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综合规划编制特点探讨——基于《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认识

2011-09-13 12:41梁,蒋
四川建筑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跨学科成都市

吕 梁,蒋 蓉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1 城市规划与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把来自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业知识团体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视角、概念或理论进行融合,以拓展基本知识,或解决那些用单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个跨学科的科学。规划中需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城市空间的组织,用生态学理论去推想城市结构的演变,用社会学理论去指导城市资源的分配……

近年来,由于规划在横向上业务领域的拓宽,在纵向上控制内容的加深,导致了规划学科与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进一步密切,规划设计单位往往也开始强化跨学科设计团队的建设。

跨学科综合规划将是未来规划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行业发展潮流中,研究、探索跨学科规划的编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基础。我们亟需在综合各个城市研究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跨越学科界限、融合各家之长、合作推进的规划方法,既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又能更有针对性且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

本文主要以《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编制为研究样板,对跨学科综合规划编制的基础前提,运作模式,编制过程以及成果要求进行探讨,并作出初步归纳总结。

2 规划概况

2.1 规划背景

成都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需要经济等硬实力,也需要文化、科技等软实力的双重支撑。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具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的职能,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成都历史文化特色塑造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类似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成都市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在面临着特色危机,存在着历史文化要素分布比较杂乱、零散,以及展示不足、不成体系等问题。2010年,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其核心目的之一是形成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城市。新的城市战略目标对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挖掘成都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系统性展示城市文化特色,2009年初,由成都市市委宣传部牵头,成都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社科院以及成都环境艺术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共同编制《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

2.2 规划目标与原则

《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一体、和谐清晰的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通过标识体系展现成都市历史脉络,展示新型城乡形态,突显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城市个性特色,并指导下一步具体标识的设计与建设。该规划秉承系统性原则、城乡统筹原则、特色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旨在通过标识建设来系统性突出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景观,传承这座名城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3 规划思路

本规划设计思路见图1。

图1 规划思路

2.4 规划成果

经过近8个月的合作,规划课题组形成了《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相关的系列研究与规划工作成果:包括“成都历史文化景观标识谱系”、“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研究”、“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全域规划”、“成都市中心城近期首批历史文化景观标识项目研究”、“成都市首批历史文化景观标识建设方案”5部分。

2.5 规划特点总结

从《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编制看,其特点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协作性。该规划通过跨学科团队构建工作平台紧密合作,形成了综合性理论研究成果与规划成果,是跨学科综合规划典型代表。从该规划的编制可以看出,跨学科综合规划必须具备的3项特质是建立跨学科团队协作的有效运作机制,创新理论研究,以及综合的规划成果。

3 跨学科综合规划编制的特点

建立跨学科团队协作的有效运作机制,创新理论研究,综合的规划成果是跨学科综合规划的三大主要特点。

3.1 建立跨学科团队协作的有效运作机制

跨学科综合规划的推进首先需要组建一支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及技术能力的跨学科规划团队,并且由专门领导机构组织协调。

例如,成都市历史文化标识体系的建设是跨区、市(县)、跨部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规划、城管、宣传、文化、旅游、园林、市政等部门和各区、市(县)。因此,《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协调跨学科规划团队及各部门、各区、市(县)的相关工作。2009年5月的专题会议后,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成委办发电[2009]38号,成立了专门负责标识建设相关事项的“成都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建设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作为标识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历史文化景观标识建设、管理中相关问题的决策以及标识建设成果的论证验收。

同月,工作小组委托成都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牵头,组建了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相关专家构成的“规划课题组”,共同开展一系列规划及示范性建设方案的研究、编制工作。“规划课题组”由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景观、艺术等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全程参与。“规划课题组”的组建标志着跨学科规划团队的成功建立。

“规划课题组”的人员组成复杂,学科方向多元,工作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有效的团队合作模式尤其重要。

该规划由“成都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建设工作小组”搭建了工作平台,负责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组织材料收集;设定规划工作计划;控制时间进度;阶段性评判研究成果;主办招投标;定期联络“规划课题组”各成员,组织规划例会等等。“规划课题组”主要通过定期规划例会的形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经由“工作小组”组建的工作平台,各学科专业人员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研究成果层层累积,使得跨学科合作成为可能,并高效率地推动着这一综合复杂的组织机构顺利运作。

直观来看,该规划的整体编制工作机制如图2。

图2 规划编制机制

3.2 创新理论研究

跨学科规划必然纳入各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以历史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谱系”罗列,以符号展示研究为主的标识体系构建,以案例研究为主的标识建设策略分析,以艺术美学为主的示范性方案设计研究。综合、全面、多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是该规划必要的理论支撑。

这些理论研究游离于规划外围,却也是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它们是良好的跨学科合作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规划编制成功的重要基石。例如:“成都历史文化景观标识谱系”部分由于融合了历史文化的研究结论与空间规划的工作思路,首次形成了成都市全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性研究成果。该“谱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成都的历史演变过程由抽象文字表达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图像表现。同时,在多个政府部门,全面收集规划、历史文化、园林景观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形成了完整的,具体的,可落实于空间的全域成都历史文化资源名录。这是由跨学科合作产生的领域间突破。

同理,“成都市首批历史文化景观标识建设方案”部分突出表现了规划和文化、艺术领域碰撞的创新火花。文史专家、艺术家、规划师通过工作沟通平台,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形象设计类规划的,更具操作、实施意义的建设方案设计成果。

3.3 综合的规划成果

跨学科综合规划编制的重点和难点,还在于其综合性。综合规划须是全面完整、条理清晰的成熟系统,在面临跨学科合作的挑战下,更应着力构架有针对性的新型规划纲领体系。综合规划的框架应由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的综合性规划发展。其直观表现为在规划思路、规划内容、表达方式等各方面都具有跨学科多元特质的综合性规划成果。

《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规划思路明确体现了上述综合性——以多方面专题研究为基础,以各学科思想的规划落实为主体,以融合性成果为表达。在成果内容方面,该规划构架出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规划成果体系:历史与空间交织成基础“谱系”;标识研究和案例分析碰撞出“标识体系研究”;在“全域规划”和“近期项目研究”中进行规划的控制引导;再由艺术设计来落实“建设方案”。在成果落实方面,该规划结合了图、文、多媒体等众多形式的规划表达更有助于体现其他学科思想。

综合性规划成果应使用有针对性的的表达手段展现出不同学科间思想碰撞的成果。如规划成果的“谱系”部分集合了历史文化专家、社会科学研究院专业人员和规划设计者的智慧结晶,总结出成都市的六大文化特征,并通过城市历史格局、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地段、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其他历史建(构)筑物及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开敞空间、古树名木9种文化景观资源予以体现。在成果表达中通过“谱系”列表、抽象的空间结构图与具象的空间布局图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历史文化研究落实于具体的城市空间。规划成果的“标识体系研究”部分是规划实例研究和符号学的结合;“全域规划”和“近期项目研究”着重于空间落实和建设实施引导;而“建设方案”偏重雕塑艺术设计方面的结合。不同视角、不同侧重、不同表现的多重内容共同构成了《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的规划成果,这也是体现跨学科综合规划成果综合性的典型代表。

4 结束语

由于《成都市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规划》背景、工作机制和推进过程的特殊性,该规划具有某些跨学科综合规划的突出特点及典型代表性。从该规划制订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跨学科合作的复杂性、反复性,规划编制运作系统的复杂性,搭建稳定的交流平台与制定高效的合作机制的重要性。

跨学科综合规划的编制一方面是某类新方式、新手段的尝试,同时也是规划未来必然的前进方向。希望本文对该类规划编制中特点和方法进行的探讨能为将来同类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1] 黄华新,王华平.论跨学科研究[N].光明日报,2010-03-16

[2] 王媛媛.封闭与开放:走向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统一[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3] 邹经宇,林珲,薛玉彩,等.以跨学科架构分析与认识城市规划设计空间[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3):31-36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跨学科成都市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