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1-09-14 10:06何金锭
教育艺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词语词汇新课标

何金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积累是平时一点一滴地吸纳、沉淀、贮存才形成的。语文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启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意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积累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引导、帮助、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词汇的积累。生字教学中的扩词训练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对语言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生字时,学生对这些生字在本课中出现的词了如指掌,但是,这个字如果与其它的字组合成新的词,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一头雾水,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能有效增加学生语言词汇储备量。目前,许多低年级的老师已经意识到,生字的组词不能仅限于课文中的一个两个词语,更多的老师已经能让学生扩到三至四个常用词语了。其次在阅读教学中一样能积累词语。例如在教《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第二小节写道:“天空中的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此处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银灰、橘黄、血红、绛紫,可以让学生依照这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如雪白、金黄、瓦蓝等,词汇增加了,意义的范围也扩大了,学生应用起来就会恰当得体,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如一位老师在教《一路花香》时,在欣赏一组图片,老师问:“欣赏着这一朵朵、一束束的鲜花,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学生说出了“含苞欲放、五彩缤纷、百花盛开”等一系列词语,教师也出示了三组词语,所不同的是老师是按颜色、开放程度、香气进行了归类,这样的方法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今后词语的应用作出了明确的指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发挥教材练习题作用,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新课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设计十分新颖别致,普遍采用一种商量的口吻,富有启发性,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题训练和指导时,要加强学生对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一读,多抄一抄。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课文中的一些生动的语句,也要抄下来,让学生从读中积累。例如:《九寨沟》一课课后习题要求: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最传神。学生读着琅琅上口的词句,必然兴趣盎然,使他们真心地愿读、乐读,这是学生自主的表现,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自主把语言词汇存入头脑之中。而抄写一定的词、句、段,学生熟悉了它的字形,不但头脑中存入语言,而且存入汉字。在应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习作时就能写出好词佳句,运用自如,积累后的运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又会鼓励、促进和推动学生平日进行更多更主动的积累。

三、强化朗读、背诵训练,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古人特别注重背诵诗文,文人学者学习的过程都是先背诵,后创作,对于语言词汇的积累来说,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新课程中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积累词句、背诵课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度而学,也有一些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如《庐山的云雾》一课,第二、三小节描写了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构段方法也基本相同,比喻形象恰当,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背诵识记,学生既感到很轻松,又达到了积累的目的。新课标第二学段的阅读这样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九寨沟》一课描写湖泊、瀑布、山峰的语言都非常美,没有去过的只能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文中的描绘的美景,此处朗读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那些优美的文字,更能读到文字后面所展现的画面。通过反复的诵读与背诵,这些文字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语言交流或者习作时,学生会很轻松地从自己的“仓库”中将这些优美词汇语句提取出来。目前苏教版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很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训练。像一年级《雨点》一课,短短的几句话,老师能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行朗读,并且能读出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些动词的味道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也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仅仅靠课堂上、教材上还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所提倡的积累不只是书本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此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再读一读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的文章,找一找、读一读有关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就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我推荐学生去阅读《可爱的草塘》,那也是描写北大荒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能从各个方面去增加自己的积累。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我出示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关于瀑布的诗句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五、鼓励课前课后搜索资料,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动搜索资料,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很重要,学习课文之前或之后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索资料,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使用工具书,使用电化设备,提要搜索,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搜索资料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由于有趣,学生当然兴趣十足,记忆深刻,达到了积累和巩固的目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学生的课外有效阅读提供了帮助。如:学习课文《莫高窟》之后,让学生搜索其它的壁画与彩塑,并能依照书中的样子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都易引起学生主动搜集的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学生会迅速完成搜集任务,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会把那些引入注意的内容记下来,这样的记忆效率高,也持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各种形式的积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启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福建南安市英都良山小学)

猜你喜欢
词语词汇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