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慧
1.1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住院腹泻患儿共119例,腹泻诊断标准及病程分类均符合全国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5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出生0.5~1岁43例;1~2岁58例;2~4岁18例。随机分为两组,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65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按1998年5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入选患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在补液、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小儿一次1粒(210 mg/粒),3次/d。对照组加用乳酸菌素片(0.4 g/片)口服,6~12个月患儿:1片/次,3次/d;1岁以上患儿:2片/次,3次/d。
1.4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72 h,收集患儿新鲜大便,做大便常规培养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治疗前全部患儿大便常规结果呈蛋花汤或稀水样便111例,稀糊便8例,见脂肪球19例,偶见白细胞7例,其余正常。大便培养均阴性。
1.5疗效评价 参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2]:①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治疗后两组退热及止泻时间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01),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退热和止泻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平均退热和止泻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止泻时间(d)<0.01 <0.01 65 1.87±0.76 3.23±1.41对照组 54 2.85±1.32 4.51±1.02 t值 2.854 4.265 P值治疗组
大便病毒抗原转阴率及疗效比较:治疗后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用药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表1 两组疗效及大便病毒转阴率比较(例,%)
健康人的肠道栖息着1014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20倍,有多达近1000余种细菌,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为主的专性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占到99.0% ~99.9%。其次是肠杆菌、肠球菌等兼性厌氧菌,而具有机会致病的需氧菌如单胞菌、变形杆菌等极少。肠道炎症是肠道原籍菌群改变的主要推动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定植屏障,清除部分原籍菌群导致菌群紊乱[3],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系由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制剂。服用后可直接补充人体内有益菌群,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繁殖。此外,它还合成多种营养素,调节机体营养代谢,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激活人体免疫机制,增强机体免疫力。乳酸菌是肠道中正常的菌群,可保护肠道黏膜,阻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本组观察应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婴儿腹泻病与乳酸菌素片治疗进行对照,治疗组显效率43.08%,总有效率90.77%,对照组显效率12.96%,总有效率51.85%(P<0.01);比单一的乳酸菌素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缩短患儿发热、腹泻时间(P<0.01),提高治愈率,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2009年11月各国专家以英国雷丁大学教授为主席组成了专家委员会,根据益生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拟定了“益生菌科学最新共识”的报告,该报告总结益生菌临床应用的效果,包括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腹泻的治疗,其临床效果最为突出,不仅能预防AAD,还能有效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可达缩短疗程的效果[4]。因此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值得临床推广的较为理想的治疗小儿各种腹泻的微生态制剂。
[1]方贺松,魏承毓,段恕成,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方贺松,魏承毓,段恕成,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武庆斌.肠道菌群与腹泻.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04-507.
[4]晏晓敏,黄志华,等.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