了GDP。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还真的没有为衣食住行问题所困惑过,当然,更无须累及国家操心。
这并不是说我富比大款,可以挥金如土。而是作为60后,我们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就已经将各种版本有关艰苦朴素的价值观根植于心了。古有“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今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教诲,在我还不明白这些说法究竟是经世致以用之道,还是意识形态之说时,就已经浸润其中并受其戒律了。
而当我和祖国一起走进新时代时,无奈已过花季锦时,虽不至于“破帽遮颜过闹市”,“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但毕竟不会为绫罗绸缎、路易威登、鲍参翅肚、燕窝虫草所痴迷,年少时的初觉已然成为举头三尺的无形“神明”,使我无从突围。当越来越多的广告插入或植入电视节目的时候,就算我再信任它们,也不至于认为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刷牙、洗头、沐浴、护肤、吃药、吃保健品、更换家用电器……我宁可选择不看电视。当各类商场借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促销活动搞得如此多娇,引无数美女同事们竞折腰的时候,我宁可选择深宅于城郊的家中。当然,我也有过非理性消费,其心态多为“治愈”性质,过后必然受到同事们的讥讽:“姐买的哪里是衣服啊,那是寂寞!”好在“姐”毕竟爱好广泛,购物“疗法”也不是“欧莱雅”,不值得“姐”拥有。
窃作枉论,经世致以用之道理当和意识形态之说相一致。当社会福利不健全,公共医疗不完善,教育资源不均等,城乡差别不缩小;乃至食品安全无保障,交通拥堵无整治,返乡车票无着落,减灾防灾无对策时,能让人放心地花钱吗?反观之当民众无论贫富都形成“何不食肉糜”的消费心态时,社会风气又会怎样?
窃作直谏,消费不是民生,民生也不是国计,“民为贵”诚然有矫枉过正的进步,但也不是现代文明。我们相信政府已给这个社会开出一帖良方,但变革社会毕竟不是一劳永逸之举。当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权势集团还占有国民收入的大部分时,任何刺激消费的手段都救不了国。俄国诗人恰达耶夫曾说:“热爱祖国,是壮丽的事业,热爱真理,是更壮丽的事业。”2011年,让我们也“首先用真理为祖国承担义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