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胡桂敏 曾采姣 罗春燕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病程在25年以上的患者,有50%患者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包括:
1.感觉神经病变。如疼痛、麻木、感觉过敏,我国住院病人感觉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6.7%。
2.运动神经病变。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手足下垂,局部肌肉可萎缩,发病率较低,我国为2.1%。
3.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发病率较高。
通常约有2/3的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还有的病人叙述“脚下没根”,“像在棉花上一样”,容易跌倒。
运动神经病变。与感觉神经相比,运动神经受累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病变,如全身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疼痛等,偶有单神经麻痹引起肢体瘫痪者,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消失。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非常多见,病人常诉说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大汗,四肢汗不多,吃饭或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半身出汗;腹胀、大便失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往往躺着时血压高,一站起来血压就下降,甚至头晕跌倒;排尿障碍,或有排尿困难,或小便滴漓不尽;阳痿不育也很常见。这些症状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当人们说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时,通常说的是腿部、足部、手臂和手上控制其行走、运动和感觉周围情况的神经受到损害。其实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也会受到损害。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指传输大脑发出的信息来控制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膀胱、肾脏、肠胃和生殖器官等等。当这些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时,意味着患者已患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与膀胱控制、胃肠道、性功能、心脏等有关的各种疾病。
相关链接
什么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随时间的推移,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易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自主神经是指调节内脏(包括血管)运动的神经,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之所以称为“自主”,是因为所支配的内脏、血管等活动不受个体主观意志的控制,完全是根据体内环境变化自主进行的。糖尿病患者中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病变发生所导致的症状虽然轻重不一,但涉及范围广泛,缺乏特异性,有许多患者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自主神经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部位的自主神经受损后的表现各不相同,除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受损引起上腹部胀满、嗳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外,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时会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称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易合并感染;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主要表现为“钟摆样”的固定心率,即心跳不像正常人那样随呼吸和运动发生快慢变化,运动时因为心率不像正常人那样加快,就会造成机体供血不足,出现严重的心慌、头晕、气短等症状;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受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病人常常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死亡;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受损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平卧、坐位或蹲位站立时血压会突然下降而从正常血压变为低血压状态,严重时甚至会摔倒或神志不清;支配皮肤汗腺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可出汗异常,有人即使是夏天天热时也不出汗,而有人无论环境温度高低却一直出汗;男性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引起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等等。
排便次数多少可以界定发生了便秘吗?排便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每周的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就可能发生了便秘。糖尿病性便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25%的糖尿病患者和50%以上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会有糖尿病性便秘。糖尿病性便秘有许多病因,其中自主神经病变是病因之一,当控制括约肌的神经受损后,使得直肠的括约肌功能不正常,进而影响便秘。
糖尿病性便秘的主要症状为不能有规律的排便。如果患者每周的排便次数少于三次,或者隔两天排一次,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糖尿病性便秘。不过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一个人的排便规律可能不一样,但是患者如果发现排便次数少而且发现大便干硬非得大力才能排出,就要考虑是否患有便秘了。有时患者还会有直肠不适感,而且感到大便没有排净。糖尿病性便秘可能和会与糖尿病性腹泻交替发作。
胃是一个大的空心肌肉器官。胃通过强有力、有规律的收缩把吃进去的食物磨碎,把大块的破碎成小颗粒。同时胃液通过化学方式进一步消化食物。一旦食物颗粒已经足够小了,它们便可通过幽门括约肌,较大的颗粒会被推到胃里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在两次进餐之前,胃没有实际的消化食物时,较大的未消化的颗粒就将被推送到小肠里。没有自主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液体可在10~30分钟内从胃里面排空,固体停留1~2.5小时。但是当患者患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后,可能会使控制胃部肌肉的神经受到损坏,进而妨碍或减慢这些肌肉的运动,使胃不能有效的粉碎食物,而且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大延长,让未消化的食物通过的机体器官也会受到干扰。
当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轻瘫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伴有体重减轻。恶心和呕吐的发作可能持续数日,但较少持续数月,也可能周期性地出现这种症状。另外,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鼓胀,饭后有饱胀不适感。最严重的是,还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经常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剂量与进食不相匹配,进食的饭不能按既定的时间方式处理。因此,当您出现胃部不适时也应排查是否已发生了糖尿病神经病变。
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常发生腹泻,一般在病程较长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当中比较常见。有些糖尿病性腹泻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这是因为控制食物移动过肠道的神经和控制从食物中吸收液体的神经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当控制肛门括约肌的神经受到损伤而且影响到排便意识的正常方式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等并发疾病。
糖尿病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水样排便。糖尿病性腹泻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而且往往没有征兆。腹泻可以持续数小时,也可能持续数周。可能有一段时间症状减轻不腹泻,甚至会有一段时间出现便秘,在腹泻期间排便次数和排便量都会增多。另外,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大便失禁,即不能控制排便。有过此经历的患者可能会发现有漏便并感觉不到有排便要求。糖尿病性腹泻有时常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日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饮食,少食辛辣、生冷食物,减少肠胃刺激。
人体通过皮肤来调节体温。出汗是当你太热时降低体温的一种方法。人体是通过神经系统自动出汗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出汗部位和出汗量,但是如果患者患有神经病变后,将会影响到皮肤和出汗功能。许多患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都不能够通过手和脚出汗,而面部和躯干却出汗过多。这可能是因为患者的体内需要排出大量多余的热量,但是当胳膊和腿的周围神经受到损害时,胳膊和腿部就不会出汗了。这时,面部和躯干部就会出许多汗,以补偿胳膊和腿部少出的汗。有些患者可能会注意到,当相应功能的神经受损后,手脚的皮肤比较干燥,而且易开裂并形成感染。因此,患者应注意手脚等干燥部位的保湿。
可能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某种类型的腹痛,但过几分钟就会好转,症状消失。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一样也会出现腹部疼痛等这类症状。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腹部疼痛时应多加注意,查找病因。另外,糖尿病易使患者发生胆囊疼痛,进而使患者产生腹部疼痛。这是因为神经病变会影响胆囊正常地发挥功能。胆囊储存着肝脏里的胆汁,并释放胆汁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胆囊可能就不能有效地收缩了,进而造成胆汁蓄积在胆囊里,形成一种污泥。最后,这种污泥就会形成结石。当胆囊试图挤出胆汁时,结石就会堵住出路,从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来得特别急,在上腹部引起波动样疼痛,饭后或午夜时疼痛往往加重。有时还会伴有恶心或者呕吐症状。不过患者还应注意的是,腹部疼痛除了可能是因神经病变引起的外,还可能是因肠道循环降低而引发的。这种循环降低是由于向腹部供血的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当患者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后,会影响到控制心律的神经,出现心律过快症状,无论患者是站着、坐着、锻炼时、休息时还是躺着,心律都有可能过快。这是因为心律不能适应人体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当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到患者心律时,患者往往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但可能会感觉到心脏在快速“跳动”。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可以检查一下锻炼之前和锻炼刚停下来时的脉搏以及锻炼停止后1小时时的脉搏。进行这项检查时,可以查一下手腕、颈部或其他适当部位的脉搏。记下15秒钟的心搏次数,然后再乘以4,这样就得出了每分钟的心搏次数。在锻炼期间和锻炼刚停止之后,心律应加快;但在休息1小时之后,心律应回到锻炼前的水平。如果心律总是快,不随着活动和紧张的不同程度而做相应的改变,则说明患者可能已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当患者患有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时,可能会引起无症状心脏病。处于心脏病发作高危人群的患者常常会有一些前兆,如心胶痛。但是,当患者的神经病变比较严重时,可能就接收不到心脏病发作即将来临的信号,并且会在未感到任何疼痛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心脏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就会感到胸部或手臂有压榨性疼痛。但是在患神经病变后可能就感觉不到这种疼痛,可能感觉到的症状是出汗、呼吸短促或疲劳。另外,不明原因的高血糖发作,或是血糖水平突然失去控制,也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当患者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后,会引起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即无意识低血糖。未发生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时,当患者的血糖水平降至太低时,人体便会释放出激素,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人体会发出信号,提醒患者血糖太低了。低血糖的这些体征是通过释放激素肾上腺素来触发的,这些体征包括心悸、心搏不齐、焦虑、发抖等低血糖症状。但是当发生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后,当患者出现无意识低血糖时,不能觉察到低血糖的症状了。当发现这些症状,如易怒、疲劳、意识模糊、健忘和失去知觉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另外,病程较长、而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生无意识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
直立性低血压的主要症状是感到虚弱、头晕、头昏、意识模糊、视力模糊,甚至发生惊厥和晕厥。当您突然起床或在长时间坐着突然站起来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有时在您疲倦且刚锻炼完之后,或者吃得过多或饮酒过多之后,这种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可能还会加重。这是因为当你突然站起来时,因重力的作用,血液容易蓄积在腿部。出现这种情况时,返回到心脏的血液较少,因而心脏泵出的血液也较少,于是血压会降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会通过给心脏发出信号让它加快加大心搏、收缩血管对此做出反应,因而血压会很快恢复正常。但是当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后,改变心律和血压的信号会被大大减弱,进而引起低血压。
膀胱是一种容器,用于贮存肾脏过滤血液之后产生的尿液,肾脏过滤血液,然后把血液和血细胞送回到循环中,废物被收集在尿液中,将其送到膀胱里,然后排出体外。膀胱可扩大,以便贮存更多的尿,直至产生排尿欲望。有三种不同的神经在控制着膀胱的工作。一种神经在膀胱满了以后把信息传给大脑,然后大脑传递该去厕所的信号;一种神经使膀胱收缩排出尿液;还有一种神经控制膀胱的括约肌。括约肌张开让尿液排出,并在排完尿之后关闭。这三种神经中的任何一种受到损害都可能引起与膀胱功能有关的问题和排尿有关的问题。如果尿液不能完全排空,长时间留在膀胱里,细菌便可生长,进而引发感染。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很高,遗憾的是,治疗,特别是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当困难,所以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具体方法包括:
1.控制好糖尿病,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血糖高低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与否关系极为密切。当然,糖尿病控制得好坏,有时并不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速度相平行,由于遗传特点的不同,控制比较好的患者的神经病变不一定比控制较差者轻。也就是说人和人没法儿比,但是对每个人患者来说,控制好糖尿病肯定有利于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2.使用剂量较大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甲基B12可能有所帮助,近年来有人主张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或神经节苷酯类药物改善神经磷脂代谢,减少山梨醇的产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问题,可能效果不错。
3.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血管活性物质。因为有人认为神经干上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在这一方面,中医中药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4.对症治疗。以尽量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症治疗包括缓解疼痛、减轻麻木、避免直立性低血压、调节好大小便、治疗好阳痿等,这些问题在药物治疗部分还要提及。近年来有的医院对神经痛病人进行神经减压术治疗,在胳臂及腿部做小切口,能取得良好的减轻手脚麻木疼痛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胃肠神经并发症比较常见,表现为食管和胃肠多出现蠕动减弱、排空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发生胃轻瘫,后者可使病人恶心、餐后上腹胀痛、呕吐,由于吸收障碍,病人的血糖常难以控制,低血糖和高血糖反复发作。不少病人诉说大便不正常,多为便秘,也有腹泻的,或是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弄得病人不知所措。糖尿病消化系统病变的治疗原则与其他慢性并发症一样,也包括糖尿病控制、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的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值得注意的是,消化系统病变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造成病人血糖波动或营养不良,常需补充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如果病人大便失常,有腹泻的可用可乐定、654-2等抗胆碱药,铋剂、鞣酸蛋白、易蒙停等收敛剂,或黄连素、中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有便秘则最好用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番泻叶等通便中药,或者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多喝开水、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等。峻泻药(比较厉害的泻药)可影响病人的内环境平衡,使以后大便更加干燥, 糖尿病病人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