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军 刘孝武 王 英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是检验学科最基本的技能,也是临床实验室诊断最简便、最快捷、最特异和最经济实用的常规检验方法[1]。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血细胞分析仪容易引起临床上漏诊和误诊,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专家的关注,应重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2]。传统制作血液涂片技术,绝大多数医院用载物片作推片,涂片角度在30o~45o之间不固定,做出的血液涂片大小不等、厚薄不均、长短不齐、细胞分布不均,无法进行质量控制,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3]。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反复制片研究,从13o~30o固定角度推片中筛出17o或18o推片,用血量固定在5 uL制作血液涂片,排除了一些影响因素,该涂片符合标准血液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尾显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两边和两端空隙各0.3 cm和1.5 cm,血膜长约4 cm)的要求。
正常人EDTA抗凝静脉全血、2 cm厚的有机玻璃片、载物玻片。
用有机玻璃扳分别切割和磨制成一锐角10o~30o直角三角形各两个,去除推片两角各0.3 cm,装制推片21个。
取正常人EDTA抗凝静脉全血5 uL,加之于清洁干燥的载玻片离右侧1.5 cm中间处,左手持载玻片的两端,迅速用右手拿一固定角度推片的一端放于血滴前方,轻轻向后移动接触血滴,使血滴沿推片与载物片均匀散开成一直线,保持一定角度由前向后平稳推进,即制备出血液涂片。用13o~30o固定角度的推片各制作出50张血液涂片,比较血膜的厚薄、形态及细胞分布情况(见表1)。
选择17o固定角度推片和传统推片各制作血液涂片各50张,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见表2)。
用13o~30o不同固定角度的推片,血量固定在5 uL,各制备50张血液涂片,经比对,17o或18o固定推片所制备血液涂片,血膜长度x和s为4.081,3.987;0.015,0.0103;细胞分布均匀区x和s为3.033,2.971;0.015,0.0101,100%符合标准血液涂片要求。
选择17o固定角度推片和传统推片各制作血液涂片各50张,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P<0.001,有显著性差异,嗜酸性粒细胞P>0.05,无显著性差异。
17o或18o固定推片所制备血液涂片与传统法制备的血液涂片相比,制片质量明显提高,100%符合标准血液涂片要求,它在细胞形态检查中能有效进行质量控制,加大了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表1 10 o~30 o角度推片制作50张血涂片血膜长度(cm)比较表
表2 17 o固定角度推片和传统推片各50张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分类比较
传统制作血液涂片不能有效控制推片角度及血量,做出的血液涂片大小不等、厚薄不均、长短不齐、细胞分布不均,仅有20%~30%符合标准血液涂片,无法进行质量控制,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我们进行反复制片研究,改进传统血液涂片制片技术,使其统一标准化。1986年张绍林主编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临床检验》关于血液涂片制作中提出: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适宜,头体尾显明,细胞分布均匀,两边和两端留有空隙各0.3 cm和1.5 cm,血膜长约4 cm,血膜边缘整齐[4]。我们用17o或18o固定角度推片,血量固定在5 uL所制备血液涂片符合良好的血片要求。良好标准的血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能更好地反映血液中细胞的分布情况,较普通血涂片有不可比拟的优势[5]。
固定角度17o或18o的推片制作出的血液涂片,血膜长度x和s为4.081,3.987;0.015,0.0103。用17o固定角度推片和传统的推片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P<0.001有显著性差别;在制作推片时己经去除推片的两角各0.3 cm,在涂片时自然留有0.3 cm边缘,因此,17o或18o固定角度的推片,血量固定在5 μL,制作出的血液涂片100%符合标准血涂片要求。该制片法改变了传统制备血液涂片30o~45o的错误概念,同时通过制作血涂片的推片,使新老检验人员均可制备标准化的血液涂片,大大提高了制片质量,也提高了对细胞分类的准确性,降低了误差,加大了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各类仪器仍有不足,不能对单个细胞完全识别,必要时仍需显微镜涂片检查复检[6]。因此,任何先进的血液分析仪,都无法完全准确地识别血液中所有细胞,尤其是异常细胞,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血细胞涂片形态学检查[7]。自动分析技术是目前血细胞常规检查的主要手段,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的血细胞分析,自动检测技术不能完全取代手工血涂片镜检分析[8]。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观察血液病的一个及其重要、无法替代、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没有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很多血液系统的疾病难以确诊[9]。血液涂片显微镜检查是白细胞分类的金标准,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仅供参考[10]。
血液涂片检查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础,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标准统一的血液涂片能够给临床应用带来广阔前景。
[1]李顺义.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40-141.
[2]卢兴国,丛玉隆.应重视和提升传统血液形态学检验诊断水平[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481-482.
[3]刘孝武,赵会芹,贺信祥,等.制作标准化血液涂片建议与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1):130-131.
[4]张绍林.临床检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6-27.
[5]刘孝武,陈学军,王英.血液分析仪异常细胞报警与标准血涂片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6):16-17.
[6]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15.
[7]朱忠勇.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检标准的商榷[C].全国血液体液学质量保证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资料,2005:40.
[8]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工作会议纪要暨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释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0-382.
[9]姬美容,谢毅.临床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精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6.
[10]许文荣,谷俊侠.临床血液学检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97.