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上激发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1-09-14 10:06邱小冬
教育艺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思品所学同学

邱小冬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思品课堂上应该改变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传统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想,主动去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在与教师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更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强问题意识,并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增强了能力,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可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提问,甚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不愿意去回答。课后我找过不少同学交流过,他们有的说不好意思提问题怕同学笑话,有的说是想提但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找到学生不愿提问的原因后我一直在思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让学生敢提出问题。思品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学过的道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思品课堂上尤其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敢于把生活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思品教学的目的。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就应该摆出师道尊严的模样,这样学生才会因为害怕而认真听老师的传授内容。但是在新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和老师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只有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样看待,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试问连学生心中想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呢?所以在思品课堂上老师应该以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当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心与心交流时,学生就会放下心理上的负担从而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惑、所疑。这时老师适时地用学过的道理加以引导,就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时间长了,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完全没有了面对老师同学的紧张感,只要心中有惑就会大胆质疑,甚至有的问题是老师意想不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同行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回答问题,就是老师点名回答也是“蚊子哼”一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以及学生自尊心增强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面子”感特别强烈。如果学生提问不当,教师不满意其表现而用不适当的语言评价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时间长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也不会思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正确的评价。多用鼓励的语言,少用讥讽的话语。就是学生有错误也不要简单地指出,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真心地爱护。这样学生既能虚心地接受教师指出来的不足,又没有丢面子的感觉,从而也就不会失去提问的热情了。笔者有一次到一新学校上一堂公开课,到了这个班级,我先和学生进行交流,但很少有同学主动说话,都是我问一句,他们答一句。上课时,一开始学生都不举手提问,后来我只好点名,等这位学生回答完了后,我面带微笑,用激励的语言表扬了他提问中的长处。慢慢地学生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地热烈地讨论所学的内容,轻轻松松一堂课就结束了。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中有问、问中求学、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二、课堂上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能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教师把问题都说完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等”的习惯。当然了,仅仅是把时间留给学生也不一定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还需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提问。那么怎么才能把学生思考提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学习提问就不会是负担而是享受了,每次都能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问。要达到这种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备课,找准所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在学习“网络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课间时间,我和学生们一起玩一个电脑小游戏,等上课铃响时我还意犹未尽的样子,上课二分钟后,我还没动身时,学生开始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了。这时我适时地站了起来,学生说:“老师,你平时还教育我们呢?你自己玩游戏都有瘾了。呵呵!”我说,就刚才这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并向老师提问。谁问的问题最好,老师会有奖励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个知识点学生很快就理解透彻了。而且平时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同学也深受教育,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悔意和改掉此坏习惯的决心。

三、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质量不高。一般都是直观性的问题,不能引发更深的思考。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歪曲事实,引导学生质疑。或抓住课本中的讨论题让学生去分析、质疑、提问、讨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对同学和教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后,学生就会把课堂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马沟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张 煜)

猜你喜欢
思品所学同学
非所学
非所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