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华
赢得起输不起,是当下学校一大通病。这不,徐州师大因申博被夭,许多教师罢课;某高校一女生因嫌自己长相不美而自杀;某中学一学生因考试成绩被同学赶超而对同学下毒手;某小学一学生因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某学校因在年度评比中未保住第一名而不参加年终总结大会……因不如意——或成绩、或长相、或身体、或评比、或晋级、或找工作、或找朋友、或家庭状况……而做出不理智行为、而做出极端行为的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时有发生。如此学生,有之;如此教师,有之;如此领导,有之;如此学校,有之。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只是其表层原因,而学校文化失衡——成功文化有余,“输得起”文化不足,则是其最深层的原因。
毋庸置疑,当下学校盛行、崇尚的是成功文化,尤为分数文化。追逐分数,追逐成功,追逐成名,追逐进步,追逐荣誉,追逐第一。老师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学校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教师的。成绩要越来越好;业绩要越来越丰;进步要越来越快;荣誉要越来越多;目标要越来越大;光环要越来越亮;级别要越来越高:排名要越来越前,奋力拼搏,争先夺冠,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的口号和目标。久而久之,赢者荣输者耻;成功光荣失败可耻;进步光荣后退可耻;成功者进步者,才有意义才有价值等意识和理念,就慢慢地植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心田,内化为其精神,外化为其习惯,固化为其评判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赢则喜输则沮,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成绩弱者八业绩者、进步弱者、长相弱者、身体弱者、晋级弱者、评比弱者、家庭弱者等被边缘化,也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
学校成功文化盛行,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文化有关,与应试教育有关,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有关,与处于社会转型期功利、冷峻、柔弱、避让的感觉有关。从长远、整体来看,“输得起”文化可能比成功文化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有效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韬光养晦、无形胜有形和无为胜有为的本质所在。有时,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有能量。
营造“输得起”文化,作为校长,至少要做好五件事。第一,教育师生“输”是不可避免的,“赢”与“输”是辩证的;第二,教育师生有爱心有善心有同情心有包容心,体谅他人的过错和不足,对他人的“输”不打击、不讥讽、不歧视、不排斥,在他人有“输”之时,给予关心和开导;第三,教育师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快乐和知足,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活着和健康,社会需要伟人和名人,也需要凡人和常人;第四,学会对学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得失博弈,清理评比项目,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创建、设立正确对待“输”之奖,把握先进与“赢”者宣传和奖励的度;第五,改进评价体系,弱化分数功能,践行素质教育,构建和谐学校。
(作者单位 江西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