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华,肖天保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550002)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便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病病因复杂且病程迁延,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五磨饮子源出《医方考◦卷六》,由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组成。原方主治气厥,后世医家发展为治胀除满。我们应用五磨饮子进行加减化裁,治疗STC,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根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肛肠科门诊或住院病例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 21例,女39例,年龄20~70岁,平均38.6岁,病程0.5~30年,平均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 、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2006年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1]及2003年9月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制订的“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拟定:①结肠传输试验异常;②大便干结,排便费力;③排便间隔时间延长(1周排便少于2次);④病程≥6个月。
治疗组:加味五磨饮子:制乌药6g,沉香6g,木香6g,槟榔10g,枳壳12g,党参20g,黄芪 30g,火麻仁 20g,肉丝蓉20g,女贞子12g,炒麦芽12g,甘草6g,由本院制剂室采用韩国煎药机密封沸腾混煎剂成袋装合剂,每袋100mL,每剂3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3个月,连续观察3个月。然后观察、记录、分析治疗效果。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间隔时间在72h之内,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无效:症状无改善。
表1 两组治疗疗效(例)
五磨饮子原方出于古方经典《医方考》,书中曰: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本方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枳壳、槟榔破气化滞,五药合用,共奏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配党参益气扶正,使气散而不伤正,且党参、黄芪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火麻仁润肠通便 ;女贞子、肉丝蓉补肾填精,润肠通便。诸药调和共凑行气调中、补中益气、润肠通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积实煎剂使胃肠矮狗的胃肠收缩有节律和有力,具有兴奋作用[3],木香能显著促进肠道运动,又能明显抑制小肠运动,降低其紧张性与节律性收缩[4]。乌药、木香对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槟榔中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器官的M受体,引起胃肠蠕动增加[5]。研究发现肉苁蓉含通便有效物质,如无机盐类和亲水性胶质类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度,增强肠蠕动,改善肠肌运动功能的作用,缩短通便时间,同时对大肠的水分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可以对抗阿托品的抑制排便作用。
《金匮要略◦便秘》云:“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以胃肠道,特别是结肠动力减弱、无便意、大便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中医属“气秘”范畴,临床表现为症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中胀满,腹中胀满而痛,舌苔薄腻,脉弦。本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西医治疗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泻剂为主,疗效欠佳,副作用大,远期效果不理想。中医多以补气行气通便为法,我们认为慢传输型便秘总因脏气郁滞,气血亏虚,通降失常,糟粕内停所致,故采用行气调中、补中益气、润肠通便之法治疗该病,将古方经典五磨饮子加味用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多年,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Gast 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 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2]徐萍,吕农华.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67-68.
[3]蔡逸平,曹岚.积壳、积实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1(1):18-19.
[4]李连达.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
[5]上海中医学院方药教研组.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24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