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岭
在新的教育下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这一点在实验中体现的比较充分,教材中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在这种实验中结论已经明确。学生先知道了结果,这种情况极易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实验教学要进行重新设计,由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向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积极主动学习并得出结论,从而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自己。我自己对实验比较感兴趣,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比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后,应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思考。在实验取材方面让学生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可多提供一些材料;在实验条件方面让学生去探索,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在操作先后顺序上让学生去探索;在方法上的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新的结论,这正是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形象直观的记忆,形成永久的记忆,且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参与实验。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时刻处于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成为实验主人,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胆的放给学生,他们在整个实验制作过程中都会很投入。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操作实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发挥实验的魅力,在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外,同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其次,探究性实验注重学生预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于验证性实验而言不预习的话也能较容易完成,预习也没有很决定性的作用,实验结果也能从书本上抄写。在这种实验中没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探究性实验结果由于是独自探究,会有许多情况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探究性实验很突出的特点。如在“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学生预习时发现鉴定糖还原性用的材料是成熟梨,此时学生自问:(1)为什么要用梨?(2)除了梨外,其余材料能否代替?比如西红柿,苹果,桃。对于西红柿我们很容易想到它的颜色,别忘了这可是与颜色相关的实验,会联系干扰的情况。还要注意还原糖的鉴定能用斐林试剂,比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对于淀粉的验证会用到碘液,所以不同的糖的验证注意区别开来。还会特别区分一下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思考一下对于染色体的成分的验证有如何操作呢?
再次,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硬性束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应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心。
最后,重视实验过程,不要盲目寻求结果。对于探究性实验来说,它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在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盲目地得出结果。注意常用办法的运用,比如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一定要如实记录,强调记录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修改。特别是一些与预期效果不同的实验效果,更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如果实验所得到的结论与开始的假设不一致,教师就应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过程,查找错误环节,甚至可重复几次实验,直至找到正确的结论。特别提醒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要充分集中精力,发挥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观察的重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探究性生物学实验,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提供前提条件。我们应该加强对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和认识。
(责任编辑 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