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M2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2011-09-13 00:45:20邱贵兴吴志宏原所茂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特发性分型多态性

周 熹 邱贵兴 吴志宏 原所茂 费 琦 刘 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病原因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病[1-5]。有文献报道钙调蛋白水平增高和进展性AIS之间有一定关联意义[6-12],也有研究显示钙调蛋白 1基因(CALM1基因)的多态性与AIS不同亚型有一定联系[13]。与 CALM1基因一样,钙调蛋白 2基因(CALM2基因)同样参与钙调蛋白合成表达,本研究选择CALM2基因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多态性与AIS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不同基因表型对AIS临床亚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汉族人群,包括散发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病例组来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病房住院的中国汉族AIS患者 (Cobb角≥30°),男17例,女90例,年龄范围10~22岁,平均15.53±2.18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和影像学确诊,排除其它类型的脊柱侧凸。分别记录所有患者PUMC分型[14]资料、侧凸顶点位置以及Cobb角。对照组来自同期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外伤、感染患者及健康查体者,排除脊柱侧凸家族史和病史。对照组男17例,女90例,年龄范围10~20岁,平均15.12±2.59岁。所有研究对象和其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yism,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选择 在美国NCBI-SNPs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SNP)和欧洲Ensembl-SNPs数据库 (http://www.ensembl.org/index.html)中,查找 CALM2基因的已知SNPs。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 (http://www.Hapmap.org)提供的基因型数据,优先选取杂合度高于10%,位于外显子区域或有错义突变的SNPs和位于3'-、5'-调控区的SNPs作为遗传标记,共选取8个SNPs,具体见表1。

表1 筛查的SNPs

1.2.2 提取DNA 采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QIAGEN公司),根据它的Spin柱方案从外周全血中进行DNA的提取,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浓度进行测定,最终提取DNA浓度约为25 ng/Ixl。

1.2.3 DNA浓度测定和浓缩纯化 VeraCode GoldenGate Genotyping Assay检测SNPs所需的最佳浓度为50~100 ng/μl,较提取浓度高,因此采用离心重溶解的方式进行浓缩纯化,达到要求浓度。

1.2.4 SNPs检测 采用的VeraCode GoldenGate Genotyping Assay:96&384-plex系统 (Illumina公司)进行SNPs检测。该系统采用光纤微珠芯片平台进行基因分型,得到SNP位点信息。

1.3 数据统计处理

应用SNPstats软件 (Availability:http://bioinfo.iconcologia.net/SNPstats)[15]、 SAS 8.2 软 件、Haploview 4.0(http://www.broad.mit.edu/mpg/haploview/)等统计学软件,进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单位点和基因型统计分析。并结合基因-AIS临床表型进行关联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处理

通过卡方检验 (χ2检验,SPSS13.0)证实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 (P=0.306)和性别 (P=1.000)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按PUMC分型将病例组107例患者分为Ⅰ组(PUMCⅠ型)22例、Ⅱ组 (PUMCⅡ型)76例、Ⅲ组 (PUMCⅢ型)9例。按照侧凸顶点位于T2~T11、12椎间隙为胸弯;侧凸顶点位于T12~L1为胸腰弯;侧凸顶点位于L1、2椎间隙~L4、5椎间隙为腰弯。107例AIS组患者按照侧主弯凸顶点位置分为胸弯组66例,胸腰弯组10例,腰弯组31例。

2.2 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检测的各种基因型频数均符合H-W平衡,说明样本选择在人群中具有代表性。

表2 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的拟合优度χ2 检验

2.3 基于等位基因的“病例-对照”关联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阳性 (P<0.05)位点位于编号SNP3的rs10153674(P=0.003)。具体分析可以得出,rs10153674(SNP3)等位基因 G,与AIS的易感性升高相关。

2.4 基于基因型的“病例-对照”关联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阳性 (P<0.05)位点位于编号SNP3的rs10153674(P=0.003)。具体分析可以得出,rs10153674(SNP3)等位基因型G/G,与AIS的易感性升高相关。

在表3和表4的基础上,对病例-对照组中基因频率或基因型有统计学差异的位点,利用在线的SNPstats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软件根据五种遗传学模型 (Codominant、Dominant、Recessive、Overdominant和Log-additive)的特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AIC和BIC值越小说明模型越精确。因此rs10153674(SNP3)位点可能以Dominant遗传模型的方式与AIS的发生相关联。

2.5 基因型多态性与PUMC分型的关联分析

按PUMC分型将病例组107例患者分为Ⅰ组(PUMCⅠ型)22例、Ⅱ组 (PUMCⅡ型)76例、Ⅲ组 (PUMCⅢ型)9例。分别进行三组与对照组以及三组间SNP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比较。由表6结果可见,CALM2基因rs10153674和rs1027478位点在PUMC I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38和P=0.006),进一步分析得知 rs10153674基因型 G/G、rs1027478基因型A/G与PUMC I型的发生有关。

表3 病例组和对照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结果

表6 PUMCⅠ型组与对照组SNPs基因型多态性分析

3 讨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确定,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该病是个多基因相关的遗传疾病,其具体遗传模式仍未确定。

早在1979年,Yarom等[6]发现AIS患者椎旁肌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同时出现肌球蛋白的变性,与肌球蛋白异常相应的血小板中Ca2+浓度亦上升,导致Ca2+内稳态失衡。他们认为AIS患者可能存在广泛的细胞膜受损,因而出现椎旁肌以外的肌肉出现肌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Machida等[7]认为这种细胞膜的缺损会引起脊柱生长失调,从而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Cohen等[8]报道AIS患者血小板CaM含量是正常人群的2.5~3倍,并与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Kindsfate[9]和 Lowe[10]等研究发现进展性脊柱侧凸患者 (>10度/年)与稳定性脊柱侧凸患者 (<10度/年=相比,其血小板中CaM含量明显增高。国内,邱贵兴等[11,12]的系列研究发现AIS患者椎旁肌组织、关节突骨组织中钙调蛋白表达升高。

Benitez等[16]发现褪黑素的生理功能与钙调蛋白密切相关,并提出褪黑素和钙调蛋白相互作用学说,认为褪黑素与CaM动态结合后即被激活。褪黑素和CaM的结合具有强亲和性、可饱和性、可逆性、Ca2依赖性和配体选择性,结合以后的CaM几乎所有结构域都与褪黑素结合,故不会二级结构的改变。

总之,CaM与AIS关系密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考虑,钙调蛋白的编码基因很可能是参与AIS发病的多个相关基因中的一个。邱贵兴等[13]的系列研究已经发现CALM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和特发性脊柱侧凸小同临床亚型相关联。本研究采用了全新的微珠芯片技术 (BeadArray)SNP检测方法,对CALM2基因的SNPs进行了检测,并取得了阳性发现。

SNPs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基因编码区内(Coding region)的SNP,称为cSNP.cSNP又分为同义SNP(Synonymous SNP)和错义SNP(Missense SNP)两种。前者所致的编码序列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而后者碱基序列的改变可使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另一种是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的SNP。这些SNP分布于内含子、5'-非翻译区(Untransltion region,UTR),3'-UTR及其它区域。位于5'-UTR区域的SNP可能参与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位于3'-UTR区域的SNP可能影响mRNA的稳定性及翻译过程,位于内含子的SNP可能影响mRNA前体的剪接。这些位于编码区和调控序列中的SNP可能引起蛋白质表达的质或量的变化,可能与致病相关,常被称为“功能多态性”(Functionalpolymorphism)[17]。 rs10153674 位 于CALM2基因的内含子1区,rs1027478位于内含子2区。目前尚没有文献对这两个SNPs位点的具体功能进行研究。

一般存在遗传标记位点和疾病关联的现象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遗传标记本身与疾病的病理发生有关;另一种是致病位点与遗传标记位点存在很强的连锁不平衡[18]。由此,我们推测这三个SNPs位点可能与疾病的病理发生无关,而是与某一致病基因位点存在很强的连锁不平衡。我们推测这三个位点碱基的改变可能影响CALM2基因转录翻译到CaM过程中的mRNA前体的剪切,使CaM的表达量上升,进而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

AIS临床表现复杂,且其作为一种多因素影响疾病,不同的主效、微效基因可能决定不同的临床特征,所以结合AIS临床表型特征进一步分析。按照PUMC分型理论[14],AIS根据侧凸的数量分为单弯、双弯、三弯,分别为PUMCⅠ、Ⅱ、Ⅲ型。按照现有观点认为AIS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究竟遗传学因素对于双弯或三弯的发生起到何种作用,是直接激发双弯或三弯,还是直接激发单发,然后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继发次弯,还是这二者兼而有之,这是目前困扰我们的难题,也正是我们按照不同临床分析进行遗传学病因机制研究的目的。本组研究中证实PUMC I型AIS可能与CALM2基因rs10153674和rs102747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有关。我们据此推测:AIS不同的临床表型可能和不同的SNP位点多态性有关,而AIS的PUMC分型可能和不同的SNP位点多态性有关,提示PUMC分型不仅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标准,而且可能是符合遗传病因学机制的合理分型,但这需要扩大样本量、全面分析候选基因SNPs位点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AIS作为多基因遗传疾病,一个或多个基因导致不同的表型,任何一个基因均可能使患者处于易感状态,年龄、性别、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基因表型趋于复杂化,只有证实控制多样表型基因范围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确定畸形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探索引起AIS的病因是一个有意义的方向,合理应用连锁分析的研究成果,选择大量无亲缘关系的散发个体进行关联分析,有助于发现易感基因的精确位点。从基因水平上研究AIS的病因,探索和发现人类AIS的易感基因并进一步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实验来证实,设计出用于诊断的基因芯片或标记物,有助于提高孕期早期诊断AIS的水平,为优生优育作贡献。

[1]Wynne R.A genetic survey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Boston,Massachusetts.J Bone Joint Surg Am,1973,55:974-982.

[2]Machida M.Cause of idiopathic scoliosis.Spine,1999,24(24):2576-2583.

[3]Damborg F,Engell V.The Genetics of AIS:A Twin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39th Annal SRS& Course,California.2004.

[4]Ogilvie JW,Braun J,Argyle V,et al.The search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genes.Spine,2006,31(6):679-681.

[5]Cowell HR,Hall JN,MacEwen GD.Genetic aspects of idiopathic scoliosis.Clin Orthop,1972,86:121-131.

[6]Yarom R,Robin GC.Studies on spinal and peripheral muscles from patients with scoliosis.Spine,1979,4(1):12-21.

[7]Machida M,Dubousset J,Imamura Y,et al.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hicke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idiopathic scoliosis.Spine,1993,18(12):1609-1615.

[8]Cohen DS,Solomons CS,Lowe TG.Altered platelet calmodulin activity in idiopathic scoliosis.Orthop Trans,1985,9:106.

[9]Kindsfater K,Lowe T,Lawellin D,et al.Levels of platelet calmodulin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ression and severity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Bone JointSurg Am,1994,76 (8):1186-1192.

[10]Lowe T,Lawellin D,Smith D,et al.Platelet calmodulin level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do the levels correlate with curve progression and severity?Spine,2002,27(7):768-775.

[11]赵宇,邱贵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组织钙调蛋白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58-1360.

[12]邱贵兴,李婧,刘勇,等.钙调蛋白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关节突组织中的表达.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9):2017-2019.

[13]赵栋,邱贵兴,王以朋,等.钙调蛋白1基因多态性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亚型的关系.中华骨科杂志,2008,28(6):475-479.

[14]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系统.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9.

[15]Sole X,Guino E,Valls J,et a1.SNPStats:a web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studies.Bioinformatics,2006,22(15):1928-1929.

[16]Benítez KG,Ríos A,Martínez A,et al.In vitro inhibition of Ca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Ⅱactivity by melatonin.Biochim Biophys Acta,1996,1290(2):191-196.

[17]Daly MJ,Rioux JD,Schaffner SF,et al.High-resolution haplotype structure in the human genome.Nat Genet,2001,29(2):229-232.

[18]Yahata T,Quan J,Tamura 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estrogen receptor:gene and efficacy of HR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Japanese women.Hum Reprod,2005,20(7):1860-1866.

猜你喜欢
特发性分型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0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马铃薯cpDNA/mtDNA多态性的多重PCR检测
GlobalFiler~? PCR扩增试剂盒验证及其STR遗传多态性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36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