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倩,郑 勇,廖 菁,李芳平,蔡 力,王海江,孟庆贵,赖 伟,冯益身,韩 亮,杨崟玺
(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市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610200;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4.成都市双流县卫生局,四川成都610200)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应该具备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也应有所提高。为探索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项目组在卫生部编写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以下简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地方有关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标准和管理办法,经过反复的讨论及多次专家咨询,为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提供建议。
1.1 研究对象 经济较发达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所辖的21家乡镇卫生院,包括3家中心型乡镇卫生院和18家一般型乡镇卫生院。
1.2 研究方法 项目组于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下述方法对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进行研究:①文献分析:项目组广泛收集国家及地方有关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标准和文献,为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筑标准提供依据;②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09年四川省双流县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状况进行普查;③定性访谈:访谈了四川省和成都市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双流县乡镇卫生院院长,收集对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筑标准的建议;④专家咨询:采用信函咨询和会议咨询的方式,对社会医学、卫生管理等领域的12位专家进行了咨询。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相关分析用Pearson积矩相关和Spearman相关。
1.4 标准建立流程 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状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建设标准也应随之做出调整,项目组提出了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的建立流程,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标准建立流程图
2.1 床位规模
2.1.1 床位总数 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到2005~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及相关指标的发展动态。由表1可见,各项指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这5年的动态数据,可得到各项指标4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其中,床位数合计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831,床位100张以上的卫生院数的平均发展速度是1.1999。2009年我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4.19%,同时,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达到933,424张,比2005年床位数增加37.6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我国共有乡镇卫生院40907家,床位达到100张及以上的有370家,占总数的0.90%;2009年我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8475家,其中床位达到100张及以上的有767家,占总数的 1.99%。
表1 2005~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及相关指标发展动态
2.1.2 每千人口床位数 表1中给出了我国2005~2009年每千人口床位数的发展动态,得到每千人口病床数4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1.0771。按照此发展速度,预测到2012年每千人口床位数为1.31张。由项目县数据得,每千人口床位数与新农合参合率相关系数为0.948[1]。国家和地方标准对每千人口床位数的要求各不相同(见表2),专家建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床位数略高于现有标准。项目县2009年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床位数已达到1.37张[1]。最终,项目组建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床位按1.4 ~2.0 张/千人设置。
2.2 建筑面积
2.2.1 每床建筑面积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规定床位规模在21~99张的乡镇卫生院按每床建筑面积50~55 m2/床核定[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2008年我国乡镇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分别为 79.9 m2、113.6、108.7 和 98.9 m2,均超出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规定。《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6版规定的每床建筑面积为60~68 m2/床,2008版的为80~90 m2/床。项目组专家咨询过程中,有专家建议每床建筑面积应适当增加到不少于70 m2/床。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自2009年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指标由每床建筑面积改为每床业务用房面积,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每床业务用房面积为62.83 m2/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每床业务用房面积是78.17 m2/床,略高于乡镇卫生院。项目组建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在60~100 m2/床,或采用每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在60~80 m2/床。
表2 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床位数设置依据
2.2.2 业务用房面积分配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按床位规模给出了乡镇卫生院各功能用房面积,但未给出各用房面积的比例。我们根据标准中给出的40床和80床规模的乡镇卫生院各用房面积,计算得到各用房面积比例,与项目县乡镇卫生院的各业务用房比例进行比较。除门诊用房和医技用房外,其他用房比例相差不大。项目县卫生院的平均门诊用房比例为25.04%,大于国家标准(80床卫生院为20.00%),平均医技用房比例为7.15%,小于国家标准(80床卫生院为16.59%)。在专家咨询过程中,12名专家都同意了项目组提出的业务用房比例分配,具体分配比例见图2。
2.3 绿地面积 项目组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标准并未对乡镇卫生院的绿地面积做明确的要求,仅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新建综合医院绿地面积比例要达到35%。地各方标准对乡镇卫生院绿地面积的要求多集中在30% ~35%,但也并不多见。调查发现,目前项目县已有23.8%的乡镇卫生院绿地面积达到占地面积的35%[1]。专家咨询过程中,大多数专家都同意绿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5%。最终项目组建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绿地面积比例达到总占地面积的35%~40%。
图2 各业务用房面积分配
表3 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绿地面积比例设置依据
2.4 建筑结构和建筑层数 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涉及的乡镇卫生院建筑结构有砖混和框架两种。调查显示,项目县乡镇卫生院建筑均采用这两种结构,12名专家都同意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筑结构采用这两种结构,因此建议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筑采用砖混或框架结构。国家标准及多数地方标准建议乡镇卫生院的主业务楼层数在1~3层。而调查项目县乡镇卫生院27栋主业务楼发现,已有1/3的主业务楼在3层以上,最高6层[1]。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完善服务需更多的建筑面积,为避免大量占用耕地,增加楼层数是增加建筑面积有效途径。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的层数,应根据占地规模、建筑规模、功能要求、结构型式、地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可在现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建议3~6层。
3.1 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置床位规模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逐年上升,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在增加。床位数的增长与新农合参合率密切相关,由项目县数据得二者相关系数为0.948。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新农合参合率不断增长的同时,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也在增长,2009年我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达到 933 424张,比2005年床位总数增加37.62%。床位数达到100张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比例由2005年的0.90%上升至2009年的1.99%。近几年随着新农合的迅速覆盖,床位数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随着新农合逐渐全面覆盖,其参合率的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国家及地方的新农合的收益水平还在不断升高,床位数增长速度并不会放缓。而且床位数增加的同时,病床使用率也有所增长,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床位规模应适当增加,尤其是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应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3.2 适当增减建筑面积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2008年我国乡镇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均超出了国家标准的规定。《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的每床建筑面积从1996版的60~68 m2/床,提高到2008版的80~90 m2/床,说明随着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面积在逐渐增加。同时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加大,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可能会增加。自2009年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指标由每床建筑面积改为每床业务用房面积,且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每床业务用房面积略高于乡镇卫生院。建议考虑采用每床业务用房面积指标要求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中地位相当,二者建筑面积应缩小差距。
3.3 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乡镇卫生院绿化是乡镇卫生院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搞好乡镇卫生院绿化可以改善院内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为职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地方标准对乡镇卫生院其绿地面积比例要求多为30% ~35%(见表3),但国家标准并未对乡镇卫生院的绿地面积作出明确规定。《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规定新建综合医院的绿地面积比例不应低于35%。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各方面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可以结合占地面积情况规划绿地面积,建议绿地面积比例35%~40%。
[1]刘雅倩,廖菁,郑勇,等.四川省双流县乡镇卫生院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6):104-1106.
[2]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