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陈其军 李 沂 安闽生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已经公认其存在明确的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参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与高血压互相影响,互为因果[1],作为炎性标志物之一的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发生强烈相关[2]。胱抑素C(Cys-C)原系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良好指标之一,近来关于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有研究认为[3],Cys-C参与各种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本文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1 材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均大于50岁,1级、2级、3级患者各4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男女各半,随机入组。1级患者年龄56.3±4.7岁;2级年龄57.2±5.6岁;3级患者年龄58.5±5.2岁。取大于50岁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设立健康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57.3±7.8岁。各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除高血压外无其他重大疾病存在。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疾病如感染、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肝、肾严重疾患者或各种免疫性疾病者。
1.3 检测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所有入选患者就诊后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CysC和hsCRP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Cys-C和hs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随血压级别升高,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同步升高。对于Cys-C,高血压1级与2级之间、2级与3级之间比较,P<0.05,1级与3级之间P<0.01,对于hsCRP,高血压1级与2级之间、2级与3级之间、1级与3级之间均P<0.01,见表1。
表1 高血压各组Cys-C、hsCRP含量比较(mg/L)
胱抑素C(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Cys-C参与各种炎症反应,与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的发生有关,相关报道日益增多。有研究认为[4],Cys-C的浓度与年龄、性别有关,在50岁以上,Cys-C浓度性别差异不明显。为消除此方面影响,本研究组病例均为50岁以上老年患者。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中的作用已经研究甚多。文献指出,发现高血压患者的hsCRP水平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并首次明确血清C反应蛋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5],其后更多的研究发现增高的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6]。
从表1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Cys-C水平与血压高低具有正性相关,且不同级别血压者之间Cys-C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本组资料进一步证实Cys-C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表1中,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得到验证。不同级别高血压者之间hsCR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可以看出,Cys-C与hsCRP随血压的增高有着同步升高的关系,而此二者之间同样应存在内在的联系。高血压的存在促进Cys-C和hsCRP的表达,后二者浓度与血压高低间存在正性相关。Cys-C提示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也促进了hsCRP的产生。同理反之,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有效控制血压后,随高血压级别的下降,Cys-C与hsCRP同步下降,提示包括高血压、Cys-C在内的各种血管损伤因素得到改善,血管壁炎症反应减轻,hsCRP亦相应下降,此三方面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文献指出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可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7],本组资料与其结果相符。Watanabe等[8]认为血清Cys C水平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脏、心脏、血管等靶器官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组资料支持此观点。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增高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二者与高血压的发生强烈相关,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推测二者均与高血压发生的血管炎症和损伤因素有关,血清Cys-C对hsCRP具有促进作用。推测对血压进行合理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则可明显降低血清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高血压、Cys-C、hsCRP这三者之间的复杂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1 Vardas P,Marketou M.CRP in non-dippers:new perspectives and old queries[J].J Hum Hypertens,2008,22(7):447-449.
2 Sesso H D,Wang L,Buring J E,et al.Comparison of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women[J].Hypertension,2007,49(2):304-310.
3 Wolfgang Koenig,Dorothee Twardella,Hermann Brenner,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ystatin 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risk for secondary cardiovascular events:more than simply a marke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Clin Chem,2005,51(2):321.
4 杜晓英,周建华,吴萍萍,等.健康成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12):1384.
5 Bautista L E,López-Jaramillo P,Vera LM,et al.Is C-reactive protein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1,19(5):857-861.
6 Xu T,Ju Z,Tong W,et al.Relationship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 hypertens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n hypertension in Mongolian people,China[J].Circ J,2008,72(8):1324-1328.
7 Verma S,Lonn E M,Nanji A,et al.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on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the ramipril C-reactive pRotein randomized evaluation(4R)trial results[J].Can J Cardiol,2009,25(7):e236-240.
8 Watanabe S,OkuraT,Liu J,et al Serum cystatinC level is amarker of end-organ damage in patients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2003,26(11):89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