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红霞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湖北 咸宁 437300)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1]。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和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在1985年启动全球促进合理用药行动和1990年组建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以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2]。现就本院产科剖宫产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的产科剖腹产患者病历抗菌药物使用,在有临床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统计分析。以季度为单位,采用监测、培训、计划(MTP)[2]方法,制订合理用药临床干预措施,对比抗菌药物前后应用的变化,以探讨临床干预对产科剖宫产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30 min(麻醉诱导时)开始,静脉快速滴注,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即厌氧菌),短期使用。
我院2008年1至4季度产科剖宫产患者分别为102例、113例、126例、128例,抗菌药物术前使用率依次为31%,29%,27%,21%,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率均为100%。详见表1。
表1 剖宫产围手术期开始用药时间及术后用药疗程的患者分布(%)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术前为静脉滴注和口服,术后为静脉滴注和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抗菌药物品种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氟喹诺酮类等。各季度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抗菌药物,1季度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2季度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3季度为头孢哌酮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4季度为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替硝唑。
剖宫产手术为Ⅱ类(清洁-污染)手术,属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范围。因其易产生厌氧菌感染,需要同时覆盖肠道杆菌及厌氧菌,临床多在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硝咪唑类或哌拉西林。也有学者主张,没有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患者可不用抗菌药物[3]。
我院剖宫产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30%左右,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其中术前用药主要集中在手术当天。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最佳时间为术前2 h[3]。术前短时间内给药可使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快,减少了滥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后果。如果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太早,将杀灭体内正常菌群,不能杀灭的细菌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而耐药性细菌将使感染更难控制。因此,对妇科一般手术不需提前1 d甚至数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
术后用药疗程多为5 d,偶有超过6 d的,与其羊水早破、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患者兼有其他感染等相关。王正容等[3]认为,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 d,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将手术部位残留的已经定植的细菌杀灭,防止其繁殖和扩散;当伤口组织初步修复后,主要是依靠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消灭入侵的细菌,而在有效抗菌血药浓度的环境中细菌很少能生存48 h以上。一般认为,术后48 h未感染的切口,再继续使用抗菌药已无必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规定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时间为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术后多次给药并不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4]。
多数文献报道,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均以第3代头孢菌素为主,且联用比例较高[2,5]。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排在前3位的品种1季度主要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和左氧氟沙星,且多采用联合用药。通过临床干预,到第4季度主要以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替硝唑为主。从1季度到4季度,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联合医务科,就每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然后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和医生,根据具体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且对处方医生和相关科室进行临床干预。如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座、抗菌药物使用排名等,最终使处方医生都能领会合理用药干预计划方案的重要意义,使合理用药行为变强制为主动,从而在诊疗活动中能自觉约束用药行为,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诊疗活动。通过临床干预,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逐趋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给药疗程以及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等在临床干预前后有很大改进。
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可采取行政干预、药学监督、医生自控等一系列措施,以规范医生用药行为[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临床干预可以使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趋于合理,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方式之一。
[1]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5.
[2]陈德成,王 丽.干预措施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5):21 -23.
[3]王正容,刘 萍,王云霞,等.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2):1 532 -1 534.
[4]肖丹鹰,欧定宏,张小敏,等.妇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的药物利用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 445.
[5]陈红冰,杨爱芝.剖宫产术抗菌药物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