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生择校问题的理性分析
——从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看民族文化传承

2011-09-19 09:25张善鑫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合法少数民族中学

张善鑫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民族学生择校问题的理性分析
——从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看民族文化传承

张善鑫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民族中学学生的“合法流失”成了当前民族中学发展的重要难题,民族中学优秀学生的校际流动,给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该从提升民族中学的办学质量,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后劲、调整和放宽对少数民族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限制以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教育几个方面遏制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学生;“合法流失”;民族文化传承;对策建议

当前,学生的“合法流失”成为民族中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之所以称之为“合法流失”,是因为在这种流失的过程中,中学生的行为完全是自主选择的行为,是其合法教育权利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要探讨的民族“学生流失”不是指学生失学,而是特指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民族中学“流失”到普通中学的现象。“学生流失”的路径也仅仅指少数民族学生的校际流动。本文拟从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的表象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愿能抛砖引玉。

一、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1]当然,本概念中所涉及的社会成员理所当然地包括民族中学的学生,而且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指涉的文化传承正是从文化传承延续性上而言的,由某一民族学生流失而造成的本民族文化传承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众所周知,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主要内容。民族文化传承理所当然的是民族教育的“光荣使命”。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尤为艰巨,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学校教育的场域中,学生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在我们传统的理解中,如何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可能更多考虑的是为民族学生如何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文化课程以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流失”掉了,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学生“吸引”到民族中学来。这其中肯定不是学校课程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了。不可否认,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民族认同、学生鉴于升学和就业现状而对自己前途的考量等成为做出这种选择的直接原因。在缺少少数民族学生这个文化载体和中介的民族教育中,民族文化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实事求是的讲,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中断。

二、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的表现与成因

(一)学生“合法流失”的表现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的学生流失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一些“好学生”的择校,这种择校主要表现为一些民族中学的好学生不断流失到普通学校;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的“辍学”;三是各种社会资本助长的学生流失,这种学生流失主要是指学生借助各种资本促使其离开民族中学而到其他学校借读、就学,其中一大部分是从民族中学到其它普通学校学习。在当前民族中学表现最多的、也是流失量最大的便是民族中学“好学生”的择校。

1.“好学生”流失,民族中学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的一个最根本表现是学校的优秀学生直接流到普通学校,民族中学似乎成了普通学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在调查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民族中学领导和老师一种无奈的表达:“好学生在我们这呆不住,我们也没有办法留。”几乎可以讲,面对这样的问题,民族中学几乎束手无策。因为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是理性的,而且他们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没有人敢拿学生的前途当“儿戏”。

一民族中学某学期开学报到,就有12名①学生从民族中学转学到其它普通学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生都是班上学习成绩排在前列的学生,这无疑给本来教育质量不高的民族中学的办学和发展雪上加霜。优秀学生的大量流失,使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民族中学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民族中学的调查中,好多被调查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表示,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民族中学将有可能演变为普通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基地”而使其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大大削弱。同时,这些学生的“流失”,给民族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潜在的困难。

2.学生流失致民族文化传承遭遇尴尬

民族中学个别学生的流失看似一种普通的教育问题和现象,但其本质上折射出了民族教育中的一些深层次现象和问题。笔者在几所民族中学的调查中,民族中学负责人不约而同、而且不止一次的表达过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和今后民族中学发展的危机感。“一方面,民族中学优秀学生流失没有办法杜绝;另一方面,民族中学在招生的过程中,好的生源又得不到保障,给民族中学的发展造成了一种致命的生存窘境。”调查的多所民族中学负责人如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中学每一次“优秀学生”的流失,对民族中学的民族文化传承是一次警示。民族中学的部分领导和老师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民族中学的学生再这样流失,真不知道民族中学的前途在哪,如果民族中学真办成了普通学校,那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怎么办?”从学校负责人深深的危机感中能体会到他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无奈和担忧。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也造就了民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在经历自己的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十几年后要选择放弃,在别人看来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和问题。如果把学生的行为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联系起来看,学生真有点“背叛”的意味。但在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表明:这个过程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不能仅用这样一个表象进行主观臆测和盲目指责。

(二)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的归因分析

民族中学学生的流失也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民族中学学生的流失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民族中学教育质量与普通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民族学生之所以流失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中学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有限,使民族中学的教育质量和普通学校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民族中学的优秀学生之所以流失,是因为这些优秀学生也受到普通学校的青睐,这些学生也有到普通学校学习的良好愿望,就造成了民族中学优秀学生流失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也超出了我们的意料,表1是一所民族中学和该县一中近三年高考成绩的比较。

表1 某民族中学近三年部分学科高考成绩与该县第一中学的横向比较②

在初中的学习成绩方面,也是表现出了很大的差距。

表2 2008年某民族中学初中毕业会考成绩与全县水平的比较分析②

表2数据是民族中学的毕业会考成绩与全县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

2.“民考民”的教育路径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和发展

长期以来,“民考民”的教育路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政策的关照和倾斜,但同时这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选择,制约着他们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今后将以何种方式“融入”主流社会。

在民族学生实现民考民的教育路径中,虽然党和政府有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但学生在今后的发展方面还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说,民族学生常常抱怨,高考结束后,普通学生有几十所、甚至上百所学校可以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则吕有几所!即使在一些改革比较快的省区,允许民族学生“民考汉”,报考普通类学校,但现实的情况是,他们的选择的确是多了,由于客观方面的差距,但又很难将这些机会运用起来。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的倾斜和支持,这种“民考汉”的教育路径在实践中还是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对民族地区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访谈中得知,在民族地区的就业统一招考中,民族学生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遏制民族学生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民族中学学生的“合法流失”的表现和成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切实提升民族中学的办学质量,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后劲

调查表明,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和对学生前途的考量。学生之所以从民族中学“合法流失”到普通中学,就是对普通学校较高教育质量的追寻。事实上民族中学负责人在无奈地“谴责”流失学生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民族中学的发展大计,切实提高民族中学的办学质量。

一是民族中学在搞好民族特色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在普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学校课程学习方面下工夫。同时要以选修课或增开科普类课程的形式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技能和本领。二是学校、尤其是民族中学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有利契机,利用好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式传承民族文化。调查表明,并非是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才“流失”到普通学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带着对本民族文化深深的眷顾离开民族中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学校课程体系中,没有给他们安排合理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三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实践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民族风俗习惯的耳濡目染,大多数民族学生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兴趣或特长。如藏族学生在唐卡艺术、传统体育、歌舞表演等;回族学生在阿语表达和交流、虔信为善等方面都有过良好的训育,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特长,这些应该在民族中学得到充分的尊重,应该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让其充分发挥或展示出来。如果仅仅考核民族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方面的表现,实事求是的讲,民族学生中有特长的这一部分学生就有可能不能从现行的课程和教学、评价体制中获得激励并有成功的体验,也不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民族中学应该和普通中学有不同的质量指标,如果将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核心指标定位成“成绩”的话,那么民族中学的质量指标应该是“成绩+特色”。如果在对民族中学的评价中,还是“一刀切”的质量指标,那这样的民族中学也真无特色可言。民族中学优秀学生的“合法流失”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二)调整和放宽对民族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限制

优秀学生之所以会流失,是因为选择普通学校在理论上讲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至于民族文化传承,在这种“择校”的过程中,他们的确无暇顾及那么多。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的关注帮助他们在求学之路上迈出了比较理性的一步,普通学校对优秀学生的寻觅也促使他们完成了“成功的抉择”。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路径是“民考民”(即民族学生报考民族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从这种路径中得到了一些实惠 (如在升学录取过程中享受的加分政策等一些优惠和照顾),但同时“民考民”的教育路径不仅限制了学生选择,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今后将以何种方式“融入”主流社会。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民考民”教育路径的唯一途径就是首先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求学选择,允许少数民族学生有适当的选择普通院校的权利,当然这需要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虽然目前在部分学校实行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在某些省区已完全实现了对民族学生高考并轨改革。但实事求是的讲,也出现了一些“龟兔赛跑”尴尬局面,学生的选择是多了,但学生真能将这些选择机会利用起来的还是极少数。“龟兔赛跑”的结局谁都知道,除非偏偏发生了意外,才会有意外的结局。在相应学校的调查中,一部分接受调查的师生认为应该出台一些系统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应该有“一揽子”的民族教育政策计划。现在部分政策的缺陷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缺乏连续性。以后要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宏观的 (规划)和考虑。相应地区和学校要切实加快如中考、高考并轨改革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以致于今后就业方面的选择。[2]

(三)做好对民族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希望在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政策的要求,学者的呼吁,有识之士的担忧归根结底要靠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付诸于实践并勇担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如果将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上升到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来考虑的时候,民族文化传承问题才能被真正重视起来。笔者认为也只有搞好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才有希望。这种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爱民族”的教育。有人要问, “爱民族”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讲,“爱民族”就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一切要有积极的情感。换句话讲,“爱民族”教育就是一种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情感上的帮扶和教育。这种情感教育要体现在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用民族研究领域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表达便是“民族认同”,理解是认同的前提,情感是认同的衍生,没有对自己民族最基本的认同,哪来的民族情感。当看到一些民族学生毫无眷顾的背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不能说他对自己的民族有多少民族情感。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不仅要注重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二是做好文化平等教育。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都明确规定: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当然这种平等的深层面,各民族的文化平等是其中的应有之意。然而长期以来,在理解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也有意无意地有了主流和非主流之别、甚至有了优、劣之别。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似乎在普通学校传授的就是优势和主流文化,民族中学传授的就是劣势文化或者说是非主流的文化,再加上实际生活中某些现实的隔阂和影响,这种文化平等的观念似乎在现实中也遭遇了另一种待遇。从某种程度上讲,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流失”就是受这种观念影响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文化平等教育,就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实际上也是对本民族、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三是积极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但绝不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众所周知,民族文化也有多种样态,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文化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传承方式。通过学校课程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仅仅是一种形式,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中要积极拓展传承形式。民族学校的教师不能仅仅为“教课程”而使学生“学课程”,更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学了学校的课程就是完全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实践表明,这种简单的逻辑推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民族学校课程显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突破仅仅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界限,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渗透在民族教育的方方面面。语言学习仅仅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同时少数民族语言的习得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学校多开一门课程,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多种形式,必须扩大视野,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在当前的民族教育中,民族中学学生的“合法流失”与民族文化传承似乎构成了民族教育中最为典型的“悖论”。但民族中学只要抓好“办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才能稳定民族学生这个文化载体,民族中学的文化传承才会有希望。否则,文化载体的流失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而言,是一种致命的影响和结局。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某民族中学的统计,全校学生数为1302人。

② 数据来源于民族中学的相关文献 (表1,表2)。

[1]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张善鑫,刘旭东.少数民族教育公平问题探析——一位校长的教育人类学口述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

[3]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Rational Analysis on Selecting School of Minority Student——viewing the inheritance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legal flow”for the students in ethnic minority middle schools

ZHANG Shan-xin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Currently, “legal flow”,which means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flow from ethnic minority middle schools to Chinese middle schools,has greatly challenge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schools,and particularly,the interschool flow of top students has somewhat awfully influenced the inheritance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In this article,it is hold that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hold back“legal flow”of students in ethnic minority schools and to facilitate the inheritance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they are as follow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thnic minority schools;increasing the impetus of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adjusting and relaxing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for ethnic minority;and implementing awareness education on culture inheritance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etc.

“legal flow”of students culture inheritance of ethnic minority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G75

A

1674-5779(2011)01-0013-05

(责任编辑苏二利/校对舒澍)

2010-11-28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公平发展研究”(08XMZ041)的阶段性成果

张善鑫 (1977-),男,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合法少数民族中学
合法兼职受保护
被赖账讨薪要合法
合法外衣下的多重阻挠
在多解中学创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找个人来替我怀孕一一代孕该合法吗?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