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生,杨 亮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李全生,杨 亮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由于社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为了有效控制风险,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构建了我国高等教育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开发了风险评估应对工具、构造了全面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并讨论了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指出全面风险管理应分为体系标准、区域指导和高校操作三个层次,遵循指导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推进管理与培育文化相结合等应用原则。
高等教育;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应用
我国高等教育近10年来高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伴随着社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高等教育的潜在风险也渐趋于明显甚至强化,如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教育公信力质疑增多、就业难度加大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等教育风险。
1.高等教育风险
风险是复杂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国家依据各自管理目的对高等教育风险有不同定义。美国全国大专院校行政事务官员理事会(NACUBO)认为,风险是影响组织目标达成能力的任何事件,包括五种类型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1]。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认为,任何给完成目标、计划带来威胁的事情,任何有损于组织声誉、破坏公众信心的事情都是风险,强调风险是由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希望的结果[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指出风险是对目标而言的不确定性,其结果可以是损失、伤害、失利或者是获利,风险管理试图在利益与损失间发生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运行于有规则的市场当中,除了要达成其自身的目标外还必须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和改革的需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风险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综合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6个方面风险。
(1)声誉风险。声誉风险常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3],其他风险最终均会导致声誉风险。声誉风险包括高等教育公信力的波动,学术道德风险导致的声誉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客户满意度。高等教育客户满意度包括个人满意和社会满意,个人满意是指高等教育能否使个人谋求到良好的生存机遇和体面的政治经济地位,社会满意是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资源是否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
(2)战略风险。我国高等教育既要完成其自身目标又服从服务于国家政策目标,两种目标间难免产生摩擦。作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因此同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优先权会限制高等教育的战略空间。国家目标的强化会无意识的减少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特色性和多样性,进而影响高等教育本身发展规律,致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3)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既包括法律、经济、政治等宏观因素的风险又包括竞争环境风险。竞争环境风险分为国际竞争风险和国内竞争风险:一方面,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抢占中国市场,造成我国生源的国际化流动;另一方面,国内竞争恶化,本科教学评估与扩招无意识的加强了高等教育的共性,弱化了个性,形成较大程度的同质化竞争。
(4)质量风险。质量风险在我国体现为高等教育各主体核心竞争力弱化,在恶性竞争中趋同化,学科优势和创新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意识骤减或丧失。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含政府、高校和家庭三个层次。政府层面表现为用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资金不足或被挤占;高校层面表现为筹资难度增大且筹资管理体制存在隐忧,贷款办学致还贷压力上升,建设投资使现金流减少,办学成本上升;家庭层面表现为教育投资负担过重,收益不确定性预期明显导致家庭成员就业成本增加。
(6)结构风险。结构风险由内部结构风险和匹配结构风险组成,内部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诸要素的数量比例及关联方式[4],匹配结构是指学科、层次、类型及区域结构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
2.风险管理
高等教育在运行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风险,这些风险交织在一起构成风险组合,一种风险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波动密切相关,对宏观环境的高度依赖导致风险增大,亟需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HEFCE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旨在确保目标更可能实现,有害的事情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有利的事情将获得或尽可能取得的措施[5]。因此,风险管理不是一种逃避风险的活动,而是一种保障活动,通过鼓励积极管理风险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我国风险管理概念略有不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六号——风险管理审计》规定: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过程。对比可知,国内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注重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而未强调主动承担风险的收益与竞争优势的获得。
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努力减少和转移高等教育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确认现阶段必须在一定限度上承担哪些风险,以便在未来的动态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并确保发展机会。
1.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优点及其在国外的应用
2004年9月,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发布《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因为框架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标准语言和关键规则,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管理风险并寻找战略发展机会,所以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和众多组织广为接受的标准规范,同时也被应用于高等教育系统。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分为3个维度,即目标体系(4目标)、管理要素(8要素)和管理层级(4层级)。3个维度有内在关系:各管理层级是风险管理的主体,管理要素是必备条件,目标是组织努力实现的对象,8个要素都是为组织的4个目标服务的,各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并依据8个要素展开管理活动[6]。
ERM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标准化,即为各系统及实体甚至各国间相互比较交流提供标准接口;二是整体性,即许多系统现行风险管理方法往往对风险关联认识不足,ERM可提供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三是收益性,即ERM可有效避免投机主义风险,显著提高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促成卓越管理的提升;四是一贯性,即在系统内形成持续的风险管理行为,不因管理主体成员的变化而变化或者中断;五是动态性,即强调战略风险评估和操作风险评估的结合,两种流程形成循环,动态调整;六是双轨制,即未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只需直接引入ERM,已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可使用“ERM过滤器”[3]8重新评估其风险管理活动,提升已运行的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性。
2004年,美国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协会(URMIA)开始讨论如何在高等教育机构实施ERM以及实施ERM的收益[7],2006年,普华永道探讨了将ERM框架运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战略实施步骤[8]。2007年夏天,美国大专院校监管委员会联盟(AGB)和NACUBO在华盛顿召开了高等教育ERM峰会,同年9月,URMIA发布了名为《ERM in Higher Education》的白皮书用于指导开发适合高等教育风险管理的ERM框架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经验[9]。2007年的夏季峰会和URMIA的白皮书确定了ERM框架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并确认了实际收益。许多大学如奥本大学、加州大学、丹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都成功实施了ERM。
HEFCE于2000年开始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相应管理,并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以提供框架指导,如《高等教育风险管理:优秀实践指南》、《高等教育风险种类》、《高等教育风险政策框架》、《高等教育风险评估实践》等。2005年后HEFCE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开始渗透ERM思想,关注风险管理的各个战略层面、操作层次和组成要素。许多高校如谢菲尔德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利兹大学、考文垂大学、约克圣约翰大学等都在HEFCE指导下进行了风险管理,并获得了实际的管理收益。
20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了澳新风险管理标准为开发和实施ERM提供指导,澳新标准与COSO的ERM框架基本相似,其高等教育ERM框架包括七个要素和九个步骤,注重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增加组织价值,强调各高等教育风险管理主体在开发服务于自身目标的ERM框架时应依据自己的文化、管理哲学与潜质对标准框架进行裁剪。
荷兰于2006年开始密切关注高等教育机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的整合政策,从高等教育作为微观社会、组织和知识管理者三个层面对高等教育风险进行管理,荷兰主要关注的是实体风险以及由其引起的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公共功能的损害[10]。
2.构建我国高等教育ERM框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将ERM应用于高等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至今尚未推行风险管理标准框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潜在风险有增大的趋势,因此结合国情构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ERM框架并指导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教育ERM框架
我国高等教育ERM框架需具备以下5种功能:第一,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匹配人才,形成人才储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确保高等教育系统重大战略规划的核心地位不被挤占,并得到贯彻执行;第三,确保将风险控制在系统风险容含范围内,并积极经营风险取得最大收益;第四,确保系统、区域及高等教育主体有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积极的风险管理文化,保证各层级平稳运行与发展;第五,确保高等教育利益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风险共担。
图1 我国高等教育ERM框架
框架由3个维度组成,即目标、管理要素和管理层次(见图1)。目标维包括战略、经营、报告与合规4个方面,战略是指要实现框架的前述5种功能,经营即经营风险保证高等教育系统及ERM框架自身的正常运行,报告与合规是指ERM运行中要具备可信的报告功能并符合法律规范。管理要素表现为管理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全程监控等8个方面。管理层次包含系统、区域、高校和分支机构4个方面,系统是指高等教育全局,区域指高等教育各区域,高校是高等教育风险管理中的各类型学校,分支机构即高校的各组成部分。
(二)风险评估应对方案
对高等教育风险进行评估要考虑高等教育面临的环境、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为管理这种相互影响而采取的行动,管理效果亦会随着风险应对策略组合的不同而不同。风险评估应对四分图(见图2)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两个维度把风险区分为低中高3类,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方案。风险应对主要包括接受、控制、分享、减轻与控制等四种,对于低可能性和低影响性的风险采取接受态度同时做好应急预案,对于经常发生但影响不大的风险要有明确成文的控制程序与之对应,对于不常发生但影响巨大的风险要采用分享策略,如利用保险、战略合作与风险外包等规避措施,对于常发生的影响巨大的风险要有常规化控制程序和风险减轻策略。
图2 风险评估应对四分图[3]6
对于系统而言双低象限和双高象限风险容易控制,但中等风险因其特殊性需重点关注,因为这种风险既能造成突发危害又能提供战略机会,所以风险评估与应对必须贯彻开发风险、利用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理念对风险进行准确区分,为系统在规避损失的同时寻找战略竞争机会。
(三)ERM操作流程
ERM在操作中通过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流程形成循环以实现动态改进,确保系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见图3)。在自上而下流程中,要争取多部门多层次专家的参与,跨部门全方位多角度审视战略风险,结合ERM管理要素充分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去除不必要的投机主义风险,制定符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操作性较好的战略风险评估工具有SWOT分析、风险评估应对四分图和专家风险表格等。专家风险表格以表格形式刻画风险,包括风险类型、风险描述(特征、条件及关联)、现在及未来影响、减轻计划和风险排序等要素。战略风险得到评估后与操作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汇总进行整合,分析全面风险的影响与减轻行动的有效性,形成现有与未来关键风险清单及应对方案报告,分解为行动计划反馈给操作层。
图3ERM操作流程
自下而上流程主要进行操作层风险评估,鼓励各操作主体进行自我批评,围绕管理诸要素从系统的环境、财务、质量和结构风险 (高校层和分支层面应补充实体风险)等方面分别出具风险报告与减轻行动计划,汇总形成操作风险及应对计划报告递交到战略层。实用的操作风险评估工具包括风险评估应对四分图、关键绩效指标 (KPI)和评估报告等。KPI方法是指分解总目标形成各级考核子指标,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提取各级关键绩效指标,通过考核各级关键绩效指标达成情况及其与预期的差距来衡量操作风险。
1.ERM框架应用的3个层次
我国高等教育ERM框架在应用中要分为体系标准、区域指导、高校操作3个层次。体系标准层次基于系统角度从战略层面给出风险控制方向并从高层营造风险管理文化,由教育最高主管部门向教育系统发布并向相关部门通报,各区域根据框架结合本区域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区域指导框架,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并关注相关部门政策而细化操作。
体系标准层次要从全局高度给出声誉、环境、结构、质量和财务风险的战略控制方向,确保战略的核心地位及正确性与收益性。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风险趋于加大,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有必要在ERM的体系标准层进行战略审视和战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区域指导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发展程度很高,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却发展缓慢,这种两极分化要求各大区域必须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来构建ERM框架指导,进行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确定恰当目标与有效的管理程序。
高校操作层是ERM实施的重要部分,我国高校因层次与历史传承的不同而具有不同风险管理重点。对于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来说要更多的关注环境风险尤其是国际竞争风险,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实行战略领先策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及民办高校应着眼于国内竞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和培养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财务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较好的实现人力资本个人投资的价值;专业院校要关注财务风险与质量风险,调整学科结构以更好的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各层次院校在运营中均需管理面临的实体风险以确保安全稳定。
2.ERM框架的应用原则
ERM框架在应用中应注重4条原则:第一,指导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框架只具有规范指导功能不具备指令性效力,各级风险管理主体应在框架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创造;第二,推进管理与培育文化相结合,即ERM的推进必须在相应的文化中进行,在不提高风险厌恶指数的情况下鼓励成员进行高风险创新实践;第三,风险管理部门主导与多部门参与相结合,即ERM的实施要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要主动寻求经济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缓解高等教育财务与就业压力;第四,合理利用保险,即对难以管理的风险尤其是实体风险来说,保险是一种可行的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担方法,对于非实体风险来说也可以进行指数化期权操作来进行保险。
高等教育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必须科学地对待。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风险仍然高企,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情实施高等教育ERM框架,控制我国高等教育风险,保证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Cassidy D L,Goldstein L,Johnson S L.Developing a Strategy to Manage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pwc.com,2009-10-13.
[2]Raban C,Tuner E.Academic Risk,HEFCE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 Project:Quality Risk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bathspa.ac.uk,2009-10-13.
[3]Mattie J A.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ucop.edu,2009-10-13.
[4]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熊德明,王建梁.高校风险管理来自英国的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108-112.
[6]Moeller R R.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Understanding the New Integrated ERM Framework[M].Hoboken:John Wiley Pr,2007.
[7]Dickerson J,Fallon P,Finch 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A Fundamental Practice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urmia.org,2009-10-13.
[8]Mattie J A,Cassidy D L.Achieving Goals,Protecting Reputat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o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http://www.pwc.com,2009-10-13.
[9]Morris V E.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urmia.org,2008-08-13.
[10] Helsloot I,Jong W.Risk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Netherlands[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06(3):142-159.
Application of ERM Frame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LI Quan-sheng,YANG Liang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Due to the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industrial restructuring,and economic crisis,the potential risks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increase gradually.For the sake of controlling risks and guarantee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ERM comes to prominence.Based on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the ERM framework for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combined with actual conditions.Then the too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operational processes were designed.Finally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ERM framework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that the ERM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ystem standards.region yuidances and university operation levels and follow the combination of guidanciality & flexibility and other principles.
higher education;risk;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application
G640
A
1008-4339(2011)04-0353-05
2010-04-13.
李全生(1947— ),男,教授.
杨 亮,yangliang 999@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